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以构建和谐刑事司法为目标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基本政策的调整与发展,与以往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刑事政策相比,有着更全面协调的科学内涵,体现了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宽、严、济的统一,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公正与效率是我国21世纪法院工作的主题。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首要追求目标。没有公正就没有司法的生命,做不到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就丧失了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正是社会制度或法律规范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蕴涵 ,更是法律所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而司法公正 ,则是司法机关在诉讼和非诉讼的法律事务中 ,自始至终地努力实现和准确贯彻法律的内容和价值。司法不同于国家行政部门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的执法 ,它不具有管理的性质 ,司法权是一种判断权。与积极、主动 ,即主动干预社会生活、实施管理行为的执法权相比 ,司法权是消极的、被动的 ,例如法院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此外 ,它还具有中立性、独立性、程序性和终裁性。这些基本属性决定了司法行为的特殊性。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  相似文献   

4.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坚持法律信仰,唯法律是从是司法伦理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6.
郭月菊 《前沿》2008,(9):96-99
实现社会的和谐,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司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公正文明司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机关的刑事办案活动中实现,必须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实现宽严相济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围绕办案活动能动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工作,实现办案的社会效果,进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刑事司法活动自身内在的规律和必须要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基层检察工作中如何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程序正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司法的公正平等和公民自由权利的维护与尊重,这一理念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探讨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以及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反思中国程序正义之现状,建构和谐社会之程序法治,对于从法律维度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法和谐理念倡导通过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与和谐的司法环境而使纠纷得到实质性的了结;法律职业主义则以法律自治为核心,主张严格以法律规范为标准,对诉争做出法律裁断,并不考虑诉争是否确实因此化解。前者追求使司法真正成为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屏障。是配合和谐社会的建构目标而做出的司法调整。后者则是为法治社会的建构、为强化法律的治理和权威作出的司法努力。尽管二者因指向不同而存在着矛盾,但就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而言,它们在司法活动中有相互调适而共存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提出的。公安机关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和与犯罪现象做斗争的第一线,贯彻这一政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远远多于其他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走出惯性思维,在职责范围内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公安机关面临的又一次历史性考验。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践行者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法治"牵引器"。因此,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检察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紧密联系,认真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以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中心,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和谐社会中矛盾排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取保候审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于本地人取保的偏好和对外地人取保的歧视.实质上造成了刑事司法的不公。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扩大外地人取保候审,对于人权保障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8,(3):F0002-F0002,F0003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6.
道家和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法,体现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人性化的司法理念。本文认为在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的社会价值并深刻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完善立法和司法体制,创新实施方法,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引入市场化服务体系等措施,将有利于矫正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颜春龙  ;郭赫男 《求索》2007,(7):156-15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和司法制度的和谐,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现阶段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新闻传媒作为公众传播机构和舆论监督机构的社会功能,调整与国家刑事政策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从新闻传媒自身的推动、舆情调研在刑事政策立法中的作用、发挥协调功能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来积极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张珊 《岭南学刊》2006,1(4):36-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公正的司法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的公正,形成稳定的秩序,达致和谐的状态,为和谐的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努力实现公正司法,是新形势下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坚决贯彻宪法和法律,有利于有效遏制司法腐败,有利于司法为民宗旨的有效落实,有利于提升司法机关的司法保障水平。静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司法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探索人大司法监督的途径,不断加大司法监督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