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2.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指引下,武汉如何发挥国家老工业基地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武汉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背景、优势、目标、路径选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武汉"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武汉率先崛起的基本保证。武汉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为构建和谐武汉不懈奋斗的历史。当前,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武汉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创新型、成果共享型、发展有序型和道德高尚型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先进城市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城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壮大,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环节。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武汉城市圈的率先崛起,要求对武汉城市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5.
武汉制造业不仅是全市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主要领域。因此,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武汉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汉人才优势,对发展武汉先进制造业,实现武汉在中部的率先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福生 《政策》2013,(4):44-46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作为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获中央支持,发挥好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中的龙头支点作用,是武汉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科学搞好顶层设计,争取实现弯道超越,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大而强、富而美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力推进体制改革,提升、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  相似文献   

7.
卢美松 《政策》2005,(8):12-12,18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形成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开放的理念,抓好圈内城市间、城市圈与省内市州间、对省外尤其是中部各省和国外四个层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政策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武汉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带建设,可以使之形成中部地区强劲的增长极,并通过加强与中部各城市带的联动协作,进而发展成为全国第六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在全国较早开始了发展战略研究。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和武汉市的战略定位几经变迁,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才被中央定格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笔者以为武汉市必须以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理论为指导,密切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联系,创新发展战略,主动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中心城市联系沟通,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与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彦 《学习与实践》2007,(10):155-161
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从区域格局上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已经设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在中部地区早日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完全必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需要强有力的增长极。武汉经济圈建设,是打破传统的行政单元地区经济格局,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经济区域为单元,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林 《政策》2012,(4):56-59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中部崛起支点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其作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三年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9,(7):4-11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扩散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对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越”,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开放型经济包括经济开放度、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对外经济合作等多方面指标,通过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客观考察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有助于更好地扩大湖北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新变化规律,中部地区正着力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城市圈(群)。本文选择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武汉城市圈与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原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处于非平衡状态,其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战略轮回。“中部崛起”战略,力求解决国内经济区域失衡和新一轮经济转型问题。武汉在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让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构造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增长极理论所要求的在较为发达的城镇实行重点推进,以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实践》2008,(7):44-4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给中部各省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试将武汉城市圈同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比,通过社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一些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长江论坛》2005,(4):21-25
21世纪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基础和前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动机是区域内城市经济一体化,即城市圈经济的发育形成.武汉作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作用,是东西互动、南北联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建设武汉经济圈,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振兴崛起和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经济圈资源要素的现状分析,初步提出了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互动规律和武汉经济圈良性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推进“1 8”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内城市圈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城市圈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产业链架构,以实现圈内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把武汉城市圈培育成带动湖北更快更好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税收手段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其趋势展望一年来,武汉城市圈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工作推进机制不断…  相似文献   

19.
在中部六省中,无论是从经济实力、现有基础.还是从历史地位和地理区位看.湖北都应该加快发展.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做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和发展县域经济是湖北省确立的最突出的经济发展战略。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省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7月25日,由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组织发起的“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专题研讨会,在华中师大桂苑宾馆召开。会议由武汉市政府副市长、研究院院长刘顺妮主持,章开沅、冯天瑜、张正明、皮明庥、马敏等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一致认为,要突出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拓宽中部城市的文化视野,塑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武汉。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