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足迹检验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鞋子(足迹)进行检验鉴定是近2 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技术手段,先后涌现了步法追踪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技术,已达到通过足迹检验直接认定人身的应用阶段。最近几年还将系统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检验等加以应用,为足迹检验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平台。其中,因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简便易学,可操作性较强,在案件侦破中容易发挥作用,就我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办案部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基本上是以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为主,其他检验…  相似文献   

3.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在我国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起步于50年代,当时还是处于少数人掌握的经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马玉林先生的步法追踪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沿着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两条线索,使足迹检验的科学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在足迹认定人身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检验方法。为了实现足迹检验现代化,笔者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制了“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介绍如下。1“系统”性能与功能1.1原理人体站立或行走条件下,脚掌…  相似文献   

4.
2例足迹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迹检验鉴定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的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的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案例12002年某日,在一起盗窃案件的外围现场,提取到一枚平面灰尘加层足迹,该足迹边缘完整…  相似文献   

5.
只要有蛛丝马迹,就叫你难逃法网。利用计算机检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足迹,从而达到破案的目的,这在今天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我国从50年代起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利用足迹进行人身认定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等理论和方法,这使  相似文献   

6.
在现场勘查中,常见到的犯罪分子的足迹多为穿鞋足迹、赤脚足迹、着袜足迹及大脚穿小鞋、小脚穿大鞋足迹。而用"封口胶带"缠裹全足作案的还未见报道。1994年7月6日,河南新县卞房乡发生一起盗窃现金5千元大案。现场勘查中,发现了类似着袜的足迹。破案后证实,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往身上泼撒了柴油,两手戴上不同质地的手套,双脚缠裹上"封口胶带",然后实施犯罪。缠足的"封口胶带"在作案后烧毁。  相似文献   

7.
顾挺 《刑事技术》2010,(4):38-40
在赤脚或者戴鞋套作案的现场,都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足迹印迹,只要勘查人员及时、认真、细致发现和提取方法正确,就会提取到有检验鉴定价值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如何传承足迹检验技术优势与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直是刑事技术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关注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激励机制,指出其专业理论在指导实践方面的滞后性,提出深化足迹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加强足迹的发现提取和特征识别技术以及深度挖掘特征信息,促进足迹检验技术与信息化等现代刑侦技术的相互融合,提高足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日趋智能化,现场上留下的指纹、足迹等常见痕迹也越来越少,这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有些现场,犯罪分子往往留下了一些生物检材,如血液、唾液、毛发等,这有利于我们认定案犯。其中犯罪分子在吃饭、喝水、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作为一种常用饮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在现场勘查中偶尔碰到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将牛奶碰翻后,脚踏在牛奶上,在作案过程中形成奶渍足迹,而奶渍足迹多数为潜在足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几种提取奶渍足迹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朱平 《刑事技术》2005,(5):52-52
我国的足迹检验技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从步法检验、形象检验,发展到鞋底磨损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特别是近几年,足迹检验中各学派、各门类的各种检验技术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迹学体系,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足迹鉴定包括:1赤足足迹的鉴定主要以足迹的大小、形象、轮廓、重压部位的密度、乳突花纹、残缺部位、是否变形等特征为赤足足迹进行同一认定,赤足足迹的鉴定又分为平面赤足足迹的鉴定和立体赤足足迹的鉴定。2鞋印足迹的形象鉴定主要…  相似文献   

12.
在办案中利用鞋底凹陷特征进行足迹同一认定技术我们已运用多年。该检验方法能解决疑难案件鉴定中遇到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在磨损特征未出现、其它特征又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时,可利用鞋底凹陷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一些地方的检察院、法院系统只把鞋底磨损鉴定作为一种“辅助”证据。笔者认为,只有将鞋底磨损检验与其他检验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进一步揭露、证实犯罪、打击犯罪。1鞋印检验与鞋底磨损检验结合运用鞋印形象检验只是认定作案的鞋子,而鞋底磨损检验则是认定人身,二者结合运用,在检验中可以相互借鉴,在诉讼中可以相互弥补。在鞋印形象检验中,运用鞋底磨损检验原理,更便于寻找鞋子上的形象特征;在利用鞋底磨损检验时,如果有条件找到作案鞋子,或寻找与现场鞋印同种类的鞋子,由嫌疑人穿着后踩取脚印…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碳(CO)气体中毒致人死亡多见于自杀和意外事件,采用纯CO气体杀人的案例国内罕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起采用瓶装纯CO气体致人中毒死亡的案例,作案方式隐蔽,作案手段鲜见,且伪造了作案现场,给侦查带来一定困难。经刑事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物证提取检验,结合调查访问,最终明确了案件性质,认定了犯罪嫌疑人,全面还原了其作案过程。笔者总结分析了该案刑事技术工作中的要点和难点,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993年4月13日夜,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采油三厂,被盗桑塔纳牌轿车一辆。经现场勘查,提取罪犯足迹一枚。 在搜查嫌疑人崔嵬家时,提取了一双粘了胶掌,与现场足迹种类相似的旅游鞋。于12月17日,将现场足迹石膏模型连同崔的旅游鞋进行了技术检验。 现场足迹较为完整,是塑胶底鞋所留,前掌偏内,后掌偏外,有圆球状,并杂有条块状与不等的小椭圆型花纹构成的图案。前掌造型较为清楚,为左脚所留,全长28cm,前掌宽11cm,后跟宽8cm。认定为灰白色塑胶面、半高腰系带的旅游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识别现场指印乳突线印痕是进行指印比较检验的基础,通过现场指印检验可以直接认定作案人,还可分析其个体特征,推断其作案过程,判断其对现场情况的熟悉程度等。但由于受到现场环境、犯罪心理、作案过程、手指用力、附着介质、接触客体、提取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现场手指印痕可能是乳突线印痕,可能是犁沟纹印痕,还可能是两者混合印痕,本文就几类常见现场指印,探讨如何正确识别现场指印乳突线印痕。  相似文献   

17.
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为了逃避打击,掩盖其犯罪事实,不仅戴手套、换鞋、变换作案工具,而且采用各种手段破坏现场,使我们提取不到犯罪分子的手印、足迹等可供认定人身和串并案件的有形痕迹。但从刑事案件现场的实际情况看,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尽管采用各种方法毁证灭迹,但是其作案手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即现场上还存在一些不易被破坏的无形痕迹。由于犯罪分子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反映在犯罪现场上的行为和结果也不相同。在生理上,由于犯罪分子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选择出入口、作案工具、侵害目标、侵害方式等方面就有所不同。在心理上,由于犯罪分子的性格、个人经历和作案动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犯罪心理,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犯罪行为。在习惯上,由于犯罪分子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以及长期作案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定型,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身的  相似文献   

18.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痕迹物证,是现场勘查中发现其他物证的关键“导航仪”,在案件侦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足迹检验技术专业受限于人才培养不足、体系建设粗疏、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对侦查、诉讼的支撑明显弱化。2018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与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决定共建“现代足迹检验技术实验室”,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现足迹检验技术的继承创新、跨越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实验室的规划、组织架构、战法流程和运行机制,并对利用新兴技术推动足迹检验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1 案例 1988年6月28日,山海关飞机场战士刘××被杀。侦察员在河水中将罪犯作案穿用的鞋缴获,同时又密取了嫌疑人胡××的鞋(均是前后空凉鞋),要求作两双鞋是否为同一人穿着的认定。现场作案鞋系退伍战士用后送给嫌疑人的,在步态特征上具有两人特征重叠在一起的特点,鉴定难度很大。由于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检验,结果正确地认定了罪犯。  相似文献   

20.
刑事案件中涉及的指印,通常是通过痕迹处理,使其具有比对价值,无比对条件的指印和掌印则被弃之。随着法医DNA检验技术广泛应用,对刑事案件现场中的指印进行个体认定或用其推断作案过程成为可能[1、2]。有关指(掌)印的DNA检测的应用案例少有报道。本文报道28例刑事案件现场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