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古代中国不仅给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等物质文明,而且贡献了两个制度文明:其一,御史制度,即监察制度(御史制度是巡视制度重要内容之一),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就是学习中国御史制度的结果;其二,科举制度(后来演变为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就有巡视制度的萌芽,它至今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可以说,巡视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血脉相通的,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御史制文化.近代的检察官制则会缺乏适应性的制度依托。中国近代检察制度是西方检察制度的影响与中国古代文化官制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在持客观态度的同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同样重要。因此,笔者从历史角度对目前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中国检察制度历史渊源主要有古代御史制度、苏联检察制度和西方检察制度,对历史渊源追行客观评价对检察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在改革中,司法理念与制度建设具有互动性,二者既可能相互取利又可能产生冲突,只有以史为鉴,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检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一套以御史的纠弹监察以及谏官的讽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监察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监察史上任何国家的监察制度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史,是吸收传统文化菁华、以史为鉴完善今时今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撤检派"基于检察制度与"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不兼容的理由而主张撤销中国检察机关的建制,而"挺检派"虽拒斥"三权分立"的理念,但同时又笃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原则",并以此作为主张维护和完善中国检察机关的"理论根据"或"原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的前世今生以及是是非非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政权建构的原理和制度特色的精细解读,从中国政权建构的理念和政制上排除了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则认为应当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建构更科学的"理论基础"或"原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御史制度,开始的御史只是记录历史的官员,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有御史。国君置御史,见《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大夫置御史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相似文献   

7.
中国检察制度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制度,是由宪法和法律确立的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监督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制度。我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确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围绕这一规定形成的关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能及活动程序的一系列规则、规范,就构成了中国检察制度的内容.一、中国检察制度的特色。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曾产生过封建王朝的御史制度,至清末立宪改制,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8.
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清末引进检察制度,从1905年到1911年,仿法国、德国检察体制,于京师和地方设置检察机关,建立各项检察制度,任用各级检察官,确定其职权.清末检察制度的出现,开了近现代中国检察制度演进的先河,标志着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既没有以“检察”命名的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检察官员,仅有与之相类似的司法弹劾制度,那就是御史监察制度。但是,御史监察制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一方面对革命运动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镇压,一方面打起“仿宪”的欺骗旗号,把日本的司法制度搬到中国来,使清朝的司法制度有了新的变化。1906年9月20日,将原掌审制的刑部改为法部、专管司法行政;将原掌管案件复核的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管审判,并负有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的职责。同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和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是引导中国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决定性因素;西方检察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是确定中国检察制度司法功能的基本参考依据;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司法制度是影响中国当代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沿革,并分析了其特点。笔者认为,古代监察制度中的某些制衡有效性及其追求社会清明的意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尤其是在以追求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社会里,结合我国当今的检察制度来研究和探讨古代监察机制产生的动因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在技术上加以一定程度的借鉴,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它作为一种治安行政处罚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与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因此,健全与完善劳教制度法律监督机制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当前我国劳教制度法律监督机制的不足 (一)检察监督缺乏力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狭义的法律监督即指检察监督,它是最重要的法律监督形式之一。劳教检察监督的依据主要是1987年7月高检发《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与我国基本国情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检察制度,是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政治法律制度。一、检察制度的不同模式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法制文化传统,尤其是宪政制度不同,各国检察制度建构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实践模式,其中蕴涵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趋向。从所实现和发挥法治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国家的检察制度发展形成了三类模式,分别是英美法系的以权利为主线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独立监督权的传统,近现代检察单立是主流;从组成一项法律制度元素的结构、实体、文化观察,现行检察制度已具有了一项法律制度所必备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在功能主义看来,现行检察制度的功能亦无法为其它制度所替代。在方法论上,检察学研究应整合多学科的资源,并从不同的视角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来概括中国检察制度的现象及特色,进而构筑统一的检察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检察制度从1949年创立至今60年,几多曲折,几多辉煌。鉴古知今,回顾60年来检察制度及检察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恢复重建30年来的历史经验,探索今后我国检察制度及其检察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以及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检察制度自1949年创建至今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改革相生相伴,构成了制度发展的重要路径依赖。检察制度与检察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实践进程的真实展现。历史孕育着未来,检察改革的历史发展是中国检察制度内生演化的实践展开。本文侧重刑事检察领域对检察改革进行宏观回顾,通过界定检察改  相似文献   

17.
检察制度是实现中国宪政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宪政无定式但其有定法,不能充分了解宪政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在规律的趋同性就会对检察制度理论进行随意的攀附、位移甚至替换。在比对各国的宪政体制及其检察制度后,可以看出,中国的检察制度是宪政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中国检察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立宪主义的高度审视我国权力的合理配置,代表了我国宪政体制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法和宪政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和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在吸取我国历史上政治法律制度精华,总结文革的深刻教训,借鉴人类司法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我国检察制度的宪法和宪政特色与西方各国检察制度相比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国检察制度具有独立的宪法和宪政地位;二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和检察  相似文献   

19.
检察官任免制度是中国检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随着中国检察制度的确立而确立.并随着检察制度的完善而完善。本文拟在回顾、分析我国检察官任免制度的建立及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该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20.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