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业余体育俱乐部是一种在高校内兴起不同于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形式,首先在国外兴起并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内高校亦日趋成熟。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中开设业余体育俱乐部普遍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业余体育俱乐部的项目特色及其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构架,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成立建议。  相似文献   

2.
薛丽卿 《各界》2008,17(11)
在高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采用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部分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学生和未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态度是积极的、健康的,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其次是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等.参加俱乐部的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明显高于未参加俱乐部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一种依托社会力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在上海不断涌现。建立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体育部门管理机制转换的重要措施,正在促使体育部门从"办"体育转向"管"体育,以及由社会各家共同参与"办"优秀运动队的转变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据来自上海市体委的最新信息,在迄今全市的m多家体育俱乐部中,约有1/4属于一线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企业承办,如申花、豫园足球俱乐部等,主要由所属的企业投资以及通过俱乐部自身的经营筹资。俱乐部相对独立,建有董事会,引进企业管…  相似文献   

4.
于洋 《各界》2010,19(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分析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薄弱所致原因,提出深化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力求为推动高校课外体育的发展提供些许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梁征 《学理论》2013,(20):339-340
所谓体育行为即指人们有意识的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是体育兴趣的重要表现方式,对高校校园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掌握高校体育文化开展的效果,对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途径高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尽管不长,但由于高校在人才、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大量的青年学生,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形成互补,因此发展相对较快。在此过程中,高校与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归类为下面三种:1.组织“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或“大学生社区援助”这主要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最初只是一种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是一种不定期、做好人好事性质的活动,活动范围先是在校内,以后逐步扩展到学校周边地区以及人…  相似文献   

9.
社会教育起源于西方,经历了5~6个时期的发展,但核心思想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中国自甲午战争后就开始推行社会教育,随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发展至今,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有较大拓展。高校开展社会教育是提高学子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却出现了四种不太科学的趋向。下阶段,高校可从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内涵外延体系、教育渠道形式、传统文化主题、组织机构保障、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提升社会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唐拥军 《学理论》2010,(11):186-187
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力求为推动高校课外体育的发展提供些许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对第一课堂进行有益的补充是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实现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这一职能的有效手段.我们就对如何广泛地在本专科生中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进行实践教育,加强素质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制度管理、氛围营造、创新管理方式等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6)
大学生军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充分认识军训活动各教育要素所具有的特点,充分理解军训是特殊的学生生命历程,从而以生命化教育的立场把握军训的教育内涵,并在增强军训活动的教育性上增强前瞻性、协同性、示范性、日常性、引导性等,使军训这一特殊的教育实践形式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特殊性,更具有教育实质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郝鑫  张岩  王俊龑  李梦琦 《学理论》2013,(32):259-260
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如何能深入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能增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增长科普知识储备,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改进措施如下: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亚敬  吕冬生 《学理论》2010,(16):291-29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良好载体。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学生易接受性和主动性,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深入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高参 《学理论》2011,(3):214-216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改革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体育教育的评价方法等五个方面来阐述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内容、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谢冬兴 《学理论》2010,(2):199-200
运动文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关系进行思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存在两种偏颇的现象。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最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偏向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当代体育教师应同时具备教书与科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红色网站”为何缺乏吸引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思想教育进网络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日前在天津举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上说,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它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知识。信息网络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有助于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相互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容云  吴家琳  赵永亮 《学理论》2014,(2):62-64,84
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社区项目,是一项较好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又包括社区居民,其实质是体育与健身文化,通过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形式,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模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模式对体育健康实施的促进作用,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海洋大学工会在学校党委和上海市教育工会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以贯彻落实《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为契机,以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内涵,多样的文体活动形式,倡导全民强身健体、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鼓励每个教职工参加自己喜欢的一两种文体活动方式坚持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马冬秋  甄子会 《学理论》2013,(30):238-239
运动安全问题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构建了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大学生运动安全教育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与合力,使之协调配合、和谐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