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贵红 《求索》2013,(1):222-224
鉴于传统经济理论主要强调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995-2011年宏观统计数据对人力资本财政投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显示:人力资本财政投入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区域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比较明显,较高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就业率相对较高的结论。据此,应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产业配置效率,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并充分利用社会投资以激发人才潜能,服务社会就业与社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将金融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是促进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第二是促进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第三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或促进本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分析金融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可以直观地认识到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u向。  相似文献   

3.
贝瑜 《前进》2001,(7):43-43
广义的资本要素配置包括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知识资本要素等的空间配置状况。资本的产业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中各种资源能否得到恰当的、有效的使用,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   经济增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经济增长的速度的高低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则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产业结构处于优化状态并能及时实现合理的转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又不能及时调整,则可能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不前。从静态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四川省委提出的实现三大转变,用新思想新观念推动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将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观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为突出。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着力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剑 《桂海论丛》2006,22(4):1-4
文章提出了个体人力资本与区域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质量,还取决于区域人力资本结构是否协调。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模式有双高型、双低型、专业人力资本充裕型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充裕型,其中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不同人力资本结构向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9,(22):12-14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广大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热切期待。也是我省“保稳促调”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有利于调整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的定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超越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具有效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性等,必须给予合理的定价与必要的激励,才能促进它的开发。我国现阶段尚存在着人力资本短缺且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本价格体系扭曲,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和取酬体系缺乏等亟待解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理论(HumanCapitalTheory)是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西方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它专门研究了人的知识和技能等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它对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论证;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故人力资本理论一出现就受到经济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人力资本理论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从方法论看,人力资本理论采用了简化法。这种方法论认为,对世界上种…  相似文献   

10.
张苏  唐婧 《求索》2010,(6):179-180,206
相对于J-F方法,教育年限法高估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低估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J-F方法下,1985-2007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对于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2%。但背后的增长模式并不是教育的财政投入直接增加人力资本,从而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而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但教育的财政投入并没有促进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的增长是由于经济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人们的收入增长,使得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从而使得人力资本增长。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只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国家不但要重视提高教育的财政投入,还应该重视评估教育财政投入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本文为考察产业结构转化对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搜集比对了1995年至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化视角下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主要通过教育及其它方面的投资而形成。就中国农村经济而言,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人力资本积累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不能简单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判别增长方式的优劣 经济增长有三种源泉: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三种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度的不同组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前沿》2006,(6):81-83
教育作为获取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意味着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被日益重视。由于教育能够提高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提高又促进研发能力,从而产生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教育产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理论,进一步阐明教育体系发挥先导作用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熊桉 《政策》2004,(5):12-13
统筹区域发展,是党中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间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立足湖北省情,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各类资源、各类要素优化配置,是提升湖北省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波 《学习与实践》2008,(7):105-109
以物质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滞后、配置机制不健全、流动困难、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广泛地借鉴和吸收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和实际成果,结合经济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甘肃1990—2010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三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建立VEC和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研究三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甘肃1990-2010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长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显著,并提出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勇 《政协天地》2011,(9):16-19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福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入手,研究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条件收敛回归方程对1998-2004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定量考察自主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增长不仅有赖于经济活动的粗放式或集约式推进,还有赖于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和商品差异化的发展.商品差异化生产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其依据在于:劳动专业化分工植根于产品差异化;商品差异化促进专业市场形成,专业市场进而成为产业集聚中心;商品差异化可以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引导与调整可以使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