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公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支点和实现方式.生态公平涉及到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解决.维护生态公平需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作保证,同时还要建立具有普世意义的生态公平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建设“两型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代内公平。代内公平要求不同区域、人群因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引致的成本与收益的公平负担与分配。环境代内不公平包括环境污染代内不公平和环境治理代内不公平,这两种不公又分别体现为区域不公平、城乡不公平、贫富不公平三个维度。欲消弭环境代内不公平,须完善环境税费政策,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发展;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光文 《前沿》2002,3(11):127-129
本文通过对生态伦理、代际伦理、代内公平的阐释及分析 ,说明了生态伦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代际公平从生态伦理中独立出来的必要性 ,提出了代际伦理的构建问题 ,强调了代内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揭示了发达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代内公平观念的缺失 ,最后指明了生态伦理、代际伦理与代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缺一不可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城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城市就是现在和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理论视角,认为生态城市的特征应是控制规模、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网络化治理。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数,而且还包括体制效益指数。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路径,即强调城市规模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加大社会福利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平,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代内公平要求不同区域、人群因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引致的成本与收益的公平负担与分配。当前我国环境域中还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不公平。这些不公平源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与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达成能力的差异。为了实现代内公平,应该完善环境税费政策,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资源外部效应内在化;强化地方政府治污的激励机制与体制内外的监管机制;借鉴协商民主模式,促进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文富 《前沿》2011,(13):169-172
建设生态文明是由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失衡显现等问题引出的话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反对异化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从思想观念上、生活方式上着手构建和谐的人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必由之路。观念决定行动,主张全面消费、公平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的提出也是对GDP中心论、制度万能论、技术主义的否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三个公平"可谓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的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岳 《理论月刊》2010,(7):180-18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并最终影响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实现。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依然存在很多不公平问题,使社会成员的基本受教育权受到损害,也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对教育公平的理论与现实进行梳理,试图从多个层面探寻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6.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