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损伤时间推断研究部分进展田雪梅,孙洪涛损伤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工作者们极感兴趣而又很困难的一个研究课题,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人格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损伤时间的推断有两个主要内容:①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判断;②生前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2.
机械性损伤受伤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机械损伤研究中,区分生前伤、濒死伤或死后伤,推断伤后存活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它对于法医工作的案件侦破和事件重建(Reconstruction of event)等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法医学检验中,主要根据损伤局部有无出血,创口哆开程度,镜下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生活反应,来判断生前  相似文献   

3.
FN-EIIIA肽段表达与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mRNA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大鼠皮肤挫伤后含EIIIA□段的Fn蛋白水平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方法片段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伤后6h表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等出现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并随损伤时间延长染色加深。结论Fn-EIIIA片段检测可用于法医学生前伤确认和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4.
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推断致伤时间及损伤是生前或是死后造成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对大白鼠皮肤在钝器伤后1小时内其损伤组织中的组织胺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生前伤与死后伤中组织胺与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钝器损伤后局部组织的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与创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ng WN  Wang CY  Liu L 《法医学杂志》2002,18(2):121-123
肥大细胞在创伤及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创伤后随时间而呈现的一定规律的病理生理改变对于法医学中损伤时间及死亡时间的推断、生前伤或死后伤的鉴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肥大细胞及其活性介质在创伤愈合、瘢痕疙瘩、烧伤后炎症反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以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损伤在法医学检验中涉及面较广.旦复杂。既有尸体损伤,又有活体损伤;既有自杀、他杀的损伤,又有自伤、他伤的损伤;既有生前伤.又有死后伤;既有伪伤,又有真伤。从损伤的分类或命名上也不统一,特别活体损伤的性质。有的是以自杀、他伤、意外事故的鉴别为主;有的则以致伤手段为主,如造作伤;有的则以致伤目的为主,如诈伤;有的则以伤和病合并命名等。根据法医实践,作者认为法医学损伤的检验应从理论上予以理顺,据我国目前的法医检验状况,可分为尸体损伤鉴定和活体损伤鉴定两部分、前者应包括:(1)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2)损…  相似文献   

7.
大鼠皮肤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运用地高辛标记纤维连接蛋白 (FN)特殊位点的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各型FN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 :伤后大鼠皮肤各型FN的表达随时间呈增高趋势 ;伤后 30~ 6 0min表达出正常皮肤中没有的EⅢA、EⅢB片段。FN的这一特性为法医学诊断生前、死后伤和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提供了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损伤时间的确定包括:1)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2)比较同一个体上的生前损伤,推断生前损伤形成的时间先后次序。生前伤周围,各种炎症因子不断地被激活。相继出现的炎症因子,是确定损伤时间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白细胞反应是最早出现的炎症征象。损伤后8~12小时,白细胞和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损伤带。靠近损伤缘的中央区,以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法医学上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皮质、海马等部位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内CytC有微量表达,伤后15分钟表达开始增强,伤后3小时达高峰,1天后开始减弱,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Cyt C表达的规律性可望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桂琼  吴家骏 《法医学杂志》1994,10(1):11-14,F003
本实验采用我室自己制备的免抗鼠纤维连接蛋白抗血清作为第一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损伤时间鼠损伤皮肤Fn的渗出及分布变化.探讨应用纤维连接蛋白诊断生前伤、死后伤的价值.其结果表明:伤后5分钟,创缘深层出现纤维连接蛋白细网.其渗出量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死后标本均无纤维连接蛋白渗出.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为法医学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诊断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 生前或死后伤的确定,长时期来,一直是法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伤后存活时间较长的新鲜尸体,生前损伤的诊断并不难。濒死伤、受伤即刻死亡者或腐败尸体的生前伤诊断则比较困难。死后分尸三十二天后,利用扫描电镜确定颈部生前伤在国内尚无报道,现将我们在法医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建清  王永忠  蒋红艳  孔杰 《法医学杂志》2007,23(3):193-195,F0003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2只大鼠36个烧伤局部肌肉标本的 K~+/Na~+值,检测结果:生前60、 30、 15min 以及死后20min 肌肉标本的 K~+/Na~+值比对照组分别下降:69~94%(平均86%)、56~89%(平均77%)、47~82%(平均71%)、4~38%(平均27%),此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K~+/Na~+比值的下降率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生前损伤的各实验组随存活时间的延长,K~+/Na 比值的下降率有增加的倾向。笔者认为,此方法是烧伤时间推断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对法医学实践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附加伤的分类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医检案过程中,经常会在致死性损伤(主要损伤)之外,发现其他形式的损伤。这些损伤的作用方式、形成机制、成伤的目的各有特点。笔者试着将这些损伤定义为附加伤,再按照损伤形成的时间分为生前附加伤和死后附加伤,并总结其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液压冲击伤后细胞色素C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法医学上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 方法 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皮质、海马等部位细胞色素C(CytochromeC ,CytC)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内CytC有微量表达 ,伤后 15分钟表达开始增强 ,伤后 3小时达高峰 ,1天后开始减弱 ,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CytC表达的规律性可望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IL-6、TNF-α)在损伤时间中原位杂交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大鼠切削皮肤中细胞团子IL-6、TNF-αmRNA表达量,旨在探讨IL-6、TNF-α推断法医损伤时间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损伤生活反应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大鼠损伤皮肤中TNF-αmRNA表达量能够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并可以利用TNF-αmRNA表达量改变准确区别60min内和60min后损伤时间,但IL-6mRNA表达量在研究组内均未见阳性反应,不能推断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7.
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准确推断损伤时间是国内外法医学者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代谢组学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机体受到体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描述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具有操作性强、检测效率高、定量结果 准确等优势。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维数据集的处理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挖掘生物信息,真实反映机体生理、疾病或损伤状态,是高效处理高通量大数据的新型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现状和自身优势,探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脑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自制的簧片打击装置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造成严重颅脑损伤或原发性脑干伤,取其脑干(中脑、桥脑及延髓)常规包埋、制片后作LSAB-FN染色。结果表明,在严重颅脑损伤及原发性脑干伤,可见FN沉积于血管周围间质、部分神经纤维内及一些神经细胞内,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FN沉积量增加、范围增大。LSAB-FN法可用于生前原发性脑干伤与死后伤的鉴别和推断在3小时内损伤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时间相关性表达,并以此为弥漫性脑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判断,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弥漫性脑损伤后30min和2,4,12,24h及3,7d,死后10min损伤,各组S100β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S100β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表达在皮质、海马、丘脑形成先增后降再升的曲线,即两次表达高峰,脑干表达变化不显著;在伤后2h,海马、丘脑S100β表达细胞个数和蛋白量开始增加,4h有显著增加,12h达到高峰值,皮质部位在4h达到高峰。伤后7d恢复正常值。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不同部位表达有不同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