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对矛盾。法律的确定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追求,有利于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法律的灵活性可以有效解决僵化的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将各种社会问题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的稳定性。通过对民法法系、普通法法系、伊斯兰法系这三大法系的考察,发现各大法系在应对法律的灵活性与确定性的问题上都各有特色。在当今世界大环境下,单一的法律形式已无法满足各大法系对法律确定性与灵活性的追求,因此加快吸收其他法系的优秀法律成果、完善自身势在必行,这为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陆法系 ,当今资本主义两大法系之一 ;《拿破仑法典》 ,“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① 。两者有何联系 ?用法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历史分析法进行探究 ,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世界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影响最大,两大法系在法律结构、司法组织、法官权限、法律渊源甚至是诉讼程序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法律文化是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法系间差异影响法学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5.
票据远在古希腊、罗马即已出现。1930年~1931年,由法国等26个国家先后在日内瓦签订《汇票和本票统一法公约》、《支票统一法公约》以前,大体上可分为法国系、德国系、英美法系三个法系9日内瓦会议后,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合二为一,历来三大法系变为日内瓦统一法系、英美法系两大法系。现行台湾票据法也属统一法系,但仍兼采英美法系之长。一台湾票据法所称票据,系指汇票、本票及支票三种。 (一)汇票、本票及支票的定义汇票是指发票人签发一定的金额,委托付款人于指定的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给受款人或执票人的票据。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两大法系的共同规则,而新《公司法》则第一次在法律上对这一制度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从新《公司法》的规定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和适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罗马规约》的立法背景,作为犯罪要件中心理要素的"明知"在国际刑法中有着偏向于英美法系的意义.对于"明知"的研究,需通过借鉴两大法系的刑法理论来进行.国际刑法中的"明知"主要可以从两大法系关于"明知"的事实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两个层面加以详细的展开.当然,由于受到国际刑法本身渊源以及国际外交谈判等原因的影响,国际刑法中的"明知"突出了一些较为独特的特点,在事实性认识上,具有主观主义的色彩;在违法性认识的场合,由于条约制定以及习惯法律规则发展的现实影响,不能够绝对地贯彻"不知法不免责"的原则,但是其仍然作为一项政策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法国商法典》虽然继续在商法教材或著作中被不断地讨论和引用,但国内文献中对《法国商法典》的介绍,已经与现行新法典意义上的《法国商法典》产生时空上的巨大隔阂,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误导.新的《法国商法典》反映了法国立法者或法学家在商法、私法法典化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也是法国开创的民商分立模式的继续和发展.法国新商法典的结构、立法技术以及商行为、商人的规范设计等,以及《法国商法典》200余年的法典变迁史,对于仍处于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之争的中国民商事法典化而言,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形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西方世界影响最大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两大法系。(一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民系、法典法系或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 ,[1 ] 以法国民法典为样板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本主义法系。大陆法系历史悠久 ,经历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它起源于欧洲古代的罗马法 ,在罗马法衰落的年代里又受到日耳曼法、教会法的影响 ,在中世纪后期伴随着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复兴而开始形成。 17世纪至 2 0世纪 ,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 ,大陆法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是…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东方法被传统学界贴上了神权、专制、等级之法的标签,普遍认为巴比伦法是早期法律文明发展中古代东方法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以《汉谟拉比法典》为标志,达到了成文立法的高峰.这种法律文化上的成就并未引发人们对于法律文明发展的反思,因为巴比伦法依然湮没于罗马法的耀眼光环中,尤其是对于法律关系主体——人的种种“误读”,让这支古代东方法的奇葩长期定格在“奴隶制法”的范畴而罕有讨论其借鉴价值的.《巴比伦法的人本观》一书提出了巴比伦法“新遗产”的观点,揭示了古代东方人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理念和曾经达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山寨文化”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文化”看似简单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实可以透视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的得失。它的出现首先表明了一种个体的独立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反映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理性的缺乏。从法哲学角度对“山寨文化”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进行检讨,对于我国法治建设走出山寨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者对“知假买假不受保护”的普遍反对中,折射出他们对法定权利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阶段,而缺乏对其实现的具体细节的理性探析。其实,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之间存在较大距:4,前者能否转化成后者,还取决于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法定权利日益丰富而实现却存在诸多障碍的今天,对其实现所必备的相关细节的深入关注,就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法律在赋予主体权利(力)或确定其法律义务时总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展开,由此有了法律的"限度理论"。在行政法领域,限度理论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政法理论都是围绕行政权力的限度来认识或设计相关制度的,行政法律关系反映了各方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合理限度,行政法基本原则所揭示的核心也是权力义务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陪审制度的主旨都在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诉讼,从而将“民间智慧”和“大众理性”引入司法领域,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二者之间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两大法系各自的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行和一些特殊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大法系,四个法域”的复合法域国家,区际法律冲突不可避免。在大量出现的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关系占据了一定比例。由于我国四法域的继承法律制度差异很大,且区际继承关系较其它的民事关系复杂,所以,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问题则更加复杂。本文在比较四法域继承法律制度异同的基础上,详细评析了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各种解决途径的优劣利弊,认为通过准用(或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解决区际继承法律冲突是目前最现实、最可行、最稳妥地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兴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认为法律文化研究者没有完全按照文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其中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法律文化”的概念的把握上存在着中国化的误区。作者梳理了法律文化中的成果观与规则观,并提出自己的法律文化观来分析若干中国法律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权利”一词是我国近代翻译西方“right”一词中使用并沿袭下来的,但是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仍然受到我国古代对“权利”的认识的影响。古代人们对“权利”的认识强调利益性,而西方则强调“right”的正当性,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我国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该强调“权利”的正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英美法上 ,按揭 (mortgage)是一种单一的担保方式 ,它在法律属性方面不同于大陆法上的抵押和质押 ,却类似于其让与担保。中国大陆的“按揭”一词来源于英美法 ,但它经过我国实践改造以后 ,本质上已经突破了英美法上按揭的涵义界限 ,从而成为我国一种将买卖、贷款 ,担保等紧密结合而设立的新型交易方式。文章最后指出 ,我国的合同立法有必要适时地将按揭合同类型化、固定化为一种新型的典型合同。  相似文献   

19.
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法一直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宗法制度和人伦情怀.然而及至近代,在对西法的移植过程中,中国逐渐抛弃了这种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法律思想,严重背弃了传统和中国特有的法文化,使得一部分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得不到民众的认同,长此以往,对社会主义法治势必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亲亲相隐"入律符合中国法律的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刑事诉讼应达到何种证明程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即“客观真实”论和“法律真实”论。在转型这一特定时期,刑事诉讼法修改已提上日程,为此我们应在借鉴两大法系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明标准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构建适合我国司法文化和司法实践的相对合理的具有层次性的刑事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