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确判断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对分析案情是很关键的,采用红外照相技术可客观、全面、充分地显现出射击残留物的分布,通过对射击残留物分布的分析,可以推断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  相似文献   

2.
布上射击残留物与射击距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五四”手枪和“五一”手枪弹,在黄色人造革和白棉布上,进行0 ̄40厘米的近距离垂直射击,用胶带纸在弹孔边缘及距弹孔边缘1厘米、2厘米处采取射击残留物,用扫描电镜观察射击残留物的分布和形态,观察被射客体的损坏程度,判断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选用警用9mm转轮手枪及适用子弹在动物体上试射,研究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样品,用于确认射创的实用性,研究不同射击距离与射击残留物的分布密度的相关性,以求精确判断射击距离,供侦查与鉴定单位参考。研究方法:分别从5cm、50cm、1m、3m、5m、15m的射击距离,针对含皮动物组织进行试射,选取靠近试射弹孔边缘处的表面、弹孔擦拭圈及永久创道进行射击残留物采样,另在试射前进行背景采样,所有样品均采扫面电镜/能谱分析法(SEM/EDX)观察射击残留物微粒形态并分析元素组成,针对含皮动物组织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进行形态观察及特异性元素分析。结论:以SEM/EDS进行射击残留物分析,可以确认疑似弹孔,根据射击残留物(GSR)分布密度能够推断射击距离,对涉枪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检验在枪案现场上收集的射击残留物其目的是:查明手枪的射击距离、判断受害者的衣服上或嫌疑人的皮肤上有无射击残留物;以及确定死者是自杀还是他杀等问题。通过损伤处铅和铜的检验,可确定损伤的原因和何种弹丸射击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场上多采用点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司法弹道学原理,射击过程中,在旧的物或障碍物以及射击者手上可留下射击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对枪击案件的侦查意义非浅:可以分析枪击案件的性质,推测枪支的种类,射击的距离、角度、时间。依据残留物的附着物质的不同可采用复印法,蜡液提取法,石蜡提取法,棉签擦拭法,胶纸提取法和溶液浸泡法等。分析检验残留物时可采用格雷斯试验,中子活化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扫描电镜检测法等进行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6.
使用“五四”式手枪在白棉布上进行近距离射击实验,采用回归分析理论确定火药颗粒分布半径(X)与射击距离(Y)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提取射击残留物的新方法。该方法运用真实吸附原理,合理地设计出吸附装置,使分散在织物表面上的微量射击残留物能有效地集中到一个较小的表面上,并且能直接用于扫描电镜分析。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枪弹痕迹中的射击距离,可分为三种,其中一种为贴近(接触)射击,即枪口碰着或贴近物体(2—5厘米)发射。贴近射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枪口与物体接触即枪口与被射物体之间的距离为零的情况下射击;另一种情况是贴近射击即枪口与被射物体之间的距离为2—5厘米的情况下射击。在枪杀案件现场上以及多次实弹射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二种情况下的射击所形成的射击痕迹特点大体上是相同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贴近物体(2—5厘  相似文献   

9.
手枪射击入口残留物与射击距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持枪犯罪案件中,常需要对射击距离进行认定。由于不同客体的结构以及表面吸附能力不同,其形成的烟晕大小、药粒的分布及射击入口的大小有差异。文章作者选择9种具有代表性的客体进行实验,用实体显微镜观察其差异,找不同客体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推断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创造需要同时掌握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螺旋”(SECI)模型阐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示相近的基因距离能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跨国知识流动。基于45个国家在1987—2006年期间的专利互引情况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地理距离、语言和宗教等因素后,基因距离这一生物学特征仍然显著阻碍着跨国知识流动;基因距离的阻碍作用在地理距离较小、共同语言和共同宗教的国家间更强;跨国知识流动能解释基因距离对收入差异影响的50%。因此,国家之间的深层次差异仍然阻碍着隐性知识的传播。我国需要加强国际间人才流动、支持出国留学、扩大学术交流、利用开放网络改革教育方式等措施,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减少跨国知识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浅析提高射击成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射击成绩的有效途径有:掌握基本理论,规范基本动作;重视射击动作的流畅 性;加强"枪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民警手枪射击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枪支使用的法律法规、射击学原理、武器常识、射击动作、基础射击、应用射击等。而民警手枪射击训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1.严格遵守武器使用原则;2.熟记武器使用条件;3.遵守武器使用四要素;4.改进基础射击训练模式;5.革新教材,加大投入,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提高实战中的射击能力成为公安干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应着重从警察手枪实用射击、警察手枪互动战术射击训练方法(包括动态射击)和不同目标的射击训练等方面入手,提高公安干警在实战中的射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射击教学中,训练警察的心理素质主要有负荷训练、自我催眠、仿真训练、直觉训练、思维调控、聚焦训练、抗干扰训练、呼吸暗示八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精确枪击在人质解救中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救人质时精确枪击必须有实施的法律条件和过硬的射击技术,以及所需的地形地物和武器、通讯等装备.必须积极寻找、把握和创造战机.必须确保人质、周围群众及警察自身的安全;并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里应外合,多管齐下;部位准确,首发命中.  相似文献   

16.
现场勘查中常遇到圆柱体反光表面客体,如防盗金属门窗上的圆管等,因受光面不均匀,容易产生强烈的反光带,拍摄这类客体上的手印痕迹较为棘手,为了有效地获得这类物证,在充分运用近距离照相技术获取手印的数码照片后,再利用Photoshop的图像调整功能,对图像的色调、色相进行合理的调整,会得到良好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警察手枪实用射击和警察手枪互动战术射击是我国引进国外警察的两种手枪射击训练手段和竞赛方法。其训练内容设置合理 ,并且能根据各种具体实战情况制定训练方法 ,是提高公安民警射击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警察射击心理素质训练直接关系到警务人员射击技术水平,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克服目前教学工作中忽视心理素质作用的思想,纠正将警察实战射击心理训练等同于运动射击心理训练的做法,将心理素质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应在"练为战"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创设各种模拟实战心理训练情景,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并在不同的教学训练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公安大学生射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警务用枪培训中存在着持枪证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手段落后、科目单一、训战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受训层次不清、低水平循环往复,同一警种同一岗位中用枪水平相差过大等问题.为此,必须研究确立培训科目,采用递进式分级考核;全盘统筹局内现有资源,开拓新训练场馆和完善配套竞争、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警察射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依据警察实战手枪射击枪战特点,把警察实战射击场景归纳为"受训者主体动作"、"实战场景中介"、"目标客体"这三个决定着警察实战胜负的基本技术元素,以此为基础来定义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概念,确定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目标,分析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内容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