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楚  姜业奎 《小康》2005,(5):48-48
教育上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上的差距。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此,城市与农村之间也是如此。不可否认,造成目前城乡差别过大的原因之一,也包含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农村投资不足,原因何在一:财政资金的城乡分配比例失调,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宋乃公:近些年来,从投资总量上看,虽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对“农口”(包括农、林、水、气象等)的投入,但是从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来看却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为9.32%“,九五”期间为8.65%“,十五”期间国家把对“农口”的投入作为国债投入的重点,但是2002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也只有6.97%,从“八五”以来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持续下降,这种趋势必须扭转。张林秀:目前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与国家经…  相似文献   

3.
农民子女受教育的希望出口究竟在哪里?第一,国家财政投资结构应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第二,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办法,以确保农村教育步入正轨;第三,农村基础教育要找准与高等教育的契合点。同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制度,切实保障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兼职做了村长助理,来自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成果落入了农村。这与四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仿佛类似,但多了一层市场经济下的战略考虑,因为“教育上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沙楚 《小康》2005,(5):45-47
博士生兼职做了村长助理,来自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成果落入了农村。这与四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仿佛类似,但多了一层市场经济下的战略考虑,因为“教育上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徐昌碧 《创造》2003,(8):39-3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差距”成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万事万物相比较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国家如此之大,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既然差距是客观存在,就要准确估量,州与州之间、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对差距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解决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有差距,才有比较,才有特色。我们的态度不是否认差距,也不是全部和永恒的消灭差距,而是要承认差距,正视差距,正确对待差距。我们的很多工作及其措施,都要着眼和立足于“差距”,也就是要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投入构成分析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本投入上,由传统的国家、集体投入为主的体制转变为以国家、企业、社会经济实体以及家庭等多元投资主体。在贫困山区,由于集体的公积部分空壳化,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几乎为零。社会经济实体投入也很少,家庭投入能力有限,造成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重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全国来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有所增加,但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以下。这一比重在“六五”期间为8.8%,“七五”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经历了国家全额投入——财政、社会共担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村组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计划生育投入模式已面临极大挑战,必须构建以公正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武小龙 《长白学刊》2023,(1):97-112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政绩压力—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对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以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和“政绩激励”构成了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的根本因素,“土地、财政、政绩”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好契合了地方官员追求政绩与财政收入的双重目标;土地财政与人地城镇化协调呈现双向互动的影响效应;中部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比东部地区更强,并且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抑制效应也更深;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还受到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正面驱动,并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受到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推进“人口—土地—产业”要素之间的联动发展、构建地区差异化的城乡发展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辉 《政策》2004,(8):35-3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公共财政。由于公共财政往往被看成是不同于“建设性财政”、“经营性财政”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所以公共财政是否应有发展职能也就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广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念·体制——美国科技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及美国的科技政策,我们常常有点困惑:美国政府从来也没有科技部,为何科研管理如此有效率?美国社会似乎也很少去刻意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却为何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美国历史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反科学"的思潮和言行,却为何从未影响美国科学的迅猛发展?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评述:美国今天科学技术事业的许多特征是由其国家早期时的发展塑造的.这些发展只能根据国家自身的历史来理解,根据国家自身建立、成长、成熟的环境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江依妮 《岭南学刊》2011,(3):98-102
广东是我国31个省市中在财政上比较集权的省份,其县级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较小,且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也偏弱。研究发现,这样的财政体制安排制约了广东省县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行为。当政府自有财力增加时并不能促进教育投入的相应增加,转移支付促进作用也显得较为不足,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可控转移的"替代效应",降低了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3.
推进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存在着总体不足和地区差异的问题.分税制的不健全和政府机构中的职责同构现象,影响了我同财政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投入力度.我们应该通过对国内外政府财政在支持农村发展中的经验比较,进一步探索推进我罔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封建大一统与国家财政的“大国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统一中国之后,国家职能愈趋复杂,财政压力日渐紧迫,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发挥“大国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财政上的“量入为出”原则,逐渐为“量出制入”所取代。以此为逻辑起点,税制的变化,都是以如何发挥“大国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其结果,一方面,损害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租佃经济(地主经济)的畸形发展——违法和特权成为推动地主经济发展的两根非经济杠杆。中国社会的转型,政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扩大农村消费主导力量的政府重中之重是要加大政策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财政政策资源。广东农民消费水平低、区域差距大等特征决定了需要调整收入分配、健全农村社保体系、改变消费理念以及改善消费环境。以财政政策分析,扩大广东农村消费需求在于完善支农政策、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将财政向民生转移、培育消费市场、完善补贴政策以及调整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近中期应当更加注重缩小地区间的社会发展差距   凡国土和人口大国,都存在地区发展差距。对于地区差距问题,人们通常都比较注重人均 GDP指标的差距。但由于原有的基数相差巨大,因此,真正要在这一指标上达到缩小乃至消除地区差距,难度极大,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还罕见完全成功的经验。但在社会发展指标上,如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福利方面,地区之间的差距则一般都不像人均 GDP指标的差距那样大。这表明,合理运用现代国家的财政手段,是有可能使地区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明显小于人均 GDP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14):5-5
对民生的投入,再多也值得。但是投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 ——重庆市委第三届委员会七次会议提出了“重庆民生十条”,计划两年半内对民生的总投入达到3400多亿元。重庆市长黄奇帆面对媒体质疑财政能力时如此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西部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研究发现,之所以形成“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主要是由于农村青年男性面临的婚姻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出于保卫婚姻的考虑,选择夫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环境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带着孩子一起流动,最终实现“全家共进退”。新生代农民工的家计模式虽然实现了核心家庭的生活完整,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次优配置、家庭资源配置生活化,减弱了家庭资源积累,最终导致家庭发展能力弱化。新生代农民工家计模式转变的背后是青年农民婚姻性质的变化与核心家庭形成原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宁”战略的实施。宁夏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本就宁夏财政教育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对加强和改进财政教育支出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数据看民意     
政府预算:突出公共财政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支出的一些重点方面和重点领域,概括起来主要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