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价值是法律价值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法的价值可以多元化,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应该是以维护社会整体效益为目的,同时,社会效益的追求又是以社会公平为条件。因此,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就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它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它在追求机会平等的同时,力求一种实质公平,结果平等。本文指出我们应该以经济民主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努力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民主观。  相似文献   

3.
公平是任何社会的价值追求,尤其在我国经济效率快速提高,但社会矛盾却日益突出时期,强调社会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法律天生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属性,财政支出作为重要的社会分配之法,关注公平,维护公平,不断的修正公平应是其宗旨的体现,也应当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4.
王前良 《中国监察》2013,(20):52-52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作为案件查办的关口、窗口和出口,在维护公平正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更是纪检监察案件审理的工作要求。在具体审理工作中,审理干部要做维护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努力做到“四个并重”。  相似文献   

5.
周玲丽 《河北法学》2002,20(Z1):85-87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在经济法和民商法中都体现了对公平价值的追求。从两者所追求的公平价值内涵的不同、侧重取向的不同以及实现公平价值的手段不同来说明它们各自追求的公平价值的特点。经济法注重实质公平,而民商法注重形式意义的公平;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民商法是个体利益的公平;经济法追求分配正义,民商法倾向矫正正义;经济法有公共权力做保障,而民商法主要依赖私权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统一,植根于二者价值取向之中,具体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二者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勇 《山东审判》2013,(4):27-29
一、深刻理解基本内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蕴涵着丰富的法律哲理和法治理念,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含义。(一)"公平正义"明确了司法工作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则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习总书记这一重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仲裁制度改革茆荣华一、市场经济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要依靠经济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仲裁作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在解决经济纠纷、维护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仲裁制...  相似文献   

9.
杨显滨 《河北法学》2013,(2):134-139
法律文化是一种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意义重大,即法律文化对人具有重要价值。受古代"和为贵"的法律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法律文化历来奉行息事宁人的无讼价值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应当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把公平正义作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价值的应然归属,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制度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制度的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公平正义可以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本文论述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并着重论述了如何以公平正义为尺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喆 《法制与社会》2012,(6):103-105
研究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对于理解经济法对社会发展的特殊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法产生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法制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发达、无限政府理念历史悠久、民商法和行政法尚不成熟以及中国特殊的法律传统,使中国的经济法根基不稳,以政府权力为主导,经常陷入独立性困惑,并且缺乏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3.
樊肃 《中国司法》2010,(7):72-73
公证制度的价值就是通过预防纠纷来增进社会信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证价值的实现同公证员在职业价值取向指导下的工作状态分不开,公证员应以崇高的职业感,强烈的责任心为价值取向本位,以勇于担当、敢于说不服从大局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它不仅与党的宗旨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全面覆盖国家各项工作,包容多重价值意蕴,兼具价值构成与价值判断标准的功能,需要从多元视角来加以理解。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点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全面法治来统合社会公平正义诉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落实,逐步实现从形式公平正义向实质的相对公平正义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2,(35):11-11
我国法治转型的公平正义取向是南法治的本质和我同经济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决定的。第一,“法是公正的艺术”,法律的产生和存在就在于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义。法治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的内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二。在正义问题上,西方近代功利主义奉行“正义即效用”的正义观,这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价值是在法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包含了这些基本价值倾向。但经济法的价值,又具有重要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法的“公平与正义”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实质的公平与正义;在法的“效益”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在法的“安全”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在法的“自由”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自由;在法的“秩序”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7.
李利军  李艳丽 《河北法学》2001,19(6):144-145
确保公平正义.兼顾诉讼经济.是一国审级制度应当遵从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再审率连年上升.终审判决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挑战,不利于诉讼经济。鉴于再审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足.建议拓展审级,有条件她实施三审终审制。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要着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就要妥善处理社会分配关系,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要切实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要广泛进行社会公正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孙林 《法制与社会》2011,(36):20-21
从逻辑位阶上看,公平正义与私权神圣是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而效益价值是诉讼时效的制度性价值取向,公平正义与私权神圣价值高于效益价值;从道德伦理看,效益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私权绝对和公平正义;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公平正义与私权神圣更是和谐社会之首选之意。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而经济安全是一切安全之本。经济安全在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经济安全就谈不上发展经济。因此,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的经济法首先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价值取向。经济法是经济安全的有利保障,它从社会整体利益角度出发,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保障经济总量的平衡,优化经济结构、维护竞争秩序、协调社会再分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