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诉讼调解贯穿诉讼始终,是法院结案的重要方式。诉讼调解凸显了定纷止争、降低诉讼成本的效用。然而,诉讼调解中法官居于裁判者与调解员双重身份的矛盾,致使审判技能和调解技艺相互弱化。法院作为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亟需独立品格。故而,结合司法实际对诉讼调解进行改革是构筑司法独立、法治权威的要旨。  相似文献   

2.
以诉讼调解促司法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调解是我国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符合中华民族“和为贵”、“息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理念。诉讼调解具有定分止争、彻底消除矛盾、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新时期,应充分发挥调解优势,以此促进司法公正与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已从初始制度均衡走向了制度非均衡状态,将调解制度作为非讼解决纠纷方式从审判方式中分离出来,并借鉴国外的诉讼和解制度改造我国诉讼中的当事人和解,以诉讼和解代替法院调解,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是以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近年来,横县法院坚持把诉讼调解这个“东方经验”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宝当作衡量审判实绩的标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关于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链接运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公安机关具有体系完备的110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民间纠纷当事人往往会首选公安机关来解决他们的纠纷。但由于治安调解制度还不尽完善,一旦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得不到履行,案件只能进入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程序。这样不仅造成公安机关执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增加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创新和完善,打通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的通道,实现"友情链接",以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有效机制,2005年5月莆田市妇联率先在全省妇联系统成立行业性调委会,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区妇联调委会、乡镇妇联调解小组共同构成的三级妇女调解网络。2007年9月,市妇联又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调解衔接工作,初步实现了妇联行业性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的良性互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7.
邓忠明 《公民导刊》2013,(12):50-50
<正>在法院调解工作中,心里咨询师法官运用健全的心理学知识,将诉讼心理干预引入审判工作,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真诚沟通,情法并施,为当事人提供心里咨询,提升了审判质效。201 3年,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第二个年头后,我运用心理学知识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女子何某与男子李某于2010年11月登记结婚,男方"倒插门"女方家庭,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与完善,不能仅仅基于旧有诉讼模式产生的司法实践问题而去怀疑法院调解的价值和现有的调审结构,而应当在转换诉讼模式、建构新的诉讼制度的前提背景下,从法院调解制度的性质去思考和决定该制度的取舍、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梁利 《前沿》2011,(4):107-109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个重要诉讼制度,广泛应用于我国司法程序和民事审判实践中,成功解决了不少民事纠纷。由于调解制度是通过和解的途径来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有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团结与合作,提高办案效率,因此被我国及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权益的复杂化,民事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显露出了其局限性和弊端,本文旨在通过对调解制度概念及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地指出调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视野中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求索》2008,(7):129-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除行政侵权赔偿诉讼以外,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反观我国审判实践,禁止调解在“案外和解”中被悄然规避。自行政审判以来,行政案件撤诉率长期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非正常撤诉的现状为行政诉讼立法所始料不及。审判实践中,大量行政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甚至动员下通过“庭前调解”协商解决的,只是最后以撤诉的合法形式来掩盖“案外和解”。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的国际惯例也使我们有必要对“公权不可处分”的理论重新审视。“案外和解”这种“异化”了的纠纷解决方式日益增多,且为原被告及法院所接受。调解的“现实需要”,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禁止调解制度的现实失落。  相似文献   

11.
临邑县法院不断拓宽司法服务领域,延伸司法救助渠道,加大对农村涉老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探索建立了以无障碍诉讼、全过程调解、立体化执行为内容的"司法一条龙"式工作法。据统计,2011年,该院受理的16件涉及农村老人的诸如虐待、不尽赡养义务等涉老案件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快70的人了,来法院俺这还是‘大闺女坐轿头一回’,真没想到立个案这么快,旁边那个王法官  相似文献   

12.
何庆国 《人大建设》2008,(10):52-53
“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让每一起案件的当事人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双赢,案结事了,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这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法官办案的最高境界。”这是新郑市法院院长靳四梅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的带领下,民事案件只要有1%的调解希望,法官们都会付出100%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法院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各级法院的审判实务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不仅有效地把很多争议解决在了审判程序之外,降低了法院的收案数量,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对于缓解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对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真正做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然而,随着立案调解实践的发展,它的一个附加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即立案调解可以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通过某法庭在实行立案调解程序前后各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实证角度可揭示出立案调解对审判效率的影响;立案调解能够促进审判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立案调解的四个附加功能的角度,即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庭前准备功能。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规制,以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非常2+1 2009年9月1日,河南省司法厅一纸公文引起了众多律师与公众的关注。在该厅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律师在诉讼调解工作中积极作用的意见》中,要求律师要努力促进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调解。《意见》特别指出,对涉及弱势群体利益的案件要重点做好调解工作:而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刑事自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都是律师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庭外调解.或配合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达成调解的领域:此外,当事人情绪激化、严重对立的案件;案情复杂、双方都难以形成证据的案件等也是调解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已于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为了确保这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以此为契机,将区法院的诉讼调解工作列为重点,进行了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它对于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修复受损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诉讼调解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和纠纷解决方式。近年来,随着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诉讼调解具有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被重新重视起来,并且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一、诉讼调解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误区当前,诉讼调解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不分案件类型盲目适用调解,忽视了调解适用的针对性和制度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诉讼调解是在形式理性遭遇困难后的选择,目的是通过实质正义有效降低形式正义带来的误差.通过判决彰显的形式正义可以降低信息费用,而通过诉讼调解期望的实质正义是为了减少法律决策的误差,但各种措施会消耗以信息费用为主要构成的制度成本.实践中,由于诉讼调解的灵活,经常会超越边界,造成大量调解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这就宣告部分调解案件并没有实现零误差.此时,程序正义可以最小化信息费用和误差损失之和.从法官和当事人两个角度,为法官的诉讼调解设定边界,通过程序规制诉讼调解行为.需要抑制法官的父爱主义情结,引导当事人走出囚徒困境.这样既保障了调解的灵活性,又不失诉讼的规范性,共同塑造完善的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8.
顶柱 《前沿》2006,(9):153-15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法院调解对我国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亟需完善。本文试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予以分析,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调解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调解具有简便、高效、经济,而又能彻底解决纠纷、促进当事人间的互谅互让和友好合作、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等独特的优势。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市二中院更将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工作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力图在解决当事人纠纷的同时,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