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盛凯 《外交评论》2013,30(4):45-56
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但其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误解与幻想。作为一种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是现代大众政治发展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公共外交的发展正在从强调"公众"走向强调"公共"的新公共外交阶段。作为公共外交理论硬核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实践中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利益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中国的公共外交应当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国家形象的取向。成功、主动的公共外交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的公共外交过于偏重文化途径,但造成当前中国公共外交被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战略性和价值观层面的。随着中国的社会性成长,新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如何既充分发挥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又能保持公共外交的公共本性,将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5,(4):124-136
"政党外交",是指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主体上的合法性、功能目的上的国家政府属性,可谓政党外交概念内涵的核心。"政党外交"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术语,主要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作为一种以政党为行为主体的外交形式,这种现象早已存在。政党外交主要起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和社会主义国家党际交往,二战后扩大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各类政党。中共政党外交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政党外交"这一概念的使用,体现和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共对外工作的重大转型,可以用作概括描述党的对外工作的最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反恐斗争引起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和大国关系的调整.大国关系的调整及缓和源于大国安全观念的变化.尽管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利益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也有较多利益交汇与重合.这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为中国积累了新的外交资源.中国可着力于外交空间的开辟和外交资源的利用,扩大"两个利益"间的共同点,同时,缩小并弥合分歧,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4.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和执政理念的变草,意味着中国外交哲学从国家中心主义到关切公民个体权益的战略转变。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结构的调整、世界潮流的转向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力量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实践,不仅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内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并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作为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和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的政治家,以高远的战略视野,恢宏的全局谋划,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纵横捭阖地实践着新型政党外交方略。通过新型政党外交,跨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扩展国家关系领域;通过新型政党外交,跨越国家关系鸿沟,实现国家关系新的突破和发展;在"新国家安全观"中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适时把经济因素注入政党外交领域,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更高层面上丰富了国家关系内涵,维护了国家综合安全,提升了国家综合利益。  相似文献   

6.
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烟草行业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切实践行"两个维护",是新时期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迫切需要.作为行业的纪检部门应怎样结合自身的工作,将"两个维护"落到实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入手,保证烟草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转,真正做到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从"一条线"外交的"得与失"看,物质利益的维护存在缺陷,精神利益方面则比较成功,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有得有失,这也是这一外交战略总体理性,但却始终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今后外交政策和战略要理性维护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承担国际责任是体系中的大国必须要履行的国际义务。履行国际责任,可以有效改善国家形象,有利于话语权的获得与提升,进而更好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在对外政策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五个层面都较好履行了大国责任。从这个角度进行评价,"和谐世界"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更好维护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普世伦理"主张全球"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其实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扩张服务的,充分认识和防范全球"普世伦理"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侵蚀,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定位以及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经济发展利益,而非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应对中东剧变中既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又采取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方法,有力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变局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一次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11.
当一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从而使其既定外交政策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时,该国外交就必须进行转型与调整。21世纪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进入了战略关键期,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中国外交大转型具有特定的"中国动因"。中国外交大转型的"中国任务"是由特殊历史境遇与现实国情共同决定的,需要在外交指导思想、外交目标、外交服务对象、外交形态与外交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但与历次外交转型不同,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国际安全新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诸多挑战,中国外交急需转型,中国政府急欲转型,但转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国内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外交变革--英国工党政府的外交新举措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息化、全球化的挑战,英国工党政府近年在外交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革新外交机器,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使英外交部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通过推广公众外交,推销"新牌子的英国",扩大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促进英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海外利益也将会出现巨大的拓展。贸易通道、能源管道、海外投资、公民安全等都是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国际竞争、非传统安全以及政治法律事件都会成为危害中国海外利益的因素。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经济、贸易、外交、国防等众多部门的协调。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本文意在通过对国家海外利益拓展的内容与风险分析,探索多重渠道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相似文献   

14.
人民外交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突出特点。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目标,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摆脱落后状态,提高生活水平。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强调不仅要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还要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这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边外交是一种重要的外交形式。二战之后多边外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的需要、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是多边外交兴起的重要原因。但多边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充分利用多边外交的场合,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力推与阿基诺三世不同的"独立外交".杜特尔特的外交调整旨在维护菲律宾的国家利益和自身的统治合法性,是其基于个人因素与对菲律宾国家实力、国际环境认知和判断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杜特尔特政府对外交的大幅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缓和了南海局势,促进中菲关系的全面恢复和发展;菲美军事关系遭到伤害并削弱了菲美政治信任;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杜特尔特政府外交调整的前景是实行大国再平衡政策和南海局势暂时缓解.杜特尔特政府的外交调整也面临着一系列限制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要抓住此次利好战略机遇期,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增强与美国的战略互信;在南海问题上切实践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与东南亚地区建立"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法域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秩序"与国家之间的有所不同,其并不具有国家之间的"主权"因素。公共秩序规定的实质是为了使本法域的法律特性得到尊重,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滥用会损害各法域之间的正常活动。我国各法域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公共秩序适用要充分考虑到本法域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不同法域制度并存于一体之中,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蒙古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确立了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其中,与俄中两国的关系、与"第三邻国"的关系以及与多边国际机制的关系构成了蒙古外交格局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与俄中两大邻国保持"等距离"关系是其外交格局的基础;与"第三邻国"发展双边关系,确立外交格局的"多支点";参与各层次的国际机制,谋求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再保障"。蒙古的多元、平衡外交对地区格局的影响较为复杂,这是中国周边外交需要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连续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战略和宏观层面,外交服务内政的主要任务和外交总体布局基本维持不变。在具体政策层面,仍然重视对美关系,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海洋权益争端和朝鲜核问题上,一方面保持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行动更为积极,政策更加明确。在操作层面,"首脑外交"更加活跃,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坐标作用更加突出,外交工作的全局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等都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些新趋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外交的延续,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要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客观结果。这一发展趋势将会延续下去。鉴于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在增加,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亟须在不同观念和利益、国内和国外、维稳和维权、国家利益和正义原则之间尽量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论与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在拓展外交空间、维护国家利益与探索“共建和谐世界”契合点的外交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和谐意蕴的外交思想。和谐理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建国后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意蕴对新形势下我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战略思想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