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达到高峰后逐步走向衰落。近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而过去几十年中东等地区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大致可分为保守派、温和派与激进派,其中的激进派鼓吹的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现代穆斯林激进主义及其所采用的暴力恐怖主义手段给国际安全造成危害,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对其进行军事上的打击,还要在思想层面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带伊斯兰色彩的恐怖主义确立为首要威胁,美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变化的一条主线。与人类认识世界其他事物一样,美国对"伊斯兰威胁"的认知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都是影响美国对其认知与政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2002年起,在美国颁布的历届、历版各层级安全战略中,官方无一例外地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猖獗改变了世界安全战略走向。美国在“9·11”事件及其随后的“炭疽热”事件之后,把防范核生化恐怖主义提上重要的安全议程.着手全面建设应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国家能力。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保卫本土安全也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应对核生化及放射性威胁。本文着重剖析“9.11”事件后美国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评估,梳理其在理论体系、组织指挥、国际合作、本土防御、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六个方面的反核生化恐怖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伊斯兰国”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作为伊斯兰世界重要的外围区域之一,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宗教等矛盾的交织,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菲律宾南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摩洛人分离运动。此后,菲律宾南部分离型恐怖主义逐渐向极端型恐怖主义“转型”,并在地区恐怖主义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反恐战争的展开,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一度沉寂。2014年“伊斯兰国”的崛起,给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伊斯兰国”的直接影响下,以阿布沙耶夫组织等为代表的菲南恐怖主义再度“升级”。在“伊斯兰国”与地区恐怖分子的参与、回流下,出现了马拉维武装对峙事件,同时也标志着菲南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升级”。未来,菲南地区的恐怖主义区域化与国际化互动可能进一步加强,马拉维武装对峙模式亦可能在其他地区被复制或模仿。要彻底解决菲南问题,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国内的分离主义问题,还需有地区、国际层面的反恐支持。  相似文献   

7.
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内涵和界定标准,这三个"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地区冲突或战乱的重要根源之一.近几年来,民族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合流,挑起塔吉克斯坦内战,制造绑架、暗杀、爆炸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破坏中亚国家社会秩序和威胁地区安全,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亚国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美国与俄罗斯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合作,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推翻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权塔利班,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援力度,这都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大气候以及各国竭力围堵打压下,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不仅“基地”组织遭重创,而且其他伊斯兰极端势力也都“伤筋动骨”。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加剧,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并竭力向中东地区兜售“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东反…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9·11”恐怖袭击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美国为此在安全、军事、民用等领域投入巨资,在国际上发动以其为首的反恐战争。今年8月19—25日,“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国际政策舆论项目(PIPA)就恐怖主义及反恐战争相关问题,对美国公众舆论进行调查,以期为美未来反恐与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事态发展表明,传播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激进经文学校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影响有关国家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也危及地区乃至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14.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圣战萨拉菲主义”的一部分,了解“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需要探究其与圣战萨拉菲思想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大量宗教内容,学界在此问题上的讨论略显不足。“伊斯兰国”在继承圣战萨拉菲思想的认知与行动体系基础上杂糅了其他伊斯兰思想,展现出了自身特色,但并未在神学上展示出重大创新。就其产生的国际动员能力以及网络影响力而言,“伊斯兰国”取得了相当成功。但其退出“基地”组织、挑战“基地”组织恐怖主义领导者地位的做法,显现了各恐怖组织之间的矛盾。“伊斯兰国”的迅速崛起,可能引发其他恐怖组织的模仿,激发各组织间的竞争,进而使整个萨拉菲恐怖主义陷入派系斗争或过于极端,从而削弱萨拉菲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6.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17.
喻波 《东南亚纵横》2004,(10):17-21
“9·11”事件不仅粉碎了美国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武装起来的安全神话 ,也终结了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本土不可侵袭的骄傲历史。随着美国发动的“21世纪第一场战争”———反恐战争拉开序幕 ,美国的“复仇利剑”不仅刺向了阿富汗的腹地 ,反恐斗争的冲击波也席卷了有着2亿穆斯林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作为该地区伊斯兰教文化圈中的一分子 ,泰国为了避免在国际和地区“反恐联盟”中处于边缘化的被动地位 ,同时也为了因应在维护国内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 ,面对南部地区死灰复燃且日趋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 ,他信政府小心谨慎地启动了以“怀柔”为…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发生在美国,探讨恐怖主义的根源必须研究中东反美思潮的起因。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伊斯兰世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中东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一系列问题促使伊斯兰国家愤怒、跑望、焦虑而又无奈的情绪和受辱感迅速膨胀,极端社会思潮重新抬头,而这股思潮正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恐怖组织中的中东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中东伊斯兰恐怖组织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渠道,亦即反苏伊斯兰圣战组织渠道、沙特和伊朗渠道、中亚渠道以及克什米尔渠道,双方还保持着密切的人员、资金和军火交流途径。巴基斯坦同中东恐怖组织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近年来,巴基斯坦开始向中东地区“输出”恐怖主义,并对中国的边疆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自杀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但使用人体炸弹的密集度及致命度已经使自杀式恐怖袭击变成一种战略威胁,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美国和解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由以色列国防军历史局局长肖尔·谢伊撰写的《殉教者:伊斯兰教与自杀式袭击》①一书,是当今世界就自杀式恐怖主义问题出版的第一部专著。该书聚焦分析伊斯兰人体炸弹这一特殊现象,是因为以“基地”为先锋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已将自杀式袭击变成激进伊斯兰与西方文化(包括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冲突中的“一种战略武器”。2002年10-11月,从也门水域袭击法国油轮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爆炸再到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