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市民化,还是生活方式的市民化;不仅要引入城市经济资源,更重要的是引入城市社会资源,没有城市社会资源的流入,失地农民市民化会面临村落文化"内卷化"困境,增大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同时,失地农民市民化还是一个制度化过程,是各个主体分工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过程,而政府的优势在于制度创设和导入、居委会的优势在于制度执行(实施)、民间组织的优势在于其社会支持系统功能,促使制度内化。  相似文献   

2.
李倩  李小云 《思想战线》2012,38(5):43-47
社会交往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后,呈现出未能适应城市社会交往规则的现象特征。通过对失地农民社会交往考量的分析后发现,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交往是失地农民不能适应城市社会交往规则的深层原因,也是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的症结所在。只有打破目前失地农民观念中的分类体系,改变其内倾性交往的状态,促进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往、融合,才能促成他们向城市居民的流动,真正实现市民化,而这必然是一个由制度、社会结构而起,继而深入到文化的变化和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人口持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然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农地非农化带来了失地农民生存风险的增加,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融入的挑战,日益扩大的人口流动规模也增加了社会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对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阻滞作用,造成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陈振雄 《新东方》2012,(6):70-73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转化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也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起了,让人住进来就完成了.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有发展的意愿而农民并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因此,实现农民的市民化,社区需要加强教育,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城市需要张开怀抱.只有市民理念和行为被失地农民接纳被践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才能真正达成,城市化进程才算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国梁  钟奕 《人民论坛》2013,(7):135-137
如何有效而平稳实现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化有效性。文章以广西荔浦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现状,深入剖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内外因素,进而提出转变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促进制度创新和社区服务等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理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两大群体,即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都比较高,能较快地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城镇的过程比较顺利,成为可市民化群体。另一部分人由于受到就业歧视和分配不公,在融入城镇过程中极为不顺,且充满艰辛,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一个城市,成为"漂"的一族;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发展在赋予城市活力与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地延伸着自身实践的场域,特别是对于城郊地区的拓展,由此农民逐渐开始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由传统农民转变成了失地农民,实现着自身新的嬗变。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由于受着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二元结构、制度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其市民化道路步履维艰,特别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通过提出"社区福利联合体"的制度模式,以便在探讨政府承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兜底责任的同时,引入村级经济组织实现多样化的社区福利供给,从而形成由政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社会福利供给模式,以此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地农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在基本社会权利、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还遭受着一些社会排斥,制约了他们适应城市文化的步伐,应完善相关制度、净化舆论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提升他们的城市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随着改革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市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的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城市空间扩张造成大量的失地农民。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已成为移民安置方案之一。该文构建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测算模型,并根据南京市历年数据对被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下和统筹帐户结合下的给付水平进行了测算与合理性分析,提出现有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偏低,需要进行调整以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2.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被征用土地作价入股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征用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然而,失去了这种生活基础的农民的利益却未得到充分的补偿,从而使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应该尽早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以为他们获得收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问题引发基层治安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又失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日趋严峻。社会应对失地农民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平均分配,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而公安机关正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该文重点关注农民在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将之与非失地农民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重在分析农民因失地带来的收益以及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存在许多问题:法律制度缺位、养老保险体系单一、传统养老保险功能弱化、补偿机制不合理、农民参保意愿低等。借鉴域外经验,我们应建立农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发展农村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现有补偿机制、提高失地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省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受到重大影响。我国长期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农民观念以及资金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完善辽宁省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中的城市化新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洪辉 《桂海论丛》2004,20(5):53-55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变成市民。城市化新市民在转变为合格市民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条件和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必然要面临各种冲突和社会失范。通过社会调适城市化新市民的角色冲突,改变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建立新社区等可以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早日转变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土地整治通过建设设施良田和实施菜田、村庄改造,建立涉地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用地资源、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该文对上海市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实现三大战略转型,即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推行以消化农民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在中国,推进城镇化战略,已得到决策层的充分肯定并加以实施.这一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