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家权力的实质性内容及其表现是对重要自然地理空间的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成为人类新的地缘空间,空间技术成为21世纪的权力政治。自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紧随其后,美苏两国掀起太空争夺战,世界两极格局也扩大到太空。冷战后,国际地缘政治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太空格局也从冷战时代的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格局。走向太空的国家越来越多,太空探索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而各国在太空展开的博弈,实际上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在太空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对现实国际政治的解释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文章尝试着从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视角 :“地缘重心论” ,来分析现实国际关系 ,强调地缘重心国是区域一体化的引擎 ,是世界政治的支点。同时认为可以从地缘重心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地缘板块结构中发生国际冲突的脉络。文章主张各个地缘重心国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与合作 ,建构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 ,维持人类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自2010 年12 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 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 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 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 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 “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从制度逻辑而言,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困局、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不力、汇率波动与失调持续加剧、全球货币治理组织低效等,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均衡困境”持续存在。同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步入霸权护持期,权力博弈和大国竞争更加显著,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又陷入新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美国无意或无力修正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其结构性矛盾,转而运用多种方略维护美元霸权,但这些霸权方略的反噬效应,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和权力政治博弈逻辑下的新旧困境交叠,维护国际与国家货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也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进行外交大战略布局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强调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这对迟滞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对货币权力、国家间货币关系的演变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外交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演变,为中国将国家实力转化成货币权力及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启程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蔓延之后,学术界和政策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格局就一直争议不断.“多元论者”认为美元霸权正在走向衰落,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一个多元竞争的格局;而“单极论者”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没有动摇,其他货币仍然面临着各自结构性的和技术性的缺陷,难以在市场上发挥主要国际职能,国际货币体系仍是美元一家独大.本文通过对2007~ 2015年的相关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争论进行回应,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人民币崛起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各种内外挑战.  相似文献   

8.
美国利用太平洋区域市场远离欧洲和英镑势力影响的有利时机,通过构建国际化的区域性市场网络,为美元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灵活运用区域市场组建区域货币集团,推动美元成为区域化国际货币,并以此为基础与英国英镑展开博弈,利用英镑的信用维持困难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成功使美元成为全球性国际货币。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国际化需要借鉴美元的经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建成稳固的贸易网络和金融网络,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利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夯实人民币信用基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环境,通过持续稳健有序的步骤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货币金融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国际货币金融环境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至关重要。国际货币体系自战后以来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关键货币之间汇率冲突不断,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根源是美元危机。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而流动资本加速扩大的“失控”趋势将对其形成进一步的冲击,其中,“美元圈”的金融风险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把维护经济稳定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引入注目的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因亚太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大调整,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二是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亚太崛起,给国际地缘政治观念注入了新因素,以争夺世界权力中心、准备战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式微,新的地缘政治观更突出全球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国际地缘政治态势的新变化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以新思维制订新的地缘战略,以期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最后起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东地区长期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刻变动进程中,具体表现在域内外大国间的影响力对比变化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能源价格方面,短期内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石油供应大幅减少的可能性较低,页岩油产量增加也可抵消有可能出现的中东石油供应量下降,基本不会出现油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中期或许会出现页岩油增加的供应量无法抵消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中东常规石油减少的供应量之状况,引发国际油价较大幅度上涨。在国际能源投资方面,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导致多国进一步开放油气领域的外部投资限制。我国应抓住机遇扩大在中东油气上游的投资规模,同时科学评估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合理布局能源投资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美国制造”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实体经济饱受侵害。后危机时代,防御由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各国经济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危机导致的美元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而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综合国力的强劲,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战略机遇以及可行性,提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一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以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破碎地带仍然是深入认识当前国际武装冲突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武装冲突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所谓破碎地带的地理空间,历史积怨造成"冲突-破碎化"的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和国内政权衰弱为冲突滋生蔓延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政治的深层矛盾则成为冷战后破碎地带冲突加剧的驱动力量。国际政治内在逻辑的发展作用于破碎地带,并使主要集中于破碎地区的武装冲突充分反映出时代条件的特定变化;而破碎地带安全局势的演变,反过来也推动着国际政治尤其是地缘政治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新的地缘战略及其理论支撑。新地缘理论的构建需要追溯传统地缘理论的演变进程,从中归纳大国地缘战略成败的历史经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覆盖传统大国战略的主要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国竞争的走向。过分依赖和运用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理论可能误导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明冲突论和大棋局论等新地缘政治理论仍未摆脱美国早期追逐全球霸权战略的烙印,难以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思想来源。新的地缘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应运而生。一方面,经济成为地缘政治板块的主要要素构成,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大国对抗和战争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的外在形式,其中包含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包含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基础。因此,地缘政治是大国战略对抗的环境研究;地缘经济是大国战略合作的环境研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地缘理论上必然更多选择地缘经济的新思维模式,更多地扬弃地缘政治的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相互依赖日益强化的世界里,地缘经济冲突和地缘经济力量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毗邻的现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边界和关税的存在而消失。俄乌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不能不对俄乌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重要的影响。俄乌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地缘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汇率保护主义成为美国对华保护主义的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表面看,该现象源于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和操纵的指控。但这些指控既无科学依据又缺乏数据支撑。本文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微观机制,国际货币权力则是重要的宏观机制。中国需采取如下政策以化解美国压力:分化美国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并尽可能争取美国反保护经济利益集团的支持;增强在美中生产、金融、贸易和知识结构中的自主性;密切同美国政府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更加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美元特里芬难题注定无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格局中超越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之后,寻求解决和避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美元为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无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呼百应,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谋求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 而资本 的跨国流动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 货币金融权力成 为与传统的陆权、海权一样但更为重要的政治或战略影响力, 同时传统的IMF 在国 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拥有强大货币金融力量和实际控制IMF 的美国形成了 不同于政治或军事等传统霸权形式的“软霸权” 。美国利用其货币金融权力和IMF 对其他国家进行货币战、金融战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