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害致人死亡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界对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虽然理论争议问题不多,但是司法实践中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却不少,尤其是在出现被害人死亡时,定性更难。本文主要结合案例就伤害致人死亡犯罪的认定及处罚进行研究。一、正确认定伤害犯罪行为(一)问题的提出行为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后,如何定罪及伤害致人死亡犯罪与其它犯罪如何区别,司法实践中往往发生争议,有时还影响事实的认定,长期不能定案处理。以下案例就是在争执、鉴  相似文献   

2.
伤害犯罪是指故意或过失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这是当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案件中所占数量较多的一类犯罪。它不仅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甚至造成重伤或致人死亡;有的还寻衅聚众斗殴,严重妨害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危害极大。因而,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对伤害犯罪还作了加重处罚的规定。我们要使用这一法律武器,狠狠打击这类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使用伤害犯罪的罪名较为混乱。除了使用“故意伤害罪”外,还有使用“故意轻伤罪”、“故意重伤罪”、“故意伤害致死罪”、“致人死亡罪”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影  黄骏 《中国刑事警察》2008,(5):31-32,33
根据行为所造成伤害后果的不同,故意伤害案件可以分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以及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情形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第四种情形属于治安案件。根据公安机关的职能和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分工的决定,公安机关对伤害案件均有管辖权。在公安机关办理的伤害案件中,轻伤害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刘瑞珏  吴军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2-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司法实践中,目前我国已有统一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司发〈1990〉070号《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尚无统一的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标准,故一些省级法院制定了用于本省的人身伤害伤残鉴定标准,未制定地方伤残等级标准的省、市、自治区,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人身伤害致残案件时,多数是比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和/或…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速运输工具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了伤害。在我国,伴随着公路建设,道路高速运输蓬勃发展的同时,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万人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6万多起,死亡10万多人,受伤致残的人数更多了,给国家、集体和公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精神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由此引起的致人伤害赔偿是个挥之不去,又不能不说的沉重话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去年初开始,针对个别案件进行了刑事和解的尝试。全年共办理了这类案件4件7人,性质都是侵犯人身权利的故意伤害犯罪,其中轻伤害犯罪案件3件6人,重伤害犯罪案件1件1人。案发原因多为一般性纠纷引起,多数案件中的被害一方有过错。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有一般社会成员,也有曾经的夫妻,还有未成年在校学生。提起和解的,既有当事人双方,也有公安机关,和解后,检察机关微罪不诉2件2人(其中一重伤害嫌疑人系未成年在校生),建议公安机关撤案的2件5人(轻伤害),效果上当事人、公安机关和社会反应都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笔者过去代理的许多刑事案件中,丁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令笔者印象深刻。该案是一起多人共同参与的犯罪案件,案情本身错综复杂,而且案件还涉及刑法理论两个较为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实行过限与被害人过错。公诉机关指控犯罪某市人民检察院的一份起诉书中载明:被告人丁某、祝某勇先后被某市市民聂某明砍伤。为了泄愤,他们多次与被告人逄某鹏、孙某军密谋报复聂某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轻伤害案件诉讼模式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即轻伤害案件,作为常发、多发犯罪,占了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很大比例,正确、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这类案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笔者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多年的观察和思考,目前我国轻伤害案件的诉讼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化解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和保护当事人特别是被害人的权益。为实现纠纷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诉讼的根本目标,本文试图以刑事和解制度为出发点,在对他国轻伤害案件诉讼模式进行综述评析之基础上,提出我国轻伤害案件诉讼模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故意伤害不存在重伤害未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检察》1999年第2期刊载了高明同志的《故意伤害是否存在未遂之我见》一文,该文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认为作为直接故意犯罪之一的故意伤害罪存在既遂与未遂形态。笔者赞同此观点。但对该文所持的“故意伤害罪存在未遂的情况只有两种,即轻伤害未遂和重伤害未遂”的观点,则有不同看法。在刑法理论上,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故意伤害罪中的致人重伤、致人死亡是法定加重结果。笔者认为,故意伤害罪存在未遂形态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区分出两种情况,因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中不存在重伤害未遂。理由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校园内大学生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曾被人向往的净土、学术的殿堂,其间的天之骄子们是怎么了?大学生伤害犯罪案件发生率逐年增多,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社会法律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仅从大学生伤害犯罪法理出发,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达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从而为探索预防大学生伤害犯罪活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分则中“致人死亡”的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一是故意犯某种特定罪而发生致人死亡结果的。前者与故意杀人界限分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无争议;但对后者与故意杀人有无区别,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有区别,如故意伤害致死;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没有区别,如抢劫、强奸、放火、投毒等犯罪中  相似文献   

12.
故意伤害罪是最常见的犯罪之一。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司法工作人员认为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被害人轻伤或重伤(包括致人死亡),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理由是:第一,从刑法规定看,虽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二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残疾、致人死亡等危害结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从逻辑上应当认为,第一款所规定的刑罚就是相对轻伤这种危害结果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研究日益加强。基于对未成年人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考量,及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可能给犯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我国立法强化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相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仍然产生了"畸轻畸重"等争论。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与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讨论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能否适用缓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犯罪往往不是犯罪人单独造就的,而是犯罪人和被害人共同制造的社会事件,因而被害者往往对犯罪事件的发生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1]特别是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犯罪案件中,有时被害人不仅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者,还可能是犯罪行为的引发者和推动者,对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故意(根据法学界多数人的意见,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因此,这里所说的故意是指直接故意)伤害罪中有没有未遂?对故意伤害未遂如何适用刑罚?这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故意伤害是以后果论罪,致人重伤者以重伤罪论处;致人轻伤者以轻伤罪论处;没有致人伤害者,则不以伤害罪论处。因此,故意故害罪中没有未遂,或者说伤害未遂不构成伤害罪,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大家知道,犯罪未遂存在于一切故意犯罪之中。因为任何故意犯罪是不可能都发生  相似文献   

16.
[案情]在一起共同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田某被多人围殴身中7刀以上,因流血过多致失血性休克而构成重伤,但侦查(包括法医鉴定)都未能确定其中哪一刀或哪几刀是导致失血过多的主要伤。  相似文献   

17.
【要点】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而在具体案件中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判断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致死)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要看被告人行为时的主观心态。如果行为时被告人没有伤害被害人的故意,只是出于排除妨害的目的基于过失致使被害人死亡,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是出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审理自诉伤害案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粟登琳自诉伤害案件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故意伤害其身体,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立案并审理的案件。由此可以看出,自诉伤害案件应具有犯罪情节简单、轻微、事实清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故意伤害罪立法精神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意伤害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多发、常见的犯罪类型,也是十余年来司法机关“严打”的重点对象之一。正确理解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立法精神,是做到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的前提条件。本文对此略陈管见。 一、关于刑法第134条规定精神的理解 我国刑法第134条对故意伤害罪分为两款作了规定。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对于这一条文立法精神的理解,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该条第1款的伤害故意仅指轻伤故意,还是包括了重伤故意?二是该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是否都是第二款罪的结果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检察机关所受理的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以下简称“轻伤害案件”)占到了绝大多数,因此如何处理好数量泉多的轻伤害案件,体现《刑法》总则中关于罪行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切实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就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笔者结合目前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轻伤害案件处理情况,从与运用轻缓刑事政策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