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默权制度作为保障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 ,已为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所普遍承认和接受 ,成为一条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 ;沉默权制度与无罪推定原则、辩护权制度、举证责任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原则相互联系 ,彼此补充 ;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 ,虽未明文规定 ,但事实上已实行“部分沉默权”制度 ;展望未来 ,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将最终确立完整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制度源于 17世纪英国的利尔伯案件 ,利尔伯以“自己不能控告自己”为由 ,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 ,得到了最高立法机构的认可 ,被告人的沉默权遂成为英国刑事法律原则之一 ,并在 1898年的《刑事证据法》中得以明确。美国最早移植了这一制度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 :“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 ,此后又通过判例从程序上对被追诉人的沉默权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将告知被追诉人有权保持沉默纳入著名的米兰达规。二战以后 ,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 ,刑事沉默权制度在各国得到普遍的确立。 196 6年 12月 16日 ,第 2 1届联合国大会…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浅议     
现代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英国"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证言特免权制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的"米兰达规则"使沉默权由审判阶段扩展到审讯阶段.但是,近几年英美各国对沉默权的行使都作了一定的限制.我国刑法及刑诉法对被告人的沉默权没有明确规定,但结合刑诉法第46条和无罪推定等原则可以认为我国刑法已经默认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享有沉默权.在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设置沉默权弊大于利,明确规定口供不作为判决的证据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米兰达规则开世界先河赋予了犯罪嫌疑人沉默权,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做法,但米兰达规则确立的沉默权是否符合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则存在较大疑问。证伪方法是检验理论真伪与否的利器,可以采用证伪方法从理论和实例两重角度对沉默权正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没有沉默权,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不会毫无章程可言;不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制度,当事人完全可以对抗公权力以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因此,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未规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被追诉人权利方面取得许多重大进展,但还有一些值得改善之处,其中对被追诉人的通信权保障还严重不足,不利于提升辩护的有效性及保障的被追诉人隐私权。而欧洲公约对被追诉人通信权所采取的严格审查机制以及欧洲人权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确立的拆而不阅原则与禁止例行性检阅原则能较好地保障被追诉人的通信权,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刑事司法文明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尽快确立受刑事追诉人享有沉默权。但仅仅有沉默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沉默权从“书面中的法律”成为“行为中的法律”。鉴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国法律在赋予沉默权的同时,可以从完善讯问程序和刑事证据制度两个方面保障沉默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就是犯罪嫌凝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对司法机关和审讯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宪法或者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承认被追诉人享有沉默权、确立沉默权制度已是历史的必然。其确立的时机和条件均已成熟。我们应当尽快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再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 ,即被追诉者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缄口不语的权利。我国法中虽有排除非法人证的规定 ,并没有真正否定非法口供的证据能力。我国政府既然参加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就应当在国内立法、司法中贯彻沉默权制度 ,构建自己的沉默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认罪认罚自愿性具有主观与客观、实体与程序多维度内涵,对自愿性的保障实质上是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是对效率与公正的价值平衡。《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的办法》虽然确立了诸多保障被追诉人犯罪认罚自愿性的措施,但仍有其局限性,应当通过完善值班律师制度、保障被追诉人证据先悉权、建立自愿性撤回与程序回转规则以及建立专门的认罪认罚审查程序,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从而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原则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在证据理论上,沉默权(righttosilence)是与反对自我归罪证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沉默权又被称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theprivilegeagainstselfincrimination)。根据美国学者的解释,沉默权的特定含义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一是被告人没有义务向追诉一方或法庭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或其他证据,追诉一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某一案件事实作出供述或提供证据;二是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查官、法官应及时告知被告人享有这一权利,并不得…  相似文献   

11.
对监察讯问录音录像的调取,能够发挥监督制约监察机关调查工作、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利以及证明讯问合法性、证据真实性的功能。但是,目前调取监察讯问录音录像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特别是被追诉人、辩护人申请调取权制度的不完善,让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被追诉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再者,在未能调取到监察讯问录音录像的情况下,虽有一定的后果规定,但仍不充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难以适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法法衔接,必须完善监察讯问录音录像的调取规则,使监察讯问录音录像的调取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私人放任模式”和德国的“利益权衡模式”分别是处理私人违法所得证据的证据能力的两种典型模式。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适用于私力取证,私人以不正当行为获取的证据可以被法庭采纳。德国法律实践有时趋向于排除私人违法取得的证据,证据无论是由政府人员还是个人取得,如果侵犯了德国基本法所保护的个人基本权利,尤其是个人隐私权,德国法院会在利益权衡的基础上考虑排除这个证据。不论美国那种针对公权力侵犯宪法权利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是德国的以宪法为依据的证据禁止理论,不论二者在私人违法取证领域的区别有多大,它们都以宪法权利保障为己任,并有强有力的违宪审查作为依托。而这一切对于我国来说都还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权利障碍形式.赋予被诉者享有沉默权,是我国刑事诉讼走向更加民主、正义的必然选择.诉辩交易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所带来的查明犯罪与保障人权、诉讼目标与诉讼效率之间的矛盾,因而有必要在我国赋予被追诉者以沉默权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诉辩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依法治国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根据客观形势要求,刑事诉讼法应当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和公正地确保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已是世界性潮流,保障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沉默权的概念、起源、发展、理论基础以及我国确立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作了阐述,提出了设立沉默权原则的立法模式以及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制度是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保护被追诉人基本人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准则。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引入该制度旨在抑制刑讯逼供、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然而该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特定的司法体制体中,与国际上通行的禁止自证其罪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我国的禁止自证其罪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其与沉默权并不代表同一权利,它只是沉默权确立的一个必要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对于保护被追诉人权利,抑制侦查权的滥用,遏制刑讯逼供和司法专横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刑事讼诉中人权保障状况和诉讼民主文明的标志。文章从沉默权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我国目前尚未规定沉默权制度,同时有必要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进而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自愿性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生命线。保障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就是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反悔既包括对认罪的反悔,也包括对认罚的反悔。反悔权既可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行使,也可在审判阶段行使。反悔权的行使不仅有法律规定,而且还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和制度规则间的协调性。不同的案件,反悔的原因也是各异的。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反悔是基于量刑问题,要么是被追诉人"技术性上诉",要么是法院在检察机关所提量刑建议之上进行量刑。同样,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阶段,反悔的行使方式、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审判阶段的反悔体现为上诉。反悔不仅引发程序的转换,也会对证据能力、证明力和证明标准以及量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作为"被告人权利大宪章"一直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两大目标之间不断的寻求平衡,试图找到最佳结合点。现代刑事诉讼追诉方和被追诉方的控辩平等是实现两大目标平衡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只有双方"信息对称"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对抗,这就要求追诉方履行告知义务,被追诉方行使知情权。侦查程序被认为是最易侵害人权的阶段,因此各国都在此阶段规定了详尽的告知程序,如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同样规定了相关程序,但是我国告知程序中的不足和问题明显值得剖析和探讨,对此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告知程序。  相似文献   

19.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达规则”的确立 ,标志着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制度发展到“峰巅” ,但后来又出现了“回潮”。沉默权制度可以分为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 ,还可以分为审判沉默权制度和审讯沉默权制度。中国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默示的审判沉默权制度 ,但是不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一个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证据运用中人权保障的缺陷主要存在于指导思想上不明晰、过高估计沉默权的效力、对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保障意识不够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应从证据制度的目的、任务、原则、程序等方面去考虑,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运用证据的规则体系,并体现在程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