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证据审查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利强 《北方法学》2009,3(5):115-123
近年来学界对于证据规则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对于证据审查的相关机制却疏于关注。证据审查包括证据筛选和证据评价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审查的“分离模式”与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审查的“融合模式”各有优劣。我国证据审查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是将证据筛选和证据评价适度分离、对证据筛选活动进行诉讼化改造以及完善证据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东  付磊 《证据科学》2008,16(1):3-15
证据能力是证据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主要关注的是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准入问题。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证据资格问题上都注重防止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材料进入到诉讼过程中,以避免法官因此形成不恰当的心证。不同的是,大陆法系国家要求法官在严格证明程序的规制下行使自由裁量权,立法上对证据能力问题较少具有普适性的规定;而英关法系国家则设立专门的程序来解决证据的可采性,并根据大量的证据规则来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现行的证据能力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在构建我国能力制度的时候,可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建立相应的证据能力规则,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程序,使证据能力制度真正发挥其制度功能,保障法官在审判过程免受不当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陆地区品格证据的适用情况不容乐观,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定证据种类有品格证据,但是从英美国家可以看到品格证据的适用,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对品格证据的适用是不反对的,甚至可以在条文和案列中找到其功能的光芒,但是我国一直对品格证据的适用不反对也不明文规定,我国视为域外的法律现象,文章将结合现状提出品格证据的适用要素和品格证据的作用,以期达到对品格证据有一个更好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而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的是自由心证原则与法定证据原则相结合的证据制度。但这里的法定证据制度与欧洲大陆专制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完全不同。本文将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民事证据制度分别作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证据制度的比较, 找出其优点和弊端,以期对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挺  黄磊 《法制与经济》2008,(12):36-38
引进沉默权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法回避沉默权这个话题,从中外两个相似案例的比较,对比有沉默权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是沉默权本土化的主要障碍,而引进沉默权制度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对我国证据制度的重新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侦查审讯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我国是个重口供的国家,通过侦查询问所获得的口供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口供向来有“证据之王”之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非常依赖,获取口供几乎成为侦查询问的惟一目的,侦查人员超乎寻常重视口供,并以口供为线索收集其他证据或破获案件,为获得口供.侦查人员往往以立法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为借口,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7.
证据开示制度是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不仅有利于诉讼公正而且有利于诉讼效率。英国是较早确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国家,证据开示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值得许多国家借鉴。尽管如此,证据开示制度仍受到来自实践的挑战,如检察官并不完全履行开示义务、辩护方也应承担开示义务等。这导致英国立法不断改革证据开示制度。我国目前尚未确立证据开示制度,但司法实践证明,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已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而英国证据开示制度的不断改革不仅展示出一种先验而且对我国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常成 《中外法学》2023,(1):241-25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制裁”与“救济”两种规范原理,这一分歧在我国并未得到认真对待。制裁原理以司法正洁与威慑违法作为证据排除的正当依据,具有国家本位、义务本位、违法者本位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主流观点将证据排除理解为“程序性制裁”,支持制裁原理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由此导致证据排除的存在意义难题、范围失控难题、裁量模糊难题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与之相对,救济原理引入矫正正义作为正当依据,主张证据排除是“程序性救济”,其目的在于恢复原状,具有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受害者本位的基本特征。与制裁原理相比,救济原理可以为我国证据排除的存在意义、范围限制、裁量标准等提供更为妥当的解释。虽然如此,单一救济原理下的证据排除同样存在其缺陷。基于原理协同的立场,以制裁原理补充并修正部分解释结论,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言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品格证据作为当代证据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对我国的证据立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也有一定的支撑和实现作用。但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却较少。本文从品格证据在不同国家中的立法状况分析其应用中的利弊,来看其在我国的构建规则。  相似文献   

10.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利弊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是近一段时间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在研究了我国现行庭审模式的主要弊端的基础上 ,通过对英美法系等国家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考察 ,阐述了其对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启示 ,从而对在我国引进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利弊进行了探讨。文章提出了目前我国引入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所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引入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支持该制度的法律文化 ;设立该制度的法律依据 ;实施该制度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法是治国之本,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是其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严谨、公正的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民事证据制度作为民事诉讼的核心和基础,对实现司法公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司法实践中诸多制度得不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证据科学》2009,17(3):F0002-F0002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其中证据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结合证据法学、法庭科学两个领域而成立的研究机构,兼从事医事法学方向研究,是教育部重点国家实验室。此外,其定期举办的国际、国内高端研讨会及学术会议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其中证据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结合证据法学、法庭科学两个领域而成立的研究机构,兼从事医事法学方向研究,是教育部重点国家实验室。此外,其定期举办的国际、国内高端研讨会及学术会议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规定》制定的背景和意义证据问题历来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事人而言,其诉讼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通过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围绕证据进行质辩等活动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人民法院而言,通过指定举证期间、必要的调查取证、组织当事人质证、审核认定证据等活动,保障诉讼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只有12个条文,不足全部条文的1/20,加之基本上是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在电子商务领域,数据电文已成为重要的交易记录和载体。因而其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出现是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已被国际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我国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将其纳人可采纳证据范畴。2002年4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16.
论非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材料的排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非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材料的排除徐鹤喃非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材料,是指有关的国家司法官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材料。其能否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是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历来为各国立法与司法实务所关注。我国刑事诉讼法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20日,酝酿近10个月,今天,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证据法学、法庭科学两个领域相结合展开专门研究所成立的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教育部首次在文科院校设立的重点国家实验室。政法大学对其定位之高、国家对其给予的重视,可见其身价和发展前景。今天,在位于海淀区蓟门桥附近的政法大学校本部的主办公楼的4楼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教育部等中央单位均派领导参加会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也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校长做了讲话,副校长兼研究院院长张…  相似文献   

18.
季美君 《法学研究》2013,(2):151-17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家证据在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据制度在专家证人资格规定上的广泛性和选任上的自由性,使其在适用上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详细而完备的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更是司法经验的积累与法官智慧的结晶。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据制度和大陆法系的鉴定制度,在近些年的改革中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如启动程序的多样化、过错责任的严格化和庭审对抗的强化,这为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准确适用新刑诉法中有关专家辅助人的规定以及充分发挥专家证据的作用开启了新的思路。面对我国司法鉴定中依然相当混乱的鉴定主体问题,构建鉴定人、专家顾问和专家辅助人三位一体的司法鉴定主体格局,或许是一条比较合理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侦查讯问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我国是个重口供的国家,通过侦查讯问所获得的口供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口供向来有“证据之王”之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非常依赖,获取口供几乎成为侦查讯问的惟一目的,侦查人员超乎寻常重视口供,并以口供为线索收集其他证据或破获案件,为获得口供,侦查人员往往以立法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为借口。  相似文献   

20.
制定证据法典刻不容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在1989年出版的《证据法学新论》一书中就曾提出,我国必须制定证据法典。因为没有一部科学、完美的证据法典,我国的证据制度永远都“立”不起来,而若不能使我国的证据制度科学化、理论化,则我国全部司法制度的改革将不能再前进一步。须知,证据制度是全部司法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任何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先进与否,最终均取决于它的证据制度:证据制度先进,司法制度才能先进;证据制度如果不先进,司法制度也不可能先进。由此来看,制定一部证据法典是完善证据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改革司法制度的需要。一提制定证据法典,有人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