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德育适应了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需要。传统德育只注重学生个体心性道德建设,忽视德育制度建设;只注重德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忽视德育制度的德性;教育目标有些过于崇高,偏离实际;忽视学生对制度的遵从心理和敬畏意识的培养,忽视制度执行中的公正。为此,要充分发挥制度对德育的保障作用;德育制度的形成要采纳学生的意见;制度运行离不开一定社会基础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德育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代性质、德育目标等相适应的新德育观,即以人为本的主体一发展性德育观;连结生活世界的生活德育观;面向整个社会的终身德育观;经及充分满足人的复杂性的综合德育观。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学者关于现代德育与后现代德育主张的矛盾冲突之中,阐明我国德育的走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处理好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的关系,批评和继承的关系,我国德育和西方德育的关系,现代德育和后现代德育的关系,沿袭现代性的精神理念并根据自己的文化渊源塑造一种不同的现代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与后现代伦理精神日趋一致,青少年网络道德的诸多失范现象,正是后现代恶果的生发所致。现代道德精神:理性、中心性、自主性等在网络德育中的缺位,则是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主张现代德育在网络空间的完全建立是不合理的,而放任后现代德育在网络空间的生长也是不理性的。网络德育的建构面临着一个后现代之后转向的图景,即:接受多样性与差异性,建立共通性;强调对话,采取非权威的民主取向;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融合;重建生活与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德育的研究应该由传统的决定性研究范式向过程性研究范式转变。过程哲学视野中的德育是以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德性生长的动态过程。德育的动态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过程性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传统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德育着力点—外塑性转向内生性;德育模式选择—由简单机械性转向有机系统性;德育角色定位—由二元对立性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实施方式—由理性控制性转向自由体验性;德育效果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相似文献   

6.
"灌输"一词较早已经使用在教育中了。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相继出现过诸多关于"灌输"教育的重要理论,也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德育发展到今天,现代德育中的"灌输"教育也有过一些问题出现。怎样更好地把握"灌输"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实质,对促进现代德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德育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改革创新公安院校德育目标,服务于公安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改革创新德育观念,确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德育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改革创新公安院校德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较高层次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素质的人才 ,使受教育者按社会发展需要完成社会化 ;高校德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要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必须正确认识德育与“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等提法的关系 ,还要正确认识德育与诸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德育进行分析与反思 ,充分了解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加强两个主体的互动 ,尤其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促进德育整体优化 ,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最终实现中国德育现代化、现代德育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德育的信息量、扩大德育的时空范围、增加德育的生动性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另一方面而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出现道德认知的迷失、削弱了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人格的分裂。当前 ,青少年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德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家庭成员网络知识匮乏、网络信息发布者和经营者有不法行为以及政府立法和监管存在不足。为此 ,必须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网络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利用网络手段 ,改革“两课”教育的方法 ;净化网络环境 ,为青少午营造良好的网络成长氛围和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德育环境的内涵、特点及类别;针对德育环境自我净化、德育环境建设局部论等片面观点,探讨了我国大学德育环境的社会德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强调了德育环境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包含了人本基础、德育分期和德育方法等内容,其以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改变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所形成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中的“人学空场”的顽症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其功能开发对素质教育有无穷的推动作用。素质教育也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并要求德育作出相应的改进,要求德育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并注重“知”与“行”的统一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卢艳兰  张在喜 《工会论坛》2004,10(6):119-120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德育方法上 ,他既师承孔子 ,同时又立足于社会现实 ,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荀子的德育方法对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现代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反思高校传统德育理念存在的弊端,给高校德育理念赋予现代化的新内容,才能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本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兴起,主体性德育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与认同,实施主体性德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而在对传统德育的消解过程中,主体性德育的实践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层次剖析,并在完全意义上对其理念、内容、能力和方法体系进行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创新是现代社会中拓宽德育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而在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同时还面临着在差异与多样的价值理念中重拾底线伦理的重任。为避免青少年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与困惑,高校德育必须在公共理性所内涵的公共利益、公共领域、公共行动、公共责任观念和公共精神品质等方面做出科学的思考与回答。基于公共理性观念的特殊视角,为了有效应对多元化对德育的影响,高校德育创新应强化公共理性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共理性标准并充实公共理性的内容,助推青少年学生公共理性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