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姬晓旭 《工会论坛》2011,(4):110-112
信仰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和培养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是其灵魂和根本所在。针对当前学生党员的信仰缺失现状,必须坚持“四信”观念教育、“三会一课”、社会实践有机统一,拓宽主旋律教育阵地,创新管理工作平台,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高素质党员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那个从西方得到各式各样文化冲击的滋养,又面对民国肇始百废待兴的契机的蓬勃时代里,徐志摩独树一帜远离政治的喧嚣,他的理想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一种宽广的“爱”文化视野,从而加入到世界文化的大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宗教思想即或没有掀起济世雄心的滔天巨浪,但却也足以震撼社会震撼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他在诗中、在审美与宗教的情绪感应中实现了爱的生命意识,一种灵的追求。徐志摩以一种微妙的灵魂来做一种宗教皈依,一种对上帝——永恒的“爱”的祈祷。徐志摩的生命与人格魅力,留给我们既作为对比,又作为尺度,同时也作为救赎的丰富的借鉴,神圣而庄严,自由、舒展、纯净、神秘而又丰富。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上,许多作家担任过图书馆事业的指导工作——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部长,任鲁迅为社会教育司科长,指导图书馆事业建设,在当时从北京到各地建立了一批“通俗图书馆”;无独有偶,建国后,著名作家郑振铎出任文化部社会教育司长,主管图书馆事业。新文学运动中早期成名的诗人应修人,在上海创办了通信图书馆,他具体参与管理,并与同仁们一起编了一个图书分类法。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北京松坡图书馆任职,松坡图书馆在北京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还写过一首题为《石虎胡同七号》的诗,发表…  相似文献   

4.
焦艳  朱慧芳 《工会论坛》2014,(2):135-138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为忠义仁勇。晋商信仰关公,其在常年经商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绝大部分是这一精神内核的折射:他们对国家和企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此为“忠”;对顾客讲求信誉,与同行伙伴团结帮扶,此为“义”;富而不奢,广行善举,此为“仁”;自强不息,敢于挑战和冒险,此为“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颠覆与捍卫:《再别康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对翡冷翠、对日本的历史、对欧洲的文化是那么醉心、那样痴迷?为什么认为中国“本无可恋,近来更不是世界”?以其代表作《再别康桥》为例,从诗作在形式上对传统的捍卫和在诗性精神上对传统的颠覆两方面,去理解诗人内心的焦灼与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位被称为“中国的小布尔乔亚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主要分为三部分。一、认为不应过于强调诗人与19世纪英国浪漫诗派的渊源关系,从风格角度看,徐志摩显然不是中国的雪莱、拜伦。二、徐志摩诗歌浪漫风格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中没有一般年轻人那种狂躁不安、雄心勃勃的成分,而是渗透着大孩子似的个性气质。三、如同每一位真诚的作家一样,徐志摩也有意探索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但从艺术实践角度分析,他的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他缺少把握分寸感的相应艺术功力。但历史对作家作品的自然选择方式是:只认高峰,不看低谷。  相似文献   

7.
对于什么是“五·四”精神,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新时代的“五·四”精神首先表现为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各种诱惑时时考验人们的环境下,保持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和信仰。让这种追求和信仰成为我们行动的旗帜,指引我们的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完善时期,形势发展很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职工的思想极为活跃,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挑战,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用武之地。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四有”: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如…  相似文献   

9.
受特殊运行环境的激发,新启蒙思潮开启了由“西化”向“中国化”的转型尝试。然而,思想启蒙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它满足该国家需要的程度。由于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救国意义的过分迷恋和畸形阐发,新启蒙思潮没能形成对中国国情的全面把握,其“中国化”话语出现了批判意识与保守情结、“济天下”与“善其身”、文化包容与权威整合、民族觉醒与个性解放等关系的调处困境,最终在继承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博弈斗争中,左右摇摆、顾此失彼,没能形成对中国化进程的系统推动。当前,“中国化”话语的建构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托民众主体力量,着眼于现实实践的主题变化,充分激发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超越对旧传统的过分纠葛,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创新前景。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存在与否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对信仰能否脱离神意的定位差异以及其与理性是否能够相容的争议。信仰形成过程以及践行都不排斥理性,这和信仰对象的性质密切相关,真正法律信仰应该突出“法律”所特有的品质,对“法律”内在品质的层次分解而非“意识”的结构为划分对象并重新界定法律意识的结构,才能分解出现代法律信仰的必要构成,即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真正科学、健康的现代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存在与否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对信仰能否脱离神意的定位差异以及其与理性是否能够相容的争议。信仰形成过程以及践行都不排斥理性,这和信仰对象的性质密切相关,真正法律信仰应该突出“法律”所特有的品质,对“法律”内在品质的层次分解而非“意识”的结构为划分对象并重新界定法律意识的结构,才能分解出现代法律信仰的必要构成,即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真正科学、健康的现代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浪漫诗风、真挚的情感书写在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雪花的快乐》作为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性灵自由的歌颂与追求,并以复沓回环的旋律、声韵和谐的节奏实践着诗歌音乐性的创作理念,完成了诗人内在情感与外在音乐形式的互通与转换。  相似文献   

13.
“信仰就是对万事万物唯一性真理坚定不移的认定。”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有了一种信仰,有了一种不断探求、接近“唯一性真理”的欲望的时候,这个企业也会快乐、幸福,也会具备一种极大的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培养企业的信仰呢?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认为必须做到三点:首先要尊重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最重要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就是“尊重自然,顺其自然”。这也是企业应该依从的“法”。第二点,在信仰中寻找到一种平衡。什么叫做“和谐”?就是要平衡发展,任何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法律信仰还没能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亲情观念也在逐渐淡漠,中国传统家庭的亲情思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调和这一矛盾,如何使中国的法治建设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则要求我们能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民间的一种朴素表达。调查显示,民间信仰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最重要的信仰形态,是民间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近来,民间信仰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复兴,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功利性、世俗性倾向也日益凸显。因此,当前应从建设民间精神家园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民间信仰问题,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找到其与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拓展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隐含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本”、“均贫富”、“忠恕”、“乾健”、“天人合一”等精神,融贯了家国集体主义观念和儒家尊师重教等传统,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的体现,必将在现实中提升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道路”,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方向、途径,关系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两千多年前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屈原对探索“道路”之艰难、之坚定的咏叹和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邓小平在“道路”问题上的果断和决绝!“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是人之根本、民族之魂,更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政治信仰则是信仰在政治生活领域的集中反映,是人们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共同理想,也是全民共同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文”和“质”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文”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质”是指事物的实质,内容。道德文明也包括“文”和“质”两个方面。道德文明的“文”是指道德文明的外在形式、表现,如道德文明的礼仪、规范等S道德文明的’质”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如人的思想、信仰、情感、习性等。道德文明建设应坚持“文”和“质”两方面的建设并重,这样,才能保证道德文明的健康发展。一、“文”和“质”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道德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文质并重,这是由二者在道德文明中的价值和地位决定的o道德文明形式即“文”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与社会心理、社会精神、社会文化是同一系列的概念,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社会思潮往往表现为以一定的理论形态或思想形态作主导,但社会思潮又不等同于理论形态或思想形态,单纯的理论或思想形态并不一定能形成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不是少数理论家或思想家的思想。虽然每一种社会思潮一般都有其代表人物,但它之所以能成为“思潮”,总要在或大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