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权力增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评估是美国关注中国软权力的重要方面。最近几年,美国评估了中国在非洲发展软权力的内容、原因及对美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美国认为,中国在非洲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包括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对非洲的经济参与力度,中国提出团结互助、中非双赢和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等重要原则,中国还注重扩大与非洲的文化交流。美国还认为,中、美两国在非洲并没有发生战略冲突,双方可以在非洲开展更多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卫生、农业及维和等领域。分析美国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全面评估对于中国发展对非洲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及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亚太特别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中美两国形成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且以竞争一面呈上升趋势的战略两强格局日渐明朗化。在该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美两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利益调整属于结构性动因;两国国内政治因素以及中美之外第三方因素的复杂影响,进一步加速该格局的形成过程,构成了非结构性动因。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急速腾升与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结构性背景,中美亚太战略竞争关系中的缓和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而其竞争空间将在经济、安全、政治、军事等领域全面展开。推动中美竞争机制呈现良性互动而非恶性循环,美国需放弃固守的霸权思维,适度分享责任与权力;中国也需给予更多耐心与定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政府亚太安全战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嘉 《国际观察》2001,(3):16-20
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的亚太安全战略关系到中国国家安全.对美国来说,亚太今天的重要性没有变,美国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没有变,亚太地区对美国的挑战没有变,因此,美国新政府的亚太安全战略基本框架将保持不变,但同时也将对上届政府的战略进行调整.美国新亚太安全战略的思路是以实力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以威慑和反应为主要特点,以加强同盟关系为主要支柱,以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为理论起点,将中国视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防御重点.  相似文献   

5.
霸权国的能力、意愿、合法性和霸权周期性是分析霸权国战略的四大基本要素。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进入霸权周期的尾期,并处于实力相对衰落之中,但美国的称霸意愿依然强烈,出现实力和意愿的背离,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出现危机,美国因此表现出担忧失去霸权的焦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亚太地区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整体战略的关键一环。2011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在战略上限制中国和防范中国,谋求以低成本维持美国主导的亚太新秩序。中国可通过实施"五心"战略化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避免中美走向大国政治对抗的历史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引入注目的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因亚太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大调整,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二是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亚太崛起,给国际地缘政治观念注入了新因素,以争夺世界权力中心、准备战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式微,新的地缘政治观更突出全球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国际地缘政治态势的新变化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以新思维制订新的地缘战略,以期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最后起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顶层大国实力占比面临“关键门槛”时,霸权国为维护霸权地位有可能对崛起国施加“战略阻断”行为,动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手段对其崛起进程予以阻断。崛起国对霸权国GDP占比存在60%到80%两个“关键门槛”,二战后作为霸权国的美国一般选择在60%门槛前后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自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始,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先后以极限施压和“高强度竞争”对中国实行了两轮全面遏制打压,造成中美关系深度恶化。这是霸权国对崛起国实施“战略阻断”行为的最新案例。由于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逆转和对美实力占比已经越过3/4线,美国对华“战略阻断”行为实际上已经陷入困境。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作为崛起国的中国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并推行成功外交,能够有效反制霸权国的“战略阻断”行为,从而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亚太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这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实现战略崛起则是中国21世纪"惟此惟大"的战略诉求.然而,中国若要实现战略崛起,一种明智、合理、既节省战略成本、又能充分发挥战略能力、实现最大战略收益的亚太地缘战略构思与实践就具有关键意义. 21世纪初,亚太地缘战略环境虽然有多种变化趋势,但其中最根本的趋势是亚太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与实力中心.国际上甚至有人据此推断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最近就曾预言:"过去属于欧洲,现在属于美国,未来则属于亚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家实力、战略意愿、战略部署等方面分析中国主流社会对美国及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指出中美关系在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刚刚开始,这一进程可能持续数十年,而美国维护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意愿依旧强烈。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影响世界格局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中国强调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对抗,不争霸,致力于通过合作与协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起双边联盟体系,但近年来对于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更为积极。美国近几届政府在亚太安全战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都在推动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而为何发生这一转变值得探讨。美国在权力优势明显时,倾向于采取双边合作;当美国权力优势缩小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其安全合作形式是接近于联盟还是相对松散的安全合作,则取决于外部威胁性质和内部分歧大小。美国亚太安全合作形式的调整取决于中美实力差距、外部威胁变化和成员国分歧,多边形式可以更大范围地进行国际动员,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拥有稳固的合作基础、灵活的多边形式和共同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美国调动战略资源和联合应对共同关注的威胁。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但不同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程度不一、成员战略分歧和合作议题分散的影响,合作进程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从权力的“三张面孔”看美国的地位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不是简单的实力,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考察美国权力地位走势,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世界政治关系当中。当前,美国权力的第一张面孔(赢得冲突)的经济基础相对于新兴大国正在缓慢衰落;美国权力的第二张面孔(限制选择)面临挑战,奥巴马政府正试图稳定甚至扩大这方面权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权力的第三张面孔即塑造常态仍将被美欧国家所垄断。  相似文献   

12.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义现实主义属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范畴,在现实主义有关实力、权力和国家利益假定的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再发现道义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将政治领导类型和国家实力作为影响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国家实力分为"主导国"、"崛起国"、"地区大国"、"小国"四类,政治领导分为"无为"、"守成"、"进取"和"争斗"四类。当国家实力达到主导国或崛起国水平时,道义的有无与水平高低对国家战略的效果,特别是建立国际规范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中国应以"公平"、"正义"、"文明"的价值观指导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处于战略收缩周期,特朗普主义是美国战略收缩的极端版本,未来拜登政府可能延续战略收缩的逻辑。美国战略收缩以及“他者崛起”加速了国际秩序重塑的大变局,单极秩序趋于解体,世界回到多元权力中心的时代。在多元权力中心时代,“中心-边缘”的国际秩序结构瓦解,国际政治“去极性”和“去阵营化”,多元权力形成的复合三角外交体系将成为常态。中美关系是多元权力中心时代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要避免走向冲突与对抗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必须通过政治决断和历史担当构建新的战略竞合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亚太地区已形成中美相对均衡的力量格局并存在中美“双领导”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美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观条件差距较大,亚太地区并未真正形成中美“双领导”体制.中美实力对比和亚太权力分布的这种客观事实,对于分析两国亚太自贸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各自推进的自贸区建设有特定的目标,但两国的亚太自贸区战略是互补性竞争而非零和博弈.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自贸区政策,使美国的亚太自贸区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自贸政策仍在完善中,今后有多种发展可能,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并继续推进自己的亚太自贸区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公为明 《亚非纵横》2013,(2):28-32,60,62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并且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一种进攻性的威慑姿态,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威慑理论的内容入手,从实力、意志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并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国反威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 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 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 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 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 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 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 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中,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相对下降;中国则仅用10年时间,将GDP总量从相当于美国的约1/8提升至约1/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际力量结构,而且使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吸附效应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战略存在接触、遏制、融合、选择性干预、离岸平衡等多种选择。未来美 国对华战略的制定受到国际、国家甚至国内多重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审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革, 也需要正视国家间实力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中美两国战略互动进程所带来的相互塑造与相互 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重返亚太”、中美战略竞争升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战略家休·怀特(Hugh White)提出了与中国“分享权力”的建议。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正在引起世界战略力量和政治力量分配的改变”,“美国最好的选择是分享权力,把中国当作平等的一方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