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正义精神、民本精神、人本精神、和谐精神及平等精神等与现代法律精神相契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移植外来法,但更应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资源,并大力弘扬其精华部分,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精神正是本土资源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90年来,我们党在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先进文化建设为路径,以塑造新人为立足点,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更突出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伟大任务的重要意义。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就其内涵而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所在,是民族兴旺发达之灵魂,是国家繁荣富强之支撑。从其现状来讲,当前精神家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成绩斐然,效果显著。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太过迅速,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努力创建物质文明的同时,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未能及时跟上步伐。就其对策而论,在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要提高广大人民的精神境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聚时代精神,需要整合世界多元文化精神,需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其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种新的表述。在科技发展El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总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念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共享,其普适性为全人类所认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构成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则是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引领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组织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服务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只有精准把握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高校才能高质量回答如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时代之问”与“实践之问”,不断开创新时代统战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超越疏离 走向和谐——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仅有文化之维,还有自然与社会之维。自然是人类精神依存的家园,社会是生命获取意义的家园,文化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超越现代性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传统文化的疏离而走向和谐,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站在服务国家大局的高度弘扬先进文化;二是要培育以自立创新精神为支撑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三是要应对世界文化挑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塑造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汇聚于先进文化的潮流之中,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本文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特征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永葆党的纯洁性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党的十八大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分析新形势腐败的新动向,总结腐败的原因,推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考,永葆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分立无效之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分立涉及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我国应参酌国外立法例设立公司分立无效制度。公司分立无效一般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来主张 ,法院在审理公司分立无效之诉时 ,应尽可能保持分立后法律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