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党员干部对爱人要亲爱而不嫌不宠;对子女要疼爱而不娇不纵;对老人要敬爱而不烦不厌;对邻里要仁爱而不亲不疏,做构建和谐家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谁?这个仿佛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当代却因为鲁迅身上的粉饰太多而成为问题,也因为不同的政治派别对鲁迅遗产的不同解读而成为问题。当然,作为解释者我们无法还原鲁迅,但是我们可以"扫除腻粉"而贴近鲁迅。尽管复杂性是鲁迅精神的一大特征,然而鲁迅文化上的"恶魔品格"以及天才的文体创造,使之具有持续不断的魅力,并且大致构成了鲁迅之为鲁迅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就使得造神运动对鲁迅的扭曲变形显得荒谬,也烛照出了当代对鲁迅解读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对罗马法地役权制度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中的地役权制度成熟而完备,其建立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进程,是与罗马社会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相伴而行的,是人役权、现代用益物权体系的基础和渊源,对其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利于增进对现代不动产物权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举报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向司法机关进行举报后,一部分举报人却屡遭打击报复。对举报人重奖励而轻保护,对打击报复者重惩罚而轻预防是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件屡屡发生的结症所在。完善举报立法,扩大对举报人的保护范围,补偿因举报而造成的损失,明确举报人保护机构,规范保护程序是举报人保护制度重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司法独立对传媒监督具有排斥性 ,而传媒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如何在这种矛盾中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实现理想的平衡 ,使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自由而又不过度 ,司法对传媒的排斥合理而又不过分 ,显然就成为既要维护司法独立又要加强媒体监督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传媒监督司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传媒监督司法的法律界限及今后监督的重点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观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明确将“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作为衡量犯罪人疏忽大意过失的尺度,而不论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还是应当注意而没有注意的心理状态,都既不是主体对其过失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也不是主体对其行为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而是一种没有产生任何实际内容的空白心理状态。这种空白心理状态并不能成为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只有不法意志才是过失犯罪主观要件的基础,也是界定罪与非罪的重要根据。行为人应对其不法意志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一般案例是否具有拘束力、应否被赋予拘束力有待于社会的充分检验。成文法体系下的司法应以法律规范的适用为首选择,而不是案例。对一般案例的适用与否,裁判者应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充分比较、分析,作出取舍,而不能是简单的对个案的遵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地加强,各地不断爆出不计个人得失为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的普通公民,但他们的起诉无一例外都是被驳回。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在确定诉讼当事人时,对原告采用的是“适格说”,即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就是说,原告必须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提起诉讼。对于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它的主体在我国只能是人民检察院,即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而目前,检察院只有权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对民事、行政案件只有检察监督权而无起诉权。这说明我国的诉讼制度还有待完善,而完善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入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献策表达了他的《春秋》观 :《春秋》元始而《春秋》大一统 ;“视天如父”而“溥爱”、“布德”、“施仁” ;“人为天本”而“为政宜民”。他对人的生命、形体及性情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本观念和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认为“为政宜民”是施政之本 ,顺应天命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重政府而轻社会、重建设而轻管理、重硬件建设而轻人才队伍建设的现象。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要加强管理,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边陲之国,秦不但结束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干戈扰攘、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创帝制之滥觞,“其历史功绩之大,所有王朝无有出其右者”。然而,其享祚甚短,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竟是什么造成秦朝“其亡也忽焉”的命运?——恐惧。一是秦始皇出于对“亡秦者胡也”的恐惧极力戍边和出于对六国旧贵族的恐惧而焚书坑儒;二是当朝权臣出于恐惧而只能偷合苟容而导致“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三是违背伦理纲常的严刑峻法使普通民众难以适应而时时刻刻都处在胆战心惊之中。因此,由于社会变革力度远远超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恐惧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才是压倒大秦王朝的最后一个稻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再次研究和回顾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对于我们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而坚定地  相似文献   

13.
非党干部参政议政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直接体现非党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对“度”的把握值得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真正发挥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民主监督作用,需要清楚认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八个基本问题:动因主要是基于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的应有权利,而不仅是执政党的现实需要;主体主要是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而不应是民主党派成员个人;对象主要应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而不应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客体主要应是执政行为,而不应是行政行为;性质主要应是政治监督,而不应是事务监督;方式主要应是批评,而不是建议;效力主要应是政治影响力,而不应是硬法效力;保障主要应是法治,而不应是政策.  相似文献   

15.
康德因以理性解释宗教而受到普鲁士当局警告,他在沉默数年之后公开真相,并集中讨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康德认为,政府为控制国民的思想而关注神学的学说,同时神学的根源不是理性,而是《圣经》,因此政府要求可以对神学学说有审核的权利。而哲学的根源是理性,理性是自由的思维,因此哲学是自由的,只服从理性的立法而不服从政府的立法。同时,由于神学在形成自己的学说时利用了理性,并且有真理的诉求,而真理却必须建立在理性之上,因此,以理性为惟一权威的哲学还有权利、义务和自由对神学学说做出自己的评判。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干部面临许多机遇,但也有更多挑战。我们急需立足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正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信息全球化对青年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培养青年干部聪敏而空灵的悟性、慎思而明辨的理性、恒久而坚强的韧性以及稳重而求新的个性,努力铸就适应全球化要求的青年干部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术期刊投稿和编辑中论文摘要大面积写作不规范的现实,以数例研究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论文摘要编写不规范为典型案例,指出摘要"摘而无要"、"摘而不要"的原因是作者不懂不学摘要写作规则,编辑对摘要编写的理解不深,也对摘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背后反映的问题本质是缺乏学术规范培训,缺乏学术常识,学术精神丧失。  相似文献   

18.
遗失物的拾得,在传统民法中,为动产所有权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立法宗旨上,是经由对物有所归的明确而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在立法机制上,是经由对拾得人权利的赋予而达到最终地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在立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一直是以研究稀缺资源为中心的,而现在的稀缺资源已从劳动和资本开始变为自然资源。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仍以资本和劳动为内生变量,而将自然资源作为外生变量,在此情境下,我们需要对新古典经济中的生产函数进行相应的修正,将自然资源外生变量内生化,将其作为生产函数中的内生变量来对生产函数进行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解决人的问题,在每一项制度设计的背后,都必然暗含着对制度的主体——人及其本质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也导致了中西法律制度构架迥然而异,中国传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采取人性善的假设,由此形成人治传统。而在西方则恰恰相反,基于对人性特别是政治家本性的悲观假设,由此形成法治传统。纵观中外思想史,以人性恶为基点的政治制度恰好弥补了人性善在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不足。而作为现代社会一个基本制度的法治应基于双重的人性假设之上:在私域要对民众采用人性善的假设;而在公域要对当权者采用人性恶的假设。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法治是必须的,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法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