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树立警察队伍良好形象,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措施。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增强民警的公关意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警察临战公共关系能提升警察临战处置的成功率,避免警员的伤亡,推动警务工作的发展。公安机关应加强警察临战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改善民警培训机制,提高全警临战公共关系能力,建设临战公共关系示范点,借鉴国外及港台的成功经验,最终推动我国警察临战公共关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提升公安工作效率、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提升到警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组织和制度保证;从人性化服务着手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行为;创新现代公关手段,积极探索警察公共关系实践。  相似文献   

4.
警察公共关系在新时期警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我国警方的高度重视。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以公共关系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开展了很多成功的警察公共关系实践活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思路,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警察公关意识、提高警务人员素质、建设警察公关机制、创新警察公共关系思路等。  相似文献   

5.
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推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特点以及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现状和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全国公安宣传处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至今,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展开。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运用行动与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总结警察公共关系中的要素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7.
警察公共关系是我国新时期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警察形象的重要内容,公共关系心理则是研究公共关系主客体及其在传播沟通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和心理策略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从警察组织心理、公众心理、传播沟通心理三个方面研究其在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必将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和谐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警察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警民互动,鼓励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提高警务实效,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权益。而我国在引进和学习西方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曾一度陷入误区,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就是宣传或者塑造警察形象,或把警察公共关系等同于警民关系以及警察人际关系。因此,为推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应借鉴域外经验,实现从"单向专业型"向"双向参与型"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立服务型警察,最终达到警民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理论在公安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越来越重视警察形象建设,为加强警察公关意识,提高警务规范化管理,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由公安机关及民警、社会公众和信息传播构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要求,围绕警察公共关系结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首先提出警察公共关系主体是影响警察公共关系和谐与否的关键要素,然后运用理论发展回顾加实践总结的方法,探讨警察公共关系主体的定义与内涵,并由此确定警察公共关系主体建设的内容,探索完善“文化·制度·科技”三位一体的警察公共关系主体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塑造"三有"队伍是公安队伍建设一项永恒的主题。以"示范标准岗"建设来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符合交警队伍实际,要坚持从交警队伍实际出发,以"示范标准岗"建设为实践载体,通过抓好概念—理念、理念—实践、实践—信念三个环节,着力在交警队伍中培育具有警种特点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公安高校学校编排规范化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应遵循《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原则和精神,根据公安高校学报的自身实际情况,走具有公安高校学报特色的编排规范之路。同时,加强与其它学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编排规范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少年警务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违法犯罪处置正式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意义重大。目前,少年警务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专门机构缺失、警务理念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少年警务由局部实践探索向整体制度构建的转型。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公安机关应当顺应少年司法改革的趋势,从推动专门立法、建设专门队伍、完善犯罪预防职能、落实罪错少年处遇分级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少年警务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小警务”是我国近年来形成的警务新模式,是我国警务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必然结果,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安全感、纯洁警察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本质是民生警务,同时要积极发挥其他警务模式的作用,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纳溪区安富镇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践,有效遏制了安富镇各种案件的高发态势,扭转了治安状况较为复杂和被动的局面,赢得了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城镇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以便使下一步整个城镇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达到城镇社区警务建设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警察战术权反映了近代市民社会成长及政治国家确立时期,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利益分配关系亟待法治化调整的需要,其与成熟的法治社会相适应性。当代中国警务在构建创新型社会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警察战术权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既要选择适宜社会稳定的警察战术权机制,也要改善适宜机制运行的社会基础,因而实践中应正确认识警察战术权的私权属性、公法调整及其保护强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安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围绕公安职业教育的属性等问题的学术讨论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但近年来公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快的。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主管的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将公安院校列为立项建设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公安教育纳入了国家职业教育的范畴。探讨公安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关系到公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公安职业教育是指由公安院校实施的旨在完成非人民警察向人民警察初始化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根据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研究和公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校局联动"(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教育互动)是公安职业教育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公安机关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变化,在对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当前构建农村社区警务的新途径,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警察宣誓制度建立已有十年,在誓词内容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程序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立法机关及时完善我国警察宣誓制度程序上的不足,明确宣誓的组织机关和宣誓时间;建立严格的见证人制度;订立宣誓书和进行宣誓仪式的全程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20.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能有效提高公安机关管理效能,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实现警民相互沟通,促进公安工作积极开展.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和专业队伍的建设,切实提升相关能力,改进宣传的理念、方法和内容,加强公安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