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以员工为出发点和目的,始终贯彻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培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管理理念,把着眼点放在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上,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使企业顺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我们长庆油田采油一厂把“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管理思  相似文献   

2.
胡静 《求知》2006,(10):38-39
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和谐问题的理解 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表现为对员工的招录、培训、使用、升迁、调动以及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具体规定,它是协调和约束企业与职工之间或者是职工与职工之间行为关系的具体规则,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制度规则提供在企业内部合作的收益与不合作的成本来约束人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有目的、能动性地创设符合企业运行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则的过程,也是单位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等诸多博弈方反复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面对WTO要求将设计领域的开放,国有设计型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心理契约作为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为知识型员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正确面对新的竞争,更好的提升设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现代管理理论的知识型员工和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的同时提出针对国有设计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4.
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外企业对人的管理(人事管理)手段出现了较大变化。概括地说,是由单一的物质刺激和纪律规范限制的硬性管理变为与文化教育、精神激励、心理诱导、民主管理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模式,把满足与激发员工的精神需要、提高员工的文化道德水平、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借助精神情感因素调动员工自觉劳动的积极性,作为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手段。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在《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中,将这类管理手段称为保证规范性管理制度顺利推行并产生最大效应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员工更看重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企业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不能等同于非知识员工的激励,必须注重激励的公平性与及时性.必须重视对知识员工的培训,必须让知识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不断为知识员工创造发展条件与机会.  相似文献   

6.
余霞 《学理论》2012,(14):147-148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也成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存在不足之处,应从管理理念、薪酬体系、工作设计、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解决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帮困工作、稳定工作做好,如何把企业的关心落实到每个员工,对企业日常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石化员工交流安置中心是上海石化所属二级单位,主要承担企业离岗人员、长病假人员等非在岗人员的统一管理;负责劳务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统一管理;受托管理原石化地区工业公司准歇业企业的歇业员工。将这部分同志在生活上、工作上服务好、管理好,是维护企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酒店管理中的员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是酒店财富的创造者 ,然而人们对员工价值和员工管理的认识却存在不少的偏差和误区 ,这对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 ,本文对顾客价值与员工价值的互动关系、员工奖励的论述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认识误区 ,对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怎样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 ,而“以人为本”的鲜明口号 ,则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把人本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出推行人本管理,要以尊重人为前提,树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本管理理念;要以激励人为核心,促进员工在岗显能、迸发活力;要以化育人为目的,努力引领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观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价值系统和企业目标系统相适应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用人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秀英  林春波  李霞 《学理论》2010,(15):205-206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现状出发,根据21世纪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探索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用人方式:一是科学聘用和管理正式员工,合理雇用非正式员工;二是重视对非正式员工的科学管理与任用,平等对待非正式员工;开展科学考评、实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情感承诺即情感性组织承诺.情感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进而对员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促进员工情感承诺的建立、保持和强化,从而改善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 ,要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凝聚人 ;要提高企业民主化管理程度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 ,造就学习型企业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合理使用人才 ,充分发挥每一员工的潜能 ;要建立员工业绩考评体系 ,保证考评的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3.
陈辉 《理论探索》2012,(1):95-98
语用是理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理性化管理中,管理者运用语言来整合和激励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这使得管理语用具有了合管理本质性、激励性、文化适应性和身份适应性等特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语用,如"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绩效评估"等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与功能,即人力资源开发是人事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所能和所要解决的是人事管理的实践有效性问题。现实中以为可以用"人力资源开发"取代传统人事管理的想法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给组织实践和广大员工生存与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应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重新定位,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和人力资源开发功能的有效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与员工激励机制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雯 《理论探索》2005,(5):106-108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的主导经济,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传统的员工激励机制也表现出了种种的不适应。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变革传统的员工激励机制,在做好组织激励的同时,积极提供条件,促进员工的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15.
正新形势下,员工个性化、工作复杂化日益明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既能够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又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前,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组织为了管理好员工也煞费苦心,制定出了目标管理、平衡记分卡等考核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雇佣劳动关系和员工的打工心态问题。通过引进项目制,改革组织内部原有的组织架构和机制,把项目作为员工的创业  相似文献   

16.
靠培训和管理造就员工。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的员工群体,企业怎么办?蒙牛公司的对策是两条:一条是用扎实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一条是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对于合乎规范要求的行为,要热情奖励;对于不合乎规范要求的行为,要严肃惩罚。蒙牛人认为,这也是保持企业与员工和谐的兄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上述认识,在牛根生董事长的倡导下,蒙牛公司喊响了两句口号,一句是“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一句是“管理是严肃的爱”。为了培训员工,公司成立了“蒙牛商学院”,高薪聘请各方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到商学院授课,…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6):F0003-F0003
我们对人才的定义:1.认同公司企业文化,誓与公司一同发展的员工是可造之才。2.为企业创造增值价值的员工是人才。3.服务于企业愿景、持续创造丰厚增值价值的员工是核心人才。4.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的技术专家是全才。我们秉承以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1.培养职业化、事业型的管理人才2.管理人员内部培养,技术人才持续引进3.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4.关键岗位宁缺毋滥5.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责任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组织越来越关心保留有价值的员工,对员工流动管理的研究在组织层面上逐渐得到加强。本文从员工流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员工流动与组织社会资本、企业文化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保留的相对地位理论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薪酬福利管理与员工工作幸福指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张林  傅晓明 《学理论》2010,(26):69-70
企业的目标除了提高竞争力,提高员工绩效外,还应该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企业的员工工作满意度很低,而员工幸福指数的高低又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流失率的高低,所以从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薪酬福利管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探讨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采用《企业职工需要问卷》 ,对重庆市 7家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青年员工 (包括科技人员、生产工人、管理干部和市场开拓人员 )的需要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追求福利待遇的满足是企业青年员工的第一需要 ;企业青年员工较中老年员工、男性青年员工较女性青年员工、高学历青年员工较低学历青年员工有更强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