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极端主义利用伊斯兰教来表达自身诉求并煽动暴力,其在全球的扩散引发恐怖主义浪潮,严重扰乱国际与地区秩序。域外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渗透、广大穆斯林外部威胁感知的强化以及地区部分国家的政策失当,推动东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迅速崛起。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蔓延诱发地区恐怖主义滥觞,严重恶化各国政治生态与安全形势。基于此,抑制并消除伊斯兰极端主义就成为东南亚国家打击地区恐怖主义、维护安全与稳定的关键举措。实现"去极端化"目标既要切断域外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渠道,弘扬伊斯兰教多元共存精神,又要积极探索适应本土价值与政治发展需求的现代性模式,实现族群融合与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事态发展表明,传播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激进经文学校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影响有关国家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也危及地区乃至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亲"伊斯兰国"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其极端主义信仰越发顽固,行动则更难防范。同时,印尼对亲"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去激进化"改造失利。极端主义伊斯兰政党兴起对印尼赖以立国的潘查希拉原则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遏制后"伊斯兰国"时代恐怖主义的挑战,印尼政府修正了之前较为温和的、被动防守型的"柔性反恐"战略,其反恐态度转而趋向于强硬和先发制人。印尼反恐战略的转型取得了积极的遏制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不过,当前转型中的印尼反恐战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印尼甚至有舆论认为反恐战略的转型是对印尼民主制度和人权安全的一种侵害,这给印尼未来反恐带来了相当大的压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失利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摩苏尔的陷落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彻底终结。无论是"伊斯兰国"的残存势力、还是"基地"组织等老牌极端组织、抑或是目前尚不为人知的潜在极端分子,都在等待新的时机。其存在将对中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稳定以及大国间关系构成严重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新的动荡和冲突,以致极端主义势力向其他地区蔓延。因此,国际社会应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打击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同时,帮助中东国家完成国内重建或转型,构建一个各文明和谐相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内涵和界定标准,这三个"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地区冲突或战乱的重要根源之一.近几年来,民族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合流,挑起塔吉克斯坦内战,制造绑架、暗杀、爆炸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破坏中亚国家社会秩序和威胁地区安全,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亚国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美国与俄罗斯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合作,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推翻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权塔利班,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援力度,这都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理念、政治追求和战略战术决定了其扩张需求.“伊斯兰国”对外渗透和扩张主要指向伊斯兰世界,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这种渗透和扩张严重威胁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增加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形势益趋严峻。大国和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陆及其接合部中东地区,正在日益严重地威胁甚至破坏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大规模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是冷战结束20多年来最频繁、规模最大的一年。核军备竞赛重启,呈加剧趋势;军费持续增加,出现新的常规武器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向网络武器、太空武器、超高音速飞行器、定向能武器以及无人机和机器人武器化等方向发展。国际恐怖空前猖獗,呈五大新特点。恐怖主义向全球扩散;恐怖分子本土化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新常态";使用无人机和生化武器等现代化武器;"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与本地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极右势力相勾结,合谋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组织指挥恐怖活动和招兵买马。传统安全威胁与恐怖主义相互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亚是伊斯兰极端主义非常活跃的地区,目前它已成为宗教反对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伊扎布特为代表的极端势力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参与总统和议会选举,积极获取政治权力.极端主义已对地区稳定、国家安全造成了新一轮冲击.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和对各国的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其价值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等方式,的确对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一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的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的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的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的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的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威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已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安高乐 《东南亚》2015,(1):101-105,110
伊拉克和叙利亚主要逊尼派地区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的建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组织恣意猖獗,吸引国外青年热捧并加入该组织。毫不例外,印度也受"伊斯兰国"宣传攻势的影响,部分印度穆斯林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伊斯兰国实施的恐怖活动危及到印度侨民的安全,该组织夺占油田和破坏输油管道的行为影响印度的经济,它所宣称的领土范围包括印度北部地区,这些都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印度除了积极撤离侨民外,还采取了与中东国家建立广泛的情报交换系统等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国"用了十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极端组织之一,其中Web 2.0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正是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工具,"伊斯兰国"得以进入极端组织网络,获得外部支持;发起网络"营销",实施全球推广;开拓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充足;发动网络袭击,谋求非对称优势。"伊斯兰国"的"崛起"不仅加快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扩散,而且成为其他极端组织和个人竞相效仿的对象,对中东世俗政权和相关国家构成安全威胁。未来,随着更多极端组织掌握Web 2.0技术,各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达到高峰后逐步走向衰落。近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而过去几十年中东等地区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大致可分为保守派、温和派与激进派,其中的激进派鼓吹的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现代穆斯林激进主义及其所采用的暴力恐怖主义手段给国际安全造成危害,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对其进行军事上的打击,还要在思想层面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18.
李维建 《西亚非洲》2015,(2):112-127
"博科圣地"的产生是尼日利亚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宗教、政治、经济等复杂形势的极端表达方式。这种表达具有必然性,因为在尼日利亚北部这一伊斯兰教意识形态浓厚的地区,社会下层除了伊斯兰教的资源可资利用之外,未找到其他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资源。日益崛起的萨拉菲主义使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制度和政治很难在当地落地生根。而外来的宗教极端思想迎合了国内下层民众抗争的需要,使"博科圣地"同时兼具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的性质,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也由此被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博科圣地"不仅给他人制造了悲剧,它所坚持的恐怖主义同时也玷污了其所珍视的伊斯兰教。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科圣地"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以"博科圣地"为代表的下层民众在争取权益、进行社会抗争时,却选择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指导思想,走错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欧洲出现的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以及大批欧洲穆斯林青年加入"伊斯兰国"的现象,使得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从性质上看,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包含了极端主义性质和恐怖主义行为两个方面。但就其内涵而言,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则是一座由三个层面构成的金字塔结构:第一个层面是位于金字塔顶部的那些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并破坏欧洲社会安全的伊斯兰圣战者和恐怖主义分子;第二个层面是金字塔中部伊斯兰解放党所代表的公开反对一切建立在非伊斯兰教法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政府,但并未公开鼓吹用圣战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势力;第三个层面是金字塔的底部那些与穆斯林兄弟会有关联的伊斯兰主义团体在欧洲广大穆斯林民众中传播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