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形式,并且在一些地方出现改革实践的新发展。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法律规范滞后和地下交易活跃等问题,今后应建立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实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强制登记制度和完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中已形成错综复杂的宅基地使用权的"隐形市场",给日后交易双方引发纠纷留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法律与现实的脱节,凸显了现行制度的内在矛盾,并导致了司法的困境。宅基地集体所有制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最大制度障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合时宜,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之一,改革势在必行。通过集体土地国有化方式,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障碍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其目的旨在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这一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锁定前提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所要探索完成的主要任务是集体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可以发现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正式制度约束显著决定着宅基地的权利关系构成,也对宅基地制度变革中的国家、集体、农户和其他市场主体间利益博弈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的制度演进方向,2018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架构。未来时期,紧紧围绕科学处理地方政府和集体农户在土地增值收益上的利益关系,不断增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集成,就必须加快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真正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切实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全面促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实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使用权是使其得到利用的法律表现形式。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流转,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早已暗流涌动。我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居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物权法>确立其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制度设计上较多地考虑了其身份性和福利性,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宅基地浪费、闲置和隐性交易以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财产权自由流转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今后应加强立法,建设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强制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阐述了湄潭县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四种方式:收、分、退、转,并对四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式都能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和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聚焦“收”,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着眼“分”,激活宅基地权能;鼓励“退”,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探索“转”,推动宅基地流转入市。提炼和分析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四种方式,以期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助推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法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我国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都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必须更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立法理念、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支撑、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的理解存在分歧。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包括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法律性质等方面的要素。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界定为: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及部分城镇居民,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对分配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得来的农村宅基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有限制地处分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是发挥其用益物权属性、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构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具备法律基础和社会基础,应当在坚持物权平等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原则以及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条件以及行使方式,并建立健全与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相适应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土地权利类型,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中作出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造、保有房屋与附属设施及其附随收益、有限处分的权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宅基地使用权的关键,目前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可以概括为: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主体将宅基地使用权以一定方式处分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公安机关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变化,在对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当前构建农村社区警务的新途径,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宗教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宗教治理,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宗教治理还存在少数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宗教治理能力不足、非法宗教与合法宗教交织、宗教治理难度较大、基层宗教治理力量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宗教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宗教治理,要在宏观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在中观层面坚持农村宗教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提高农村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微观层面贯彻习近平关于党的宗教工作关键在“导”的重要论述,多途径提升农村宗教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社会长期和谐稳定。近年来,山东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需要在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乡村善治的环境是基础,一个兼容乡土气息的司法制度则是必要保障。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正描述了中国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与基层权力结构。虽然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农村也发生巨大变迁,但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当下",差序格局""礼治无讼"等传统思想,依然对乡土社会影响深远。因此,完善新时代农村司法制度需要在法治原则下兼顾礼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供需失衡,己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因此,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多类型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当涂县在安徽省最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本价值。乡村要全面振兴就必须要给自己准确画像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如何选择,应从乡村自身无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优势、乡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乡村所处地特殊区位等关键资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农村留守群体总量在下降,但庞大的留守群体基数及其背后所彰显的乡村治理价值仍具有研究意义。作为乡村传统主体的留守人口在城乡关系的治理博弈中存在资本动力、人际情感、伦理精神、主体理性和价值认同的风险,并在集体行动中得以呈现。而化解留守群体集体行动的风险在于打造全县域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支持帮扶机制、建立村级生态治理体系、锻造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构乡村现代文化体认。  相似文献   

18.
提高乡村健康公共服务水平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是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从安全饮水基础设施使用机会、生活方式与家庭健康水平关系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均等没有影响到农村居民家庭的健康水平,并且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要从“物”的提供转变为提高“人”的素养,一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培养农村居民的健康主体意识,二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从小培养“人”的全面素养的发展,实现从外部支持发展向内生动力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的高度就如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关系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