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空间首先是一个话语空间。当前网络空间产生了话语秩序失落、话语表达混杂等问题。这不仅与话语主体的网络素养、社会心态、话语表达等有关,也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交互性等密切相关。要加强对网络空间话语失范的引导和治理,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和话语秩序。  相似文献   

2.
盛新德 《求索》2010,(5):100-101
本文通过对网络技术支撑下所形成的网络世界,由此而产生的网际交往、虚拟生活、网络社会等现象进行剖析。从研究和探讨虚拟世界、虚拟社会的伦理冲突入手,审视网络空间的伦理向度和网络世界的伦理座架,从而打造和谐社会网络世界的伦理战略,以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网络伦理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大踏步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也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虚拟、开放等特性,它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行为失范、网络文化价值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网络空间中,"他律"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外在监督制约机制很难建立。强调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推崇儒家传统文化的"慎独"、"仁爱"境界,对于网络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诚信的伦理本质要求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者,必须真正做到自主的道德自律,与此同时,也要对其道德行为加以有效的他律规范,让二者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自觉。  相似文献   

6.
论公益广告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琴 《前沿》2006,(11):136-138
公益广告是传播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的广告传播活动。公益广告倡导合理的伦理秩序,传播文明伦理精神,明确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公益广告对于引导公众态度、规范公众社会行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布以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网络大"V"的惩处,更使人们对于网络诽谤犯罪和网络寻衅滋事犯罪产生了一系列质疑。基于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探讨网络秩序和公共秩序以及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问题,从而对解释第5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网民提供了丰富和便捷的生活服务。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出现了诸如炒作无底线、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欺诈侵权等网络乱象,给网络社会道德秩序带来极大冲击。对此,应从全面提升公民网络道德素养、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完善网络立法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来约束自身的互联网行为。自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以来,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产生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扰乱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伦理、道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教育引导、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方社会主体的"合力",从而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发展至今的网络伦理建设,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运动模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了网络空间产生机理,进一步考察了网络空间所具有的社会性、融合性、知识性、发展性、非均衡性等5个主要特性和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分析了网络空间保护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提出要充分认识网络空间的战略价值和加强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倡导建立安全稳定、互利共享、和谐共存的国际网络空间秩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运动模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了网络空间产生机理,进一步考察了网络空间所具有的社会性、融合性、知识性、发展性、非均衡性等5个主要特性和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分析了网络空间保护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提出要充分认识网络空间的战略价值和加强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倡导建立安全稳定、互利共享、和谐共存的国际网络空间秩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来约束自身的互联网行为。自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以来,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产生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扰乱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伦理、道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教育引导、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方社会主体的“合力”,从而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发展至今的网络伦理建设,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技术,使网络信息传播呈现自由化与全球化、公开化与迅速化、碎片化与隔绝化、透明化与泛娱乐化等特点,为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对网络疆域主权安全、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伦理生态等方面造成一定冲击。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共建网络平台、树立网络权威、加强网络引导、整治网络伦理等路径,助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法治化具有多个维度,可以有效解决网络发展、网络规则、网络秩序等不合理,与应对"风险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的内在需要相契合。网络空间法治原则包括主权平等原则、和平安全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共管共治原则。在网络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实现网络空间法治的政策路径包括在意识形态上摈弃霸权主义和零和思维,在国际分工上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在战略目标上坚持自身网络安全与共同网络安全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区是网络社会的基本单位,网络社区既有匿名用户也有实名用户,两者的行为差异对于探索网络伦理的形成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复兴论坛"跟帖内容的分析,探讨了网络匿名行为与实名行为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匿名行为与实名行为进行了伦理辨析,最后探讨了网络实名制的利弊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十年,互联网逐步成为时代的标志和特征,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的交往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随着网络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网络这个无国界的空间是否真的没有边界?网络空间是否应该被规范,应该如何规范?很显然,网络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扩张已经使人们付出了代价,引起极其复杂的伦理难题——网络中的言论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的隐私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本书旨在揭示这些伦理困境的复杂性及与个人生活的休戚相关性,激发读者思考有关互联网管理方面的话题。——该书封面勒口《内容简介》  相似文献   

17.
秩序是自由的基础,一个合理的、有秩序的互联网环境才能为自媒体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网络平台,每个主体都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社会公德,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要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集聚社会正能量,引导网络舆情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蕴含权利分配的公正、机会分配的公正、利益分配的公正、执行规则的公正等内涵。社会伦理秩序的问题多是由于社会公正缺失引致。社会公正通过社会管理者建立制度的公正得以实现,其通过对民众的道德感召力量、社会行为的矫正,以及对社会行为的优选效应,实现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刑法学界对网络传谣型寻衅滋事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刑法解释方法不妥当。网络传谣是起哄闹事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网络空间因其是多数或不特定的行为人可以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成为公共场所。只有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引起现实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不能单纯地以点击率、转帖率等作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问题的理论对网络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理论解释,首先是网络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个体偏差行为的产生;其次,社会变迁过程中存在的社会解组的危险,是网络失范行为和社会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技术、法律和伦理三个层次上建立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