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欧洲人权法院对单次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必要的被动性”标准,判断要素包括:是否具有犯罪嫌疑、是否具有犯罪倾向以及诱惑侦查行为是否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多重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取决于每一次引诱行为是否满足“禁止过度引诱”标准,同时,还要求作为整体的多重引诱行为符合“禁止不当扩大犯意与犯罪范围”标准,后者的判断要素为延期适用理由是否正当。在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时,审查程序应与公正审判权的构成要素保持一致。人权法院的判例对我国完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与审查判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警察圈套又称诱惑侦查,就是警察设下某种圈套,诱人进行犯罪活动,从而取得犯罪证据。警察圈套在美国刑法中是作为基于个人特点的合法辩护事由出现的,如果警察圈套被证明成立,法院必须宣告被告人无罪。从刑法的价值、刑罚的目的看,"警察圈套"与现代司法与公正价值不符,因此,"警察圈套"的合法性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3.
程序法视野中的诱惑侦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已为许多国家的立法认可.由于犯意诱发型的诱惑性侦查手段会导致本无犯意的公民犯罪,机会提供型的诱惑性侦查手段会影响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因此,从立法上对前者应该禁止,对后者则应从程序上进行严格控制.诱惑侦查一旦被滥用,即构成警察圈套,赋予被告人无罪辩护权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警察圈套成立后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健 《科技与法律》2003,(1):115-116
“陷阱取证”是主要用于刑事案件的一种侦查方式 ,又称为“侦查陷阱”、“警察圈套”。在对一些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如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甚至无被害人的情况下 ,包括贩毒、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案件 ,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或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隐瞒身份 ,利诱或暗示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或方法。“陷阱取证”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机会提供型取证 ,是指被侦查对象已有犯罪意图 ,侦查圈套只是使这种犯罪意图或倾向暴露出来或只是促使其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 ;二是犯意诱惑型取证…  相似文献   

5.
警察圈套是一种侦查方法,是指警察、司法工作人员或者他们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为了获得对某人的刑事诉讼证据而诱使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警察圈套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方法,对于获取某种类型案件的控诉证据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滥用这种方法又会导致破坏法律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的结果。因此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诱惑侦查和警察圈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二者是一种包含关系,包括两种基本类型:犯罪意图诱发型和犯罪机会提供型,本文回应了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最后认为应该立法对诱惑侦查进行规制,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论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石平 《现代法学》2004,26(2):83-86
对侦查行为由法院统一进行司法审查 ,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之所以未能建立这种司法审查制度 ,主要原因在于“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影响以及法院的地位缺乏权威等。出于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贯彻决定与执行分离的原则、加强司法救济以及与国际刑事法治接轨的需要 ,我国也应当建立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如实行司法令状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明确规定侦查行为的可诉性等  相似文献   

8.
所谓诱惑侦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侦破某些特殊案件,对于潜在的追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引诱,诱导其犯罪或者根据其犯罪倾向为其提供犯罪的机会和条件,然后在其进行犯罪时将其拘捕的一种特殊侦查行为。在我国,诱惑侦查常被称为警察圈套、陷阱侦查,有时又与特情侦查和秘密侦查发生着交叉重合关系。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与刑事犯罪的复杂化导致应对犯罪方式的多样化,传统诉讼手段在面对一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的犯罪(如伪造货币、贩卖假币、网络犯罪、组织卖淫等“无被害人”犯罪)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现代西方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灵活的诉讼手段…  相似文献   

9.
万毅 《法律科学》2010,(4):142-153
对于诱惑侦查而言,“机会引诱”因本为合法之侦查取证行为,故其所获证据当为合法,可作为法庭审判定案之根据;但“犯意引诱”作为一种违法侦查行为,一旦成立,则应当排除其所获之全案证据。违法诱惑侦查,系国家制造犯罪,已经逾越侦查犯罪之必要程度、违反宪法对于基本人权之保障、对于公共利益之维护并无意义,因其在性质上已经属于极端严重的违法侦查行为,因此,对于违法诱惑侦查所获之证据,无论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均应一律排除。如果被告在审判中提出其遭受侦查机关违法诱惑侦查的抗辩时,类似于被告提出其遭受警方刑讯逼供的抗辩,应由检察官承担证明该阻却犯罪成立事由不存在的举证责任,且由于该事实为直接影响被告罪责之实体事实,因此,举证时应当适用严格证明法则,并应证明至排除合理怀疑(高度盖然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英国诱惑侦查制度的评析与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2):186-19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法上发展出了在某些圈套案件中排除证据或终止诉讼的救济措施。在判断诱惑侦查合法性方面,形成了一种兼顾多种相关因素、重点关注警察行为、注重利益权衡、诉诸自由裁量的判断模式。但司法上对待诱惑侦查仍然持相当宽容的态度,表现出法律言说与司法实践的某种背离。对我国具有如下启示:在法律规制方面,应当力求明确清晰;在判断方法上坚持综合审查,以“因果关系”为最终标准;应建立非法诱惑侦查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加强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21):14-15
“钓鱼式执法”也称“诱惑侦查”或“诱惑取证”,面对贩毒、贿赂、伪造货币、洗钱等“无被害人犯罪”日趋隐蔽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现状,世界各国执法机关必须使用“诱惑侦查”的手段,否则往往难以破获,比如警察扮演瘾君子向毒贩购买毒品。但“诱惑取证”的目的是取得那些有违法意图、违法行为者的违法证据,而不是引诱、教唆那些没有违法意图的人去违法,否则就违背了执法的正义初衷,沦为“执法钓鱼”、“放倒钩”,或者叫执法圈套。  相似文献   

12.
卧底侦查概念辨析卧底侦查是不同于普通侦查模式的一种侦查方式。一般的侦查是侦查主体自己去寻找并分析犯罪证据、收集犯罪线索从而破获案件。而卧底侦查则与诱捕有关,常常要利用秘密提供情报的其他人。因此,卧底侦查与侦查诱饵、线人等秘密侦查手段相似,但又不同于侦查诱饵和线人。侦查诱饵又称为“诱惑侦查”、“警察圈套”、“侦查陷阱”,它是指侦查机关为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实施某种行业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其实施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特殊侦查手段。根据被诱惑者在被诱  相似文献   

13.
陈速 《人民法治》2020,(7):32-35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当通过对刑事诉讼中对物强制性侦查措施这一取证环节设计相应的司法审查程序、完善和规范执行程序、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平等保护财产权,对侦查权进行合理的规制,并通过司法救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细化,落实宪法所要求的“人权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理念,并“追诉犯罪”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设个圈套为破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卧底假扮、引蛇出洞,在侦查学上称之为诱惑侦查,但是,过度使用这一手段会让“警察圈套”变成“犯罪圈套”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侦查程序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检察院对侦查程序的提前介入没有立法上的保障,法院无权对侦查机关的行为进行审查和控制,犯罪嫌疑人无权与侦查机关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抗争。因此,有必要从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上对我国侦查程序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重构。限制侦查机关的权力,保护被追诉方的权利,赋予法院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16.
追根溯源,我们所称的钓鱼执法其实就是刑事侦查中的所谓警察陷阱,也称警察圈套、侦查陷阱、陷阱取证,是指在侦查刑事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侦查人员为了取得犯罪证据,特意创造某种机会和条件,诱使、暗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或者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某种便利,从而获得犯罪证据并缉捕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产业化、全球化、隐蔽化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体系建设和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渠道作用.在侦查中,除应借鉴传统犯罪的侦查措施外,更应转变侦查思路,探索制定“精确打击”和“全程打击”的执法策略,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加强证据的记录、封存、检验和收集,采用“从物到机”再“从机到人”的侦查模式,即保存传统侦查的影子,又体现现代知识产权案件侦查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荷兰现行宪法第120条明确禁止法院对议会的法律进行违宪审查,被称为西方世界抵制违宪审查的“最后堡垒”。然而,这一规定并非没有争议。自1848年以来,荷兰国内围绕违宪审查展开了长达160多年的争论。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荷兰法院频频依据宪法第94条对国内法进行“条约审查”的做法使得这种争论变得更加复杂。为什么荷兰人允许法院进行“条约审查”却不允许法院进行违宪审查?这需要从荷兰人特殊的法律观、特殊的宪法、以“波德模式”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模式以及国际法的影响等方面予以考察。荷兰的经验表明,人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但为了保护人权而允许司法进行违宪审查却并非普世且不可替代的真理。为了实现保护人权和维护法律秩序统一和谐这两个目标,每个国家应当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普遍存在的司法习惯是,口供成为事实上的证据之王,侦查取向围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转,侦查对象“承认犯罪”是案件“突破”的标志。这种由供到侦的侦查模式,所带来的司法弊端是主要靠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去认定犯罪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司法观念陈旧,侦查人员潜意识中只注重对犯罪的惩治打击,忽视保护人权,同时还受“无供不录案”封建主义诉讼传统的影响,重口供、轻证据;另一方面,由于侦查机构的建制,队伍综合素质和科技装备等诸多地方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工作方法和侦查意识。   今年五月,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刑法中的警察圈套合法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警察圈套合法辩护的概念司法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警察或其他司法人员为了掌握嫌疑犯的直接罪证,设计某种“陷阱”诱使他去实行犯罪。当嫌疑犯上钩正在进行犯罪活动时,警察予以当场拘捕。如警察化装成吸毒者拘捕正在贩卖毒品的嫌疑犯。这是一种侦查方法,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