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还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充分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也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一、群众观点,讲的是世界观:群众创造历史 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论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脱离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他们认为,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也应当成为人类价值或幸福的主体。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现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涵摄三个基本的层面:在动力论层面,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并高度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价值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并着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法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和建设依靠人民并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这种发展观包含着发展、联系,人的本质属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百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中心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立场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和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善于联…  相似文献   

8.
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还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一原则问题上,一部分人的观念是模糊的,在此有必要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性。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都不能离开人民这个主体。一个阶级、政党,只有把自己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做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为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9.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它遵循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一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看,是由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及力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9)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