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由于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就业状态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待自身权益被侵害时的诉求和对群体事件的态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低与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对待自身权益诉求的行为方式有重要关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态度越理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好与坏,工作相对稳定与否,与新生代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态度有重要关联,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新生代农民工人群和工作相对稳定人群的态度更趋理性;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党、团员就整体素质而言,高于他们中的普通群众。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群体过激行为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过激行为 ,就是违反正常社会行为规范的偏激行为 ,并且造成了不同程度危害的行为。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有以下二个条件 :一是行使的主体必须是正常的成年人 ;二是行为的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个体实施过激行为 ,可能对个体本身或他人造成危害 ,如自杀、自残、打架等。群体发生过激行为 ,可能对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和损失 ,影响极大。例如 ,在公共场所起哄影响秩序 ,乱砸乱扔毁损公物 ,群架群殴造成伤害 ,参与非法的游行示威影响安定等。群体过激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的群体过激行为具有什么特征和规律呢 ?…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常常出现一些过激言行,有的大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这些过激行为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暴露了部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研究大学生的过激行为,有效地预测、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的过激行为,不论对校园和社会的安定,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过激行为,就是指违反社会规范,并且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危害的行为,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正常的成年人;2、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他人,或者是社会;3、行为的结果必须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在公共场所起哄,乱砸乱扔,参与非法的游行示威等.过激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大学生的过激行为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急剧转型和价值多元时代,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出现已非空穴来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过激行为的存在和危害,深入分析其内涵和特征,剖析其诱发行为过激的内部结构,从社会环境性诱因、实务性诱因、心理性诱因和价值性诱因等四个维度进行深层探析,并对过激行为进行预警管理,有利于加强高校危机管理和决策服务,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从各个方面来看,农民工群体边缘化的生存境遇非常明显,这是他们利益诉求的生存缘起。在描述和建构农民工利益诉求方式的基础上,文章从个体主观条件、微观组织前提和客观社会背景等方面就农民工利益诉求方式的理性化展开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晓颖 《乡音》2012,(1):12-13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矛盾调处不公、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建议:一、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荣 《当代广西》2014,(13):49-49
正诸多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表面上似乎是文化融合或族群融合不力,实际上是分割治理或二元治理带来的。所以,我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其解决之道在于治理的转型,建立融合治理的治理模式。近年来,农民工因权利受到侵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导致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农民工群体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纷纷出台制定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实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解决农民工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劳资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中领 《人民论坛》2012,(23):131-133
从法律层面上看,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不同法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一些社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劳动权益没有得到落实、劳动安全权益不被重视的领域。通过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文章提出了健全相应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保障返乡农民工权益对促进其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研究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根据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本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建构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保障返乡农民工权益对促进其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研究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根据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本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建构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女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侵害的性别差异,揭示传统性别文化、性别分工及机会、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对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侵害,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社会稳定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出现政治参与的态度冷漠与热忱并存,制度化参与渠道虚置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行为,既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农民工问题时,我一直强调三句话,第一句是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因为农民工的出现意味着农民再次获得了解放,它不仅使农民能够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而且获得了择业自主权(尽管这种自主权仍然有限)和收益;第二句是农民工确实遭受着许多不平等的歧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作为农民工受到不合理、不合法待遇的一个方面,揭示出了农民工权益遭受损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第三句是目前已经到了应当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时候了,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时代,亦具备了可以考虑社会公平、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因此,当前讨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及农民工的其他正当权益诉求时,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农民工群体,它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14.
经历代际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一支生力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争取权益保障时,明显具有一些独特的行动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积极主动成为维权表达的新态度;发展型利益成为权益保障的新诉求;自媒体成为权益保障的新手段;集体行动成为权益保障的新形式。针对这些全新特征,为最终实现多方共赢,除在原则上应予以高度重视,还亟需切实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型利益诉求,客观评估自媒体的强大技术赋权功能,以及努力寻求协商共赢的相关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周柏春  孔凡瑜 《前沿》2010,(15):124-127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衍生品,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基本权益的实现程度上看,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甚至连生命与健康权都难能有效保障。保障农民工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航标,能否妥善处理好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不仅关涉农民工个体的家庭幸福,同样也关涉国家的和谐稳定,应给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曹茸  刘家益 《前沿》2013,(15):152-155
利益表达是社会成员向社会管理者表达自身合理利益要求的行为.在我国,大众媒介作为舆论喉舌,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表达具有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因此,大众媒介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弱势群体通过大众媒介对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即媒介表达,对于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典型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媒介表达调查显示,这一群体的媒介表达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政府、大众传播媒介、新生代农民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以便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权益诉求的回溯与政府治理的纠错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个体劳动能力周期可以将农民工群体区分为成长型农民工、稳定型农民工和退出型农民工。退出型农民工由于个体的劳动能力周期与宏观的线性进化逻辑不同步,出现了社会理性向生存理性的回归,基于当前规范化、高标准的劳动政策要求企业资方对过往的"权益受损"或"权益忽视"进行历史回溯和价格补偿,在此过程中,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卷入,从而引发治理过程中的"纠错困境"。因此,要化解因权益回溯导致的政府"纠错困境",需要推动绩效型国家主义向法制型国家主义的转型、实现集体赋权向全员股权制度的转变和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工的国家公民身份、市场劳动身份和社区成员身份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万红 《人民论坛》2012,(26):102-103
农民工群体由于工作强度大、工种危险性高、合法劳动权益屡被侵犯却不知如何维权,常常被视为弱势劳动群体,社会因此十分关注其劳动权益保障。文章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入手,反思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劳动权利保障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劳动权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莹 《人民论坛》2013,(10):155-157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以及自身弱势地位影响,制度内维权不畅、制度外维权受阻,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共协商”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有助于促进公民政治,全民参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讨薪事件频发,特别是在年关岁末,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诉求维护其经济利益权利过程中往往陷入一种无序的社会行为。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程序主义的模式,构建基于法治目标的农民工维权行为的程序主义模式,一方面,从程序主义民主模式中获取农民工与劳动单位之间合理及合法的规章制度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从农民工自身出发,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进而促进构建合理合法实现自我维权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