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4,(10):57-57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走访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所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和社区信息化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棠煜 《学习与实践》2009,(9):117-125
“差序格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精辟概括。随后,费孝通先生自己或是其他学者对此进行了补充和研究。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此概念在应用层面仍需要系统地诠释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差序格局”理论的演化过程出发,结合实践,勾勒出中国家庭和社区信息化的应用框架,为社会信息化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质量概念起源于欧洲,它的提出旨在促进社会政策的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社会质量概念传入亚洲以来,亚洲学者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对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社会质量理论是研究社会发展模式的最新理论之一,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质量理论进行引介的较多,对于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创新以及社区建设六个方面,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深圳市和厦门市的社会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乔健提出的“底边阶级”与“底边社会”理论是中国学界讨论边缘群体研究的先声,并影响了一批学者展开相关的经验性研究。这个理论因未曾被系统性的集中阐释,其他学者所做的个案研究也未把这套理论作系统性的总结,因此,其所受到的关注与讨论不多。论文通过对“底边阶级”概念进行整体性的脉络梳理与分析,不仅展现乔健如何通过十三年的时间,不断地修正、完备此概念的思考过程。同时也认为,乔健从下而上考察传统中国文化流动的研究视角,补充过去研究只以由上而下来看中国社会文化流向的不足,对现今人类学与汉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北京共识”引发了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以来,域外有学者将“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方式的范本。中国模式的含义、特点、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及中国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都成为讨论的重要话题。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今天的中国发展及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应急警务理论研究的前期,以湖北警官学院一批学者为代表的应急警务研究者创建“警察临战学”,从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研究的发展,现提出将“警察临战掌’更名为“应急警务学”的思考,并创建性地就应急警务、应急警务学等概念,应急警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杨懂 《同舟共进》2009,(8):6-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间有关“中国道路”的讨论日益成为焦点。例如,“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是对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和汲取.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学者们由此展开了研究,从“组织学习”的研究到“学习型组织”研究的深入,标志着管理学领域的一次认识上的革命.国外学者围绕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建构的关系、学习型组织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林文勋提出“富民”阶层的学术概念和“富民社会”的学术体系,这是针对“唐宋社会变革”这一重大学术议题探究而提出的学术理论。该理论在汲取20世纪以来史学界关于乡村富户、庶族地主、地方精英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唐宋以来兴起的“富民”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中间层、稳定层、动力层,唐宋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富民社会”的学术论断,并以此为基石,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新体系。这一理论在提出者的深耕和团队拓展研究中不断推进,在学界的响应、质疑以及相互对话中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学术论断,标志着“富民社会”理论的建构已基本成型。但也要看到,理论的建构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该理论提出者继续探究与之相关的深层制度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重新传入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但中国社会工作的教育及其发展有着自己独具的优势,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大有可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较为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正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威胁着社会治安。因此,从道德失范的原因出发,分析道德失范对社会治安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道德失范带来的不良后果,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这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类学研究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思想战线》2000,26(1):71-76
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前半世纪是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起步发展和传播的时期,在"抗战"前后达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峰值;后半世纪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跌落至谷底,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重获新生,并于9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中国人类学在面向21世纪之时,在新的起点上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及本土化,并以崭新的姿态准备充实现代国际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及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论“浙江模式”的制度涵义及其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雄 《桂海论丛》2003,19(2):32-35
改革以来,浙江经济的发展态势令世人瞩目,因而浙江模式也在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对构成这一独特的制度变迁框架的基本因素,即:重功利、重个体能力的价值观,自发性变迁为主的制度创新方式以及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发挥的职能作了简略分析;指出了浙江模式对我国,特别是正在实施大开发的西部地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8,(4)
The concept and claim of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ies and system. China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as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national level, China is committed to eradicating poverty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China calls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pecial mechanism for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perience sharing and summarizing of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progress and will also make greater progress in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流动人口中民间组织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中正式的民间组织发展极为有限,服务和组织流动人口的民间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也十分有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中的民间组织可以起到重要的服务功能、协调功能和政治社会化功能。就当前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应通过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化程度,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现实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权稳固、社会政治稳定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自身建设的作用是其他政党制度所不能代替的。这一政党制度不仅有其历史必然性 ,而且是当代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爱琴 《桂海论丛》2004,20(6):20-2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根据我国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积极推广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