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主要是以社会理论来重读国际政治的理论努力,是在坚持观念本体论的同时适当汲取科学实在论和实证主义的-种综合性理论,它主张国际关系行为体、体系等都是社会构成的,是历史实践的产物.本文主要阐述建构主义的基本脉络,以及建构主义国关理论的社会学渊源.  相似文献   

2.
一个理论范式的形成需要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目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范式,这意味着突破旧范式、创立新范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并且新理论和新学派的发展也日益困难.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正在努力"去西方化",寻找中国问题,唤醒中国意识,构建"中国学派"的呼声一直很高.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历史学派"和"问题学派"两种路径,不过,他们都陷入了各自的困惑.与西方相比,中国古典国际思想是相对贫乏的,"历史学派"从中国传统知识中汲取智慧的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学派"的困惑在于如何形成对特定问题的抽象化的理论解释,即对理论假设的推理和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表的两大意识形态的全球对抗淡出历史舞台,这为国际社会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果然,一时间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地缘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等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等理论。这些名词各异、貌似无关的思潮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为国际政治中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建立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介一系列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潮,供读者分析、比较,为加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追踪研究和提升我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及其结构观 建构主义来源于西方批判社会理论,最早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奥勒夫首次将"建构主义"一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其后,建构主义的另一里程碑式人物亚历山大·温特于1997年、1999年分别发表了<国际政治中的认同和结构变化:国际关系理论中文化和认同的回归>和<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两部力作,尤其是后者被称为"是20世纪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标志着建构主义视角被运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释和理解国家行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常常被比作"人"。许多国际关系理论都是通过将国家比拟为人从而得以建立的,比如古典现实主义的"权力人"、理性主义的"理性人"、建构主义的"社会人"。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程度上将国家人格化了,并以此阐发各自的理论学说。国家人格化已经成为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惯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妇女在国际关系的地位及其相关解放旨趣的学问,是广义上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分,总体上属于激进建构主义的范畴;女权主义似乎应该走一条类似于主流建构主义的道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向主流社会科学靠拢;同时也应该避免主流建构主义研究中国化过程中的不足;女权主义与主流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前途在于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肖刚  李季 《国际观察》2006,(6):6-12
中西文化都重视和强调观念,认为观念是能解释社会行为的重要变量.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往行为是观念互动,这一本质决定了观念是一国外交战略的核心要素,并对外交战略提供客观的自我支持.  相似文献   

8.
"9·11"后,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冲突都和宗教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9·11"后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宗教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的安全理论和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分析后"9·11"时代地区冲突产生的宗教原因和宗教在冲突过程中的激化作用,认为由于介于主权国家和无政府国际社会之间的宗教因素通过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两个模式导致了宗教地区冲突产生和激化的观点,进而提出为避免宗教对地区冲突的负面影响应限制宗教问题的政治外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7个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的学理思考。主要结论是:不能盲目、机械、教条地照搬、运用既有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外交,只有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正确和适度地把握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的关联、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关联,牢固建立起"本土的"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才能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发现”和发展,为客观研究并实际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提供了可能。近几十年中该学科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印度是最早接受西方社会学影响和开展社会性研究的不发达国家之一,因此历史地了解和认识印度社会学的发展过程具有特殊意义。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在印度的兴起,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印度社会学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回十九世纪,当时英国人认识到研究印度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对行使政府职能必不可少。其根据是:英国官员、传教士和旅行者十九世纪已开始在印度收集整理各种社会材  相似文献   

11.
正In my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on the failure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EU,euro zone)and military(NATO)integration of the so-called"Western system",recently emerged in an emblematic and dramatic way in the Ukraine case;I would then consider the alternative model that China and the BRICS countries are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形式上是以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为其理论依据的.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先发制人,但<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是否仍享有预先自卫权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先发制人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是不确定的.实质上,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大大超越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很大冲击.从根本上说,这是国际法需要完善的问题.不久前,联合国高级名人小组、安南秘书长在他们各自的报告中就武力使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主张,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索沃"独立"的国际法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索沃单方面独立是非法的,它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和国际法中的人民自决原则.欧美国家对科"独立"的承认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将引发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价值危机以及国际秩序的震荡.重启谈判是稳定、持续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惟一途径,塞黑联盟模式或加拿大"国中之国"模式提供了范例.中国应该为营造塞科双方新的谈判氛围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先破后立,即以私有化为开端拉开其社会转型的序幕,在经过十余年的痛苦反思和屡受挫折后又将“和谐社会”作为其社会转型“立”的思想基础。它是破得彻底,立得艰难。总结归纳中国、俄罗斯本土和西方学界研究成果、梳理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程和现状,使我们对社会转型“破”与“立”的严重脱节是其社会转型代价沉重的内在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钟悦 《国际观察》2002,(1):43-46
文章从"角色转换"的视角来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走势进行分析,并且指出,最近俄罗斯外交之所以能在对西方国家的关系上摆脱僵局,呈现比较活跃和积极的态势,是因为借助了一个国际合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国际制度外交理念和实践是个充满变化的历史过程,从战前的反叛国际制度体系,到战后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的主动与被动地融入,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转折.日本的国际制度理念和实践在战后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也呈现出了诸多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失败国家"问题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失败并非什么新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它却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西方特别是美国对失败国家问题的关注有其自身的目的,但国家失败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探究国家失败的根源以及如何应对失败国家危机,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28~2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体系转型与中非合作论坛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北京周报>等机构的官员、学者、记者等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非国际合作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蓬 《西亚非洲》2007,(11):19-24
中非国际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相似的历史遭遇、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同与共识、共同面临的发展任务与挑战等是中非国际合作的基础。中非国际合作在中非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表现为寻求独立、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史特点。以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标志,21世纪初的中非国际合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联合国、世界贸易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组织等框架下的合作都有新的表现。中非合作的历史及其特点表明,中非国际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其性质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其发展方向是非对抗性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与合作、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有变化,但世界格局没有改变;美国的军事战略有变化,但其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没有改变;美国的旗号有变化,但其"单边主义"的霸权行径没有改变;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变化,但双方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美国的方式方法有变化,但其打压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