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者乔石     
<正>看到不平事,不管对方的职位是否比自己高,乔石总是直接说出来,不怕得罪人。作为坚定的改革者,他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阻力,尤其在1990年代初期。但他"该顶的时候就顶",总是一步步推进法治改革。为政不在言多1985年9月,乔石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担任了中央政法委书记。10月,陈冀平从中组部调到他身边担任秘书,并担任乔石同志工作处党支部书记。陈冀平眼中的乔石,最大的特点是"特别务实"。乔石讲话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在我国国家生活的一切监督中,人大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乔石同志也在首都各界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权威的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人大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和“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这一提法的实质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呢?我们认为,人大的监督具有如下方面的本质特征。门)入大的监督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人大的监督权力,已经载入我国宪法。(宪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  相似文献   

4.
朱伟强 《党政论坛》2011,(23):23-24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加强和改进人大机关党建工作,对进一步激发人大机关党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立法瑕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发布337件法律及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达6000多件。立法工作的累累硕果,对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的推行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要实现十五大报告指出的“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发展而言,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尤其当前强调"社会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我国宪法、法律的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我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法院和检察院的司法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党的纪检监督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等。本文试就人大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之异同进行比较。 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人大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  相似文献   

8.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议行合一”的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于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有利于政治稳定。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是正确处理党与人大关系的重要原则,党必须进入人大执掌国家政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和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与此同时,要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加强人大对财政的监督,建立违宪审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共融法 治国家的建设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 ,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正义弘扬的法制基础、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共同的基底塑造来实现。而在诸多要素中 ,文化要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法治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 ,法治从来就是和民主相联系的。法治的根本精神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的根本力量 ,在于人民的 拥护与支持 ;法治的核心价…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 ,只有实行法治 ,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法德合治"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扬弃,是对西方"唯法治论"的超越,强调法与德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法德合治",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法德合治"是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涵括:在立法上坚持实质法治优先,把道德规范作为形式规范的前规范;在法律实施上则须坚持形式法治优先,把道德作为解释法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德合治"意在表明"德"是理想主义法治和实用主义法治的平衡器,要在理想主义法治与实用主义法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蔡世晶 《学理论》2011,(23):37-38
荀子是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非常重视法治,在《荀子》一书中,"法"和"刑"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的"礼"治思想。荀子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改造了孔孟的礼治,而且还修正了法家的法治,使它们二者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因而,研究荀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礼法思想,对于我们厘清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发展演进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中国标准,"八个能否"既是对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有力回应;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它从政治正义的三个层面,即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反映了现代民主成长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政治实践通过政治正义的三种实现形式——民主、束权和法治以实现"八个能否"的标准。具体而言,是以协商民主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制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落实法治原则的细节、阐述依法治国与宪法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由此,在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形成了自洽的、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铁晓春 《学理论》2012,(28):106-107
法律的制定,必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在当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制度,有的学者主张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使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同时,主张"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但"移植"过来的法律制度是否能更好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中国有没有使之生长的土壤?这样做能否更有利于中国政治的建设,这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践行民主当从人大变革始《新京报》3月5日发表署名计伟民的文章称,人大的荒芜也是民主的荒芜和法制的荒芜,这已被历史证明是制造国家动荡和民族悲剧的重要根源。正因此,防止"文革"专制主义灾难重演,成为三十年前重建人大制度的原始动因。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相似文献   

16.
陈菲  白阳  张程程 《瞭望》2021,(11):10-15
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与宪法高度关联,与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一起,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性法律,对于保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法一规则”颁行30多年来的首次修改。此次修法的重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定程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7.
闫群力 《求知》2015,(3):4-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鲜明地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思想。王岐山同志在2014年10月25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党的事业发展,既要求管好党、治好党,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以自由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法治话语渗透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度成为衡量我国法治建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然而,自由主义法治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法治话语知识,更不是普世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相反,其理论预设和实践效用都展示了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是我国法学理论体系逻辑自洽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为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立足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法"就是礼法合流,"术"就是人民民主,"势"就是党的领导,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12月20日,"唯物史观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省委党校召开,来自省委党校、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10多所院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省委党校副校长高锋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学术团体、应该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依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