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     
"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的<共产党宣言>,就其理论的指导思想、原理、原则及思想特质来看,无不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贯彻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讲话>,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创新,要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关于"列宁主义"的定义,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不适当地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作用,而且忽视了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的理论,忽视了他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斯大林阐释的列宁主义体系,没有突出地反映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没有正确地反映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他所阐释的列宁主义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列宁主义辩证地看待革命条件的思想方法,但忽视了列宁主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正确地理解了列宁对"自发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日本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中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描述与评论表明,现今的日本已将中国看作事实上的防卫对象和对其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中国在日本安全战略中地位上升.日本政府的这一动向,表明了日本对现今国际局势、东亚地区安全,特别是对中、日、俄等国国家力量消长变化的认识和因此进行的政策调整,突出反映了日本对华政策中的防范和制约内容,这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将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零容忍"警务政策是从社会大众平时最为关心和感受最深的轻微违法犯罪入手,严厉打击,不让其有机会转变为重大犯罪,进而控制犯罪率."打早打小"警务政策是当犯罪行为处于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时,就及时予以打击,不让其膨胀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肿瘤".使犯罪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上海公安机关实施的"打早打小"警务政策借鉴了"零容忍"警务政策及其战略、战术,确保了一方平安,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生活的时期正值晚清政府日益腐朽,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以出使国外为契机,积极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比较丰富的政治、外交、军事、文教等经世思想,对晚清的社会政治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时鑑 《工会论坛》2003,9(3):86-8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三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先锋队"的思想,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建昌 《工会论坛》2008,14(2):152-153
在晚清诗歌变革的潮流中,梁启超第一个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先行一步。从他21岁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到43岁在《人境庐诗草》自序小提出借鉴古典诗歌的创作经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追求摆脱传统而又回归传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取得了既高出同时代旧派诗人、也高出同时代新派诗人的杰出成就,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利益分化与利益协调应该是同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政府对于利益协调的一般原则和目标包括维护合法利益、缩小利益差别、缓解利益矛盾、增进共同富裕.围绕利益保护和利益协调的社会价值取向主要有把实现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正视物质利益在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提倡一种"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双赢)的价值选择.正确处理利益分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学理论、侦查学理论和诉讼实务的角度,在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侦查部分的立法条款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对"侦查机关的职能界定"、"案件管辖"、"有关侦查概念订正"、"侦查章、节、条、款结构调整与内容增添"提出了立法修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充满着比喻性习语及其有关的语汇.对这些词语的喻体理解和处理,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而且也关系到其译作的成败.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直译法视角就<红楼梦>两译本习语喻体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人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且是每个个人惟一不可让渡、不可替代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只有不幸的人才会碰上的意外事件.因此,死亡对于人的真实存在或真实生活具有根本性意义.人必得在自己的纯粹思想意识中承担并守护着死亡这种可能性存在,并从这种死亡觉悟去理解和展开自己的生活,他才能真正在其生活中维持个人的自在-自由与个人的普遍尊严,而不是片面追求在职位上充当的角色的私人利益与"私人尊严",从而保证生活的真实性与永恒价值.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常人"掩盖死亡、忘却死亡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宣言>是一脉相传的思想体系,但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把握<宣言>精神命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革命以后的一系列建设问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从而完成了从革命规律到建设规律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现代警察组织机构臃肿、等级森严、效率低下,警察管理重视有形的制度控制和纪律约束有余,而在对管理规律的遵循和无形的文化建设方面则远远不够.由此,批判地借鉴道家哲学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探讨现代警察管理的规律、境界、时机、切入点、管理方式及管理者素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为主,兼及古代印度、希腊、日本、考察其产生与流变历史.自先秦<韩非子>所载始,中经佛经故事的传入,至唐代出现了<茶酒论>和同类型题材的传奇小说.宋代、明代除有同类型笑话外,还有系列同类型中短篇小说;同时还出现了日本文人的仿作.后世民间清曲、相声、小戏等,也都有此类题材作品演唱,足见其源远而流长.  相似文献   

17.
法律现代化,是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市民社会的形成和个人自由的确认密不可分、同步发展的。同样,中国法律现代化也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市民社会和个人自由的成长息息相关。从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法律现代化大体上可以分为晚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回顾历史,自1792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17年,然而,中国法律现代化事业并没有全部完成,历史的重任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18.
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入不够,公安机关治安防范职能未能有效发挥;控制弱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松散,帮教改造措施亟待落实;渠道不畅,情报信息工作难以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必须增加治安防范的投入;狠抓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改造和帮教机制;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展为比较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着多方面的方法论意义.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百年孤独>与<白鹿原>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同样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作者都从现实走向历史深处,从历史生活中,从人心最隐秘的深处,寻找着本民族的群体意识.<百年孤独>与<白鹿原>都写到了革命,写到了动乱,这种革命和动乱都受着一种茫然不为人知的无形神秘力量支配着,牵着人们的鼻子去纷争内耗却又不知所为.但由于作者所处的背景、文化及创作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又使两部作品在写作手法、时间观念和主题设置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