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发的腐败现象反映出新时期腐败的一些特点及其生成机理,只有实施"零容忍",才能实现"零腐败"。当前,在我国推行"零容忍"反腐败具有可行性,但也会存在"零容忍"反腐败的目标侵蚀、舍本逐末和饮鸩止渴问题。解决推行"零容忍"反腐败问题的出路在于:坚定对腐败"零容忍"的目标;加强政府反腐防腐能力建设;构建政府、公民、社会参与与合作的零容忍反腐败系统。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中国也不例外。中央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即是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则是将制度反腐作为当下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手段。制度反腐是指在依照法律构建的制度框架内,建立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并对权力变异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因此,坚持制度反腐就是坚持依法反腐,依法反腐是制度反腐的题中之义。实现依法反腐,要从根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3.
李婷玉的"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思考"一文指出,根据国际反腐经验,一个社会如果能够使人既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又不想腐败,才能真正的遏制腐败,我国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构建也应遵循这一路径。结合中央曾提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六字方针,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需要以"公开"为核心破解监督难题,同时突破体制障碍,使纪委和媒体的监督更具力量,并致力于倡导社会风气,打造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大气候,最终营造社会和谐大局。  相似文献   

4.
从严反腐是我国的一贯传统,但是立法和司法的实践模式反映了"零容忍腐败"的刑事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有限容忍腐败"。《刑法修正案(九)》对于腐败犯罪的重大修改和"两高"关于贪污贿赂犯罪量刑的司法解释,一定意义上是对"宽容腐败"做法的纠偏和对"越反越腐"民意困境的回应。面对新时期反腐的严峻形势,应当从政治、历史和个人意识各层面检视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实践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并且从"政法"结合的系统方法论出发,政治上加强制度反腐,法治上严密反腐的立法和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而在全党范围内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反腐的思路。转型期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制度反腐实践,关键是要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通过树立制度权威,加大执行力度,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结合"三严三实"教育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打造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反腐败已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和稳固阶段。打赢反腐战既要看腐败控制的程度,又要看廉洁持续的时间长度。打赢反腐败正义之战,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道路;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坚持"持久战";必须保持坚定的反腐决心,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不断提升防治腐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战略决策和政策选择。落实这一决策,必须夯实对腐败"零容忍"的思想认识根基,建立健全"零容忍"惩治腐败的法规制度,加大惩治腐败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改革完善有利于对腐败"零容忍"的体制机制,不断畅通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零容忍"惩治腐败的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8.
<正>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性举措。从国外一些长期执政政党制度反腐的经验来看,首先是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建设,其次是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最后注重加强内外约束机制的构建,使政党时刻处于监督之中。而有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反腐措施,腐败泛滥,积重难返,最终丧失政权。例如,苏共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特权和腐败的制度化,最终被人民抛弃;印度国大党实行家族式统治,导致垄断和官僚主义及权力寻租的蔓延,最终失去选票;日本自民党"金权政治"泛滥,失去民众信任,等等。执政党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党中央对于打击腐败之决心犹如磐石,社会各界也正在积极参与到这场打击腐败的攻坚战中,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反腐参与通道。想要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反腐是如何兴起与发展的,明确网络反腐的含义,认清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众层面构建适合网络反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闫群力 《求知》2014,(12):11-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败"组合拳",反腐败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些人却脱离实际、回避问题,只从理论上强调制度反腐,认为查案只是治标,不能治本,更预防不了腐败;只有制定制度、健全制度才是反腐败的根本。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片面的反腐败的制度"路径依赖症"。实际上,反腐败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从大案要案入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同时也要健全法制,将法治贯穿于反腐败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在这场整顿作风、整饬腐败的战役中,打出的"组合拳"愈加细化、精准,反腐倡廉工作正凸显出从粗到细、从明处到隐蔽的纵深化特征。这种精细化反腐模式,反映出纪检监察部门对新问题的及时应对,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决心。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滋生腐败的罅隙多,反腐败也要相应地与时俱进,采取新的应对措施。精细化反腐,就等于大面积铲除了滋生贪腐行径的土壤,从根本上堵住了官员滑向毁灭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印度拥有问责制政府、独立司法和独立媒体,却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究其原因,一是高额的竞选支出滋生政治腐败,二是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腐败蔓延,三是社会碎片化加剧腐败,四是"危险的稳定均衡"使腐败难以根治。为了治愈这一痼疾,印度政府和社会努力从制度设计入手,创立《预防腐败法案》和《信息权利法案》,同时依靠各类反腐力量,推动公共机构、独立媒体、民间反腐的兴起。印度的这些做法对我国治理腐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集中式反腐"与"制度反腐"不是对立的,目前的反腐行动正是依据过去的诸多法律法规进行的,是对法律法规的回归。鉴于腐败的新形式、腐败的新领域、腐败的新主体以及腐败的严重程度和普遍程度,新的反腐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需要增加、补充、完善,反腐行动的结果应该推动建立一个新的长效的反腐防腐制度。但制度体系是包括刚性制度和软性制度的复杂体系,反腐应该尽快进入立法层面,但制度的形成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内在逻辑的,纠正制度的成本将是很高的。制度是在行动中形成的,应理性理解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0)
随着我国反腐进一步深入,在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进程中,我国出现了"小官巨贪"现象。"小官巨贪"是"苍蝇式"的腐败,与"老虎式"的腐败一样对国家和社会危害巨大。构建"小官巨贪"治理机制迫在眉睫,即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反腐立场;正确认识官员作为人的本性;防止集体腐败,杜绝利益均沾;重视权力制衡,防止权力滥用;强调多方监督,重在群策群力;完善制度建设,以期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零容忍《北京晨报》2014年3月14日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  相似文献   

16.
陈锡久 《学理论》2014,(2):17-18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继续释放强烈的反腐信号。当前"网络反腐"兴盛,人民依赖网络反腐的热情高涨。然而从治理角度看,腐败是不良治理的后果,解决腐败问题,要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即政府要做到"善治"。  相似文献   

17.
论权力腐败的伦理矫正——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反腐的策略上,学者们往往过度夸大法律的作用,忽视了伦理道德在防治权力腐败当中的功用。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反腐同样功不可没。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分析的视角反对权力腐败,一方面要从“外”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从“内”加强个体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从公民行动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进行界定更能凸显网络反腐的实质。根据公民行动的方式、行动所指涉的对象、行动过程,网络反腐可以划分为腐败告知型、腐败挖掘型、集体动员型。三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行动中,公民从"围观"到"挖掘"到"抗争",显示了互联网时代草根力量的崛起。公共舆论的生成、倒逼、草根动员是网络反腐的行动机制。在未来反腐倡廉建设中,从廉政政策的制定、廉政制度的革新、腐败治理的议题等开放渠道,让草根权力在现实的腐败治理中有效地参与,是化解网络反腐舆情日益高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山人 《侨园》2013,(6):37-37
<正>在"透明国际"2012年12月5百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最新排名中,俄罗斯排在第143位,仅领先于利比亚、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等国家。腐败制约着俄罗斯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俄罗斯人民的正常生活,令公众深恶痛绝。2011年12月4日杜马选举后,爆发了俄罗斯民众上街游行的抗议活动,反腐是其中一项主要诉求。抗议活动给第三个任期的普京带来  相似文献   

20.
对于权力腐败这一痼疾,必须走法治反腐、理性反腐和科学反腐的道路,必须避免人治反腐、情绪反腐和盲目反腐。在此理念下,以科学的手段反腐,设计、改革和完善反腐制度体系,如建立财产公示、大额消费刷卡、信息公开、司法独立等制度。但是腐败不是孤立现象,反腐败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工程,若仅仅就腐败而反腐败,虽有一定成效,但事倍功半。所以,还需要做好科学划定权力界限,坚持权力最小介入原则,权力制约要形成法治的封闭式制约,从而提高权力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