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霞 《前沿》2013,(3):73-76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哲学危机”的原因分析公安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保卫四化建设的又红又专的人民警察。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有时代感和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公安工作的特殊需要、公安教育的宗旨和公安院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关系到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为谁服务”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作用不言自明。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关于讲政治》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然而,从目前我国公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界,有的论者一谈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时就论及《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马克思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经过理论研究制定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理论驿站。这个理论驿站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主要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是怎样产生的。理论驿站是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内在关系上研究其发展。这需要对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手稿》、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内在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不研究这三部经典著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以后的发展就没有了根基。理论驿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我在一本新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中提出来的。在这部著作中,理论驿站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平面结构,是由一种理论运用、推广出来的。理论驿站不同,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论。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是对“三个组成部分”展开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缺乏深入研究。现在研究这个问题,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矛盾:版本的问题。以上说的这三部经...  相似文献   

4.
王丰 《思想战线》2021,47(6):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确定理论阐释的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向,从借鉴马克思确立《资本论》的理论起点,到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作为理论阐释起点的,它蕴含着社会生产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探讨;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则确立了“人—物—人”的“人民逻辑”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细胞学说,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以发现,“为人民的劳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精髓”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把握,同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解、把握息息相关,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运用、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一生没有指出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恩格斯虽然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历史、经济、方法等视角作过不同的评述,同样,也未提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问题。列宁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理论的体系,但在他数以千万字计的论著中,仅仅在一处提及“马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写于1857年8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作。在这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从解析“生产”或“生产一般”这个概念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在《导言》的开篇部分,马克思阐明,生产从来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任何一种生产都是通过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7.
阿尔图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认为,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认识论断裂”。他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时期与科学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也是意识形态性的科学,过度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处于双重的关联之中,一是与文本相关联,二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从主体与文本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回到马克思”,即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从研究者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用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双重的关联又发生一种关联,其中“回到马克思”是手段,“让马克思走入当代”是目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相互依存,即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必须“回到马克思”,而“回到马克思”,应该是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9.
法国结构主义代表阿尔杜塞在其著作《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了“理论实践”这一概念。由于在有些人看来它与传统的马克思实践观相悖,且易于混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引起人们思维观念的混乱,所以理论界一直对这一概念持批判的态度。然而,笔者却认为“理论实践”这一概念不仅颇有新意,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与补充。它凸显出了理论本就具有的实践本性及生产力功用,提升了理论活动与精神生产的社会地位,弥和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隔膜状况,因而,重新审视阿尔杜塞所提出的这一概念非常必要,它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代俊兰 《前沿》2014,(7):49-5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一书认为,无论从理论主旨、理论体系、文本主题来看,还是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阈来看,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厚、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1.
主题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鲁振祥(1.05)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从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谈起梁柱(1.18)“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赵翔田川(1.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朱敏彦(2.  相似文献   

12.
梅学兵 《求索》2011,(11):103-105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望月清司在其代表性著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早期不成熟思想之学术著作,其历史理论是科学主义的“分工展开史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依赖关系史论”则是其成熟的人本主义理论。连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桥梁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中频繁使用的“社会联系”这一范畴。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实质及其早晚期判断的失误决定了其对“社会联系”范畴的解析具有明显的目的论色彩。  相似文献   

13.
陈静波 《创造》2001,(10):13-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建学说作了重大发展,而且为新形势下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理论提供了新思路,是一个统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理论,为新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工会来说,“总体思路”、“五突破一加强”、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等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  相似文献   

14.
以特定的时代境遇为背景,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出版机遇,通过对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初步分析,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理论的基本发展路径进行最初步的梳理.在此过程中,无非是想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马克思”还是“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重读马克思”,掀起或追求这些思潮的人们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制造什么对立论,而是在时代的语境中,强调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体现这一问题意识与当下世界和人类自身命运的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联合主办、襄樊学院承办的跨世纪中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8月 10日至 12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 ,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为主要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体系发表了意见。他们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世纪 80年代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6.
内洞山会议     
清纯 《今日海南》2006,(9):35-35
切入点一: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切入《江泽民文选》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反映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地位。切入点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切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在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发表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中分析得出“物化”理论的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普遍的“物化”现象,只有通过“总体性”思想才能够克服这种现象.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梳理,达到总体上把握其思想的意图,从而发掘出“物化”理论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防止出现物化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菲  ;苗向荣 《人民论坛》2014,(11):176-178
从整体性原则出发,立足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去深入体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逻辑,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路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其内容虽然精炼,但涵盖了马克思思想的多重叙事理路.通过对《手稿》各个笔记及其内在联系的研读分析,我们可以具体而微地体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从而更进一步地贴近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性原则出发,立足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去深入体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逻辑,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路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其内容虽然精炼,但涵盖了马克思思想的多重叙事理路。通过对《手稿》各个笔记及其内在联系的研读分析,我们可以具体而微地体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从而更进一步地贴近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2,(6):47-4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认识,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