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职业院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学校德育成果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发展需求相脱节。究其根源,在于现行德育模式的机能性缺陷,即受教育者缺乏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高价值指向。在实践层面,为提升受教育者的幸福感,德育工作者需要从关照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四个层面构建幸福德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面对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道德认知必然存在的矛盾,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作为积极心理学和德育研究交叉结合的时代产物,积极德育包含了心理学和哲学两大理论基础。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是在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心理内化的共同作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教育关系以及话语建构四个维度对积极德育理论展开论述对于整个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具有宏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在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从"超语言"层面获得实践意义的话语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从少儿亚道德现象反思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儿童中出现偏离社会主流道德的亚道德现象,有社会、教育和少年儿童自身的原因.从教育方面看,主要由于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德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有距离,德育评价偏差等因素.要使德育更有实效,一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二要充实、创新教材;三要让德育目标真正有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的研究生德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双主体”开放式研究生德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发展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德育主体的双主体性的特征.为研究生德育建设展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德育工作者和广大研究生协同作用.通过拓展研究生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多层次、仝方位的研究生的育人环境与体系、拓宽研究生德育的途径来构建开放式研究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是人才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德育实践,必须在德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目前德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人本化德育是当前德育发展的趋势,在德育过程中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自我价值,并从个体的自我需要出发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从人本化德育的本质入手,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体化德育的构建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 所谓时机,是指活动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有个时机问题。在德育过程中,有时受教育者产生某种要求,或受到某种刺激,或欲满足某种需要,会使其心理暂时失去平衡。此时,受教育者心理或思想矛盾特别突出,形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一个“燃点”,这就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时机。 德育时机“出现”的契机与表现方式,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因素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判断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较高层次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素质的人才 ,使受教育者按社会发展需要完成社会化 ;高校德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要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必须正确认识德育与“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等提法的关系 ,还要正确认识德育与诸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确证,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取得实效性的逻辑起点.对于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问题,以往我们对智力因素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而对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多.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水平对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要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进一步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能动性,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德育观应从创新人才的自强品格、心理品质、协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健全的人格构造几方面,解决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作为成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早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党和国家一直把“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作为外显学习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属于无意识认知活动范畴,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直觉。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内隐学习的过程。当代道德教育实效甚微状况主要是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依据内隐学习的根本特点,加强德育环境建设与社会制度建设,为个人良好品德形成提供优异的社会资源和支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走出当前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德育和智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大核心,是学生是否成才的两大衡量指标。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德育起着定向和定性的作用,它保证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保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德育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也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对中美两国德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于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德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在面临二十一世纪和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如何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是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现实。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凭自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成人的德育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院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等.德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认恩、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过程,旨在依托“认情动情”的方式,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主体性德育思想是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环境而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提出了主体性德育的内容和目标,还论述了主体性德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