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国民法典》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产生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主要包括法律公开、司法独立、私权天赋不可侵犯而独立于公权、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等 ,这些观念为后世各国制定民法典所遵从 ,也为我国制定民法典所参考。由于我国当前不具备自主制定成熟民法典的各项基础要素 ,因此应克服仓促制定《民法典》的急躁心态。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但是制定民法典的要求和努力一直就有,从195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到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讨论稿)》,民法典总则和分则草案近百。对历次民法典草案流产的原因,论者见仁见智;可以肯定的是,民法典不是坚船利炮的技术,没有现实生活作根基,没有相应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作保障,任何创制的努力注定不会成功。现在,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似乎真正到了必须创制民法典的关口。决策层和法学界都在积极动作,民法学界的重要活动都以制定民法典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进程,整合《婚姻法》与《收养法》,并回归《民法典》是立法的明显趋势。在制定《民法典》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收养法》,即放宽收养条件,完善收养程序,增设收养撤销制度,细化权利救济措施,加大对违反《收养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部门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而我国现行民法的立法状况却相对落后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被提到议事日程。制定出一部完整科学的民法典 ,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快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3、2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民法典论坛”研究了民法典视野下的民法总则与继承法立法问题。论坛分别针对“民法典视野下的民法总则立法问题探讨”,“比较法视野下的民法典立法问题探讨”,“民事主体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探讨”,“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及具体制度的立法完善”,“民法典制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继承法》的修正与继承法的现代化”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论坛的举办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继承法》修正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同时对于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的制定给予了宏观和微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只有以“准法典”形式出现的《民法通则》。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热烈企盼 ,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被认为是关于侵权行为法的两种不同立法例的典型代表。前者将违法性与过错明确区分,后者只规定了过错要件;前者以权利为侵权法体系的核心,后者以义务的构建为侵权法的重心。《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两种立法例在法律适用中都各有利弊,应相互吸收以完善制度的构建。我国将来制定侵权行为法时,应从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以及现实的国情出发,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法、德、日民法典制定的概况 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民事立法的法典化浪潮席卷了全球。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开端,各国通过民法典的制定,统一了民事立法。其中作为集大成者的法、德、日三国民法典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法国民法典的制定 法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日渐发达,民事交往日趋频繁,而全国民事规范极不统一,北部使用习惯法,南部使用罗马法。到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法国进行了大量的民事立法活动。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应制定一部共通于整个国家的民法典。但由于客观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民法典》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司法机关和民事主体在适用和援引现行民事法律、法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我国《民法典》立法时对死亡宣告等几种制度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1.
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 ,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 :民法的基础是什么 ,民法调整的方法论重点是什么。其中民法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这也是民法本位的核心部分 ,而对中国社会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辨别与建构对我国民法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习惯 与我国民法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事习惯的特性和功能 ,决定了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的密切关系。我国民法典的制定 ,应对民事习惯予以深入思考和科学对待。一方面 ,应将民事习惯确认为民法典的渊源之一 ,另一方面 ,应在民法典中对民事习惯予以科学处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注意对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设置,以及是否设立债权总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志自由 ,它应体现在民法内容中而非民法典体例上 ;民法典的体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本土法律传统和法律内在的逻辑性 ;我国民法典的体例应为总则、人身关系法、继承法、物权法、债法五部分按序排列构成 ;人格权不应单独成编 ,而应与亲属法组成人身关系法 ;侵权行为法不应从债法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民法以民事权利为本位,传统民法典以民事权利为核心保护对象。现代民法典不仅应以民事权利为保护对象,而且应予以扩展。我国未来民法典保护对象的确立也不应只局限于民事权利。顺应民商合一立法趋势以及实现私权一体化保护的需要,应将民法典的私权保护对象确立为私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现代化的标志。未来我国民法典应与时俱进,其品格应符合现代民法国际化的趋势,坚持民商合一,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应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充分昭示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总则的制定体例选择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其依据在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民法与商法的精神理念、价值原则和制度规范均不相同,两种法律关系的异质性决定了不能制定一部调整所有民商事关系的民法典总则。民法典的固有功能在于规范市民社会关系,民商合一体例将民法典的调整功能扩展到合理性范围之外,是对于私法立法发展趋势的误判,在实践中没有成功先例。民法只能在自有逻辑和制度功能范围内回应商事领域的变化,无力指导商事特别法。商法规则进入民法总则会带来逻辑混乱和功能错位,因此,按照纯化的民法逻辑来构造民法典总则的内容和体系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来的民法典是民法精神的神圣表征,代表着理性的生活方式,蕴含着对人的深切关爱与尊重。因此,在制定我国民法典时应加强相关学说的积累和理论准备,破除对传统模式的迷信,谨慎而认真地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罗马法之博大精深是迄今任何一个法系都难以企及的。我国民事立法应该借鉴罗马法的精华。在民法法典化、物权法、债法、继承法等方面罗马法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民法的基本制度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形成的内在法权要求的法律体现 ,是市民社会成员交往的普遍规则。民法典创制必当从认知应有权利这一科学的权利确认起点开始。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着广泛的应有权利。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权利本位” ,吸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不断阐发的法权要求 ,构建全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典创制结构和模式应有利于确认市民社会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