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全体学员     
最近,各地有些民法教师和学员向总校询问,龙斯荣老师在民法下册最后总结串讲录像(音)授课中说的“国家教委对民法课验收考试,主要以下册为主,下册占80%的分,上册占20%的分”是否准确,对此,总校教务处负责同志答复如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关于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首届学员验收考试的实施办法》(87教学三字18号文附件一)规定:民法课验考试的命题应以该课程大学专科结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中国民法》(上册)期末考试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对民法(下册)的学习辅导,迎接国家教委于明年四月的抽考验收,总校暨北京分校的部分民法辅导教师对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9个省市分校的部分试卷进行了查阅分析。从整个情况看,这次全国参加考试的学员(除贵州、吉林、广东三省未统计外)共28147人。其中80分以上的15214人,占参考总人数的54.05%,60分至79分的11963人,占参考总人数的42.5%;  相似文献   

3.
继承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编是《中国民法讲义》的重要内容。准确、扎实地掌握继承编的基本内容,不仅是加强民法学理论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深入理解继承法律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依法审理继承案件,保护公民合法继承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中国民法讲义》(下册)第五编继承权的章节中讲到:确定继承开始的时间,对于正确处理继承案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似可再进一步说:正确确定继承开始的时间,是妥善处理继承民事法律关系的关键。因为它涉及到继承法律关系中如下几个重要的问题:一、确定遗产的内容,二、确定法定继承人的  相似文献   

5.
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经济法教研组编写的《中国经济法讲义》上册涉及的各种合同,大致可以归结为四个类型,即经济合同、涉外经济合同、承包合同和合伙联营合同。四类合同的划分一、经济合同此类合同主要是第六章经济合同法律制度中所列的10类合同。包括:(一)购销合同;  相似文献   

6.
制定民法,是我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同志指出:民法是基本法。制定民法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总结我国的立法工作经验,参考外国的有关资料,创立中国型的社会主义民法。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民法》起草小组于1979年11月成立后,从调查研究人手,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召开了338次调查会,试拟条文,反复征求意见,进行修改。于1980年8月写成《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征询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常德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为贯彻执行民法通则,选编了一些适用民法通则的案例。这些案例对法律业大学员联系实际,深刻理解《中国民法讲义》的内容会有帮助。这里选用了其中的四则,并加以评析,供学员学习和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编写的《中国刑法讲义》(以下简称《讲义》)立足于审判实践,面向当前的实际,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出版后,不但受到“业大”学员的欢迎,而且也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和好评。首先,《讲义》注重审判实践,适应实践需要。如对审判实践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刑法理论问题,编者都不惜笔墨,详尽阐述,着力论证;而对古代和外国的一些有关理论和资料,则只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在分则部分的章节安排上,对审判实践中比较重要和常见的犯罪,也是逐一专节阐述;而对其它的犯罪,则放在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已故的著名法学家潘念之主编,华友根、倪正茂合著的《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册,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下册,由华友根著,已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评审委员会资助,亦将于年内面世。)这是一部既简明扼要而又比较系统完整的学术专著,从全书内容看,作者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神,着实可贵!  相似文献   

10.
<正> 康德于1797年发表了《道德形而上学》。此书分上下册,上册为"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下册为"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1887年 W·黑斯蒂(Hastis)把上册译成英文,题名为《康德的法律哲学》。康德的法律哲学,十九世纪在欧洲有很大影响。"法的形而上学原理"被译成多种文字,就英文版而言,也有好几种译本。1965年纽约还出版了 J·拉迪(Ladd)的新译本。在德文中法(Recht)一词尚有权利和正当的含义,康德与黑格尔使用"法"时,主要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法学界 ,最受世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一批雄心勃勃的民法学者矢志在 2 1世纪初 ,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编纂 ,为世界法学贡献一部融合东西文明、博采各国民法典之长的优秀民法典 ,为国人定纷止争提供一整套规范生活交往之规则。尽管就是否要急于编纂新中国民法典 ,各人认知不尽相同 ,但一批认真而且踏实的法制史学者已开始默默耕耘 ,先后编辑、撰写了《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胡旭晟等编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何勤华、殷啸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开始了未来中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12.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事业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更是我国民事立法进程中的里程碑.本次《民法总则》的颁布,不仅吸引了法律界空前的关注目光,而且广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也先后三次在网上颁布《民法总则(草案)》《民法总则(草案二次审议稿)》《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法律界专家、学者纷纷通过年会、专题研讨会等组织、收集意见,并通过网络、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发表意见.作为一名民法学者,助益《民法总则》的制定与完善,乃个人义不容辞之事.笔者通过全国人大征求意见的网络端口、所在律协组织的专题活动、参加学术年会等方式,提交了从实体意见到语言文字方面的修改意见20余条.《民法总则》颁布,认真通读之后,笔者欣慰地发现:自己所提《民法总则》"草案"第一章基本原则"应改为"第一章基本规定";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设定为六岁太低,应上调为八岁等多条建议得到采纳.  相似文献   

13.
张晋藩先生早期的两部著作是指1963年出版的《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讲义》、1981年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第1卷(以下简称《讲义》和"第1卷")。先说《讲义》。该书是1949年以后有关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第一部正式教科书,它不但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学用书,也是其他法律院系使用的教材。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末,它在中国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制度是国家教委规定高等法律院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该学科尚处初创阶段,有关论著寥寥无几。读了全国法院干部业大教材《中国司法制度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后),感到它体系安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游黄山记》有:“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句。对“转入石门”,中学生语文课本未加注释。北京出版社的《古代汉语》上册(郭锡良等编)第58页,将“石门”注释为“峰名”。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文选》下册(冯其庸等选编)第259页,也把“石门”注释为“峰名”。因而,众多的古文选本,译注和教学参考资料均把“石门”确认为“石门峰”。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大陆民法总则之法制特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①《民法总则》通过后,大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单行法的规定与民法总则不一致的,立法机关认为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揆诸本部《民法总则》下有十一章,体系上可分为“基本规定”(第一章基本规定)、“民事主体”(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章法人、第四章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第五章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七章代理)、“民事责任”(第八章民事责任),以及“诉讼时效”(第九章诉讼时效、第十章期间计算、第十一章附则)这六个部分,仍散发出浓厚欧陆法系之规范风格,与台湾“民法总则”之结构体例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17.
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一、中文注释体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二)论文类〔1〕时飞:《当代中国法学知识内在进路的缺陷与重构》,《研究生法学》2003年第4期。〔2〕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6页。(三)文集类〔1〕梁治平:《说“治”》,载《法…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宪法课程的复习应以《中国宪法讲义》(录音稿)为主要根据,《宪法学习指导书》为线索。其他各种有关宪法的讲义、小册子不能作为学习的依据。学员在学习讲义时,必须同时结合阅读我国解放以来的宪法文件和宪法,即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新宪法,尤其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更应仔细地阅读。特别要重点阅读和熟悉1982年新宪法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业大教材《中国经济法讲义》(上册)第六章的第五节和第七节中,分别提到了经济合同的解除和解除经济合同两个概念(见第184页和第212页)。尽管二者都引起了终止履行合同的法律后果,字面上也较为相似,但它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经济合同的解除,是指在经济合同尚未履行时或在履行过程中,经当事人双方依法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经济合同的法律行为。解除经济合同,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合同中,一方当事人严重违约或进行非法活动时,法律赋予另一方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讲义》是一本专为法律业大学员写的教科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书。丰富的实践性是本书的第一个特色。法律业大的学员都是在司法实践的第一线工作的,他们要明分止争,断案裁决,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总是具体的。在法庭内外,需要他们做的不只是阐述已有的民法理论,而是将这些理论自然地用于对民事纠纷的认识和裁判之中,在法律业大的教材中增加必要的实践性内容,把以往司法实践的丰富经验和对较为普遍的民事纠纷的处理办法总结为一般性的要求,对于培养法院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其解决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