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赔偿呼唤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只赔偿相对人的财产权和部分人身权,不赔偿其他权利,只赔偿直接损失,不赔偿间接损失,只赔偿物质损失,不赔偿精神损失的现状,可以看出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目前,国家赔偿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既要遵循法官自由酌量、区别对待、适当限制等原则,还应考虑受害人精神损害的程度和后果、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以及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诉讼时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受害人住所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赔偿法修改完善,增加了国家赔偿的纠纷化解功能,提高了国家赔偿标准,财产损害实行实际赔偿标准,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对赔偿归责实行归责原则多元化,即违法归责、过错归责、结果归责等。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针对原《国家赔偿法》中所涉及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过严、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标准太低、赔偿程序不合理、赔偿支付难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有条件的结果归责原则,完善了赔偿程序,适度扩大了赔偿范围,提高了赔偿标准,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赔偿金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等一系列能解决国家赔偿司法实践问题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对于刑事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各地司法实践差异巨大: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有高有低,且裁判标准不一。这是由于国家赔偿人身自由赔偿金统一以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刑事赔偿制度缺乏赔偿数额的裁量空间,赔偿数额也相对较低,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受害人往往无法得到适当补偿。存在较大裁量空间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发生了功能的转向:某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转向侧重于补偿功能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以此来平衡相对较低的人身自由赔偿金。未来针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相关司法解释应当面向平衡性的侧重于补偿的功能来定位。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民事执行错误的国家赔偿救济程序,但是立法过于原则,空白、漏洞多,可操作性不强,民事执行国家赔偿流于形式。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事执行国家赔偿存在的问题,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议通过细化执行赔偿立法工作,改革国家赔偿的处理程序,建立民事执行赔偿的部分保险机制完善民事执行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家赔偿数额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国家赔偿受传统国家主义影响,制定的过于充分仓促、渊源过于狭窄、立法的民主性不足、赔偿范围窄、标准低。根据目前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应改变立法理念,赋予赔偿判例以法律效力,提高国家赔偿标准,拓宽国家赔偿的范围,实现国家赔偿数额的提高,从而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属我国法律制度构建完善之大举。于国家赔偿制度中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必要性,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仍面临制度之困境,亟待完善。应从拓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明确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律都将法定赔偿作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法,司法实务中适用法定赔偿确定赔偿数额更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制度设计原本作为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方式却成为了主要方式。同时,法定赔偿数额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类案不类判"。因此,应对适用法定赔偿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减少法官的自由裁量,让赔偿数额更合理、更规范,最大努力地接近当事人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实施十多年的<国家赔偿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其中,由于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许多案件的受害人仅仅能依据<国家赔偿法>获得直接物质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害却得不到丝毫的抚慰,这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处境甚为尴尬.2008年<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修改议程,其中关于增加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内容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并在<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抚慰金问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中增加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视程度。但对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认定及抚慰金数额标准等操作细节未做具体规定,导致了实践执行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可取之处,结合本国实际,对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认定和精神抚慰金的数额标准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新《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赔偿程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历史性地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了国家赔偿范围,彰显立法的人性化理念,进一步实现了美誉为“对宪法承诺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兑现法”的价值目标。但此次法律修改并没有一步到位,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遗留问题,阻碍着立法人性化理念的深入贯彻。因此,正视与反思此次立法修改,进一步强化立法人性化理念,就需要充分贯彻结果归责原则,进一步扩大赔偿范围;完善配套法规,落实精神损害赔偿;扩大举证倒置范围,保障受害人的诉权;改进先行处理程序,提高国家赔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侵权赔偿责任,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基于公权力违法行为而产生的违法责任,而且在于它是因公权力活动的潜在危险性所引起的风险责任,是为了补救公权力活动所造成不正当损害后果的公平责任。从人性的差异性,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技术发展的无限性等主客观条件来看,侵权损害是国家管理活动所必然蕴涵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风险成本,因此,国家赔偿责任首先是一种公法上的管理风险责任。另一方面,这种风险责任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使受害人的权利义务恢复到与其他公民同等的状态,其范围取决于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遭受的权益侵害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应当予以公平补救的特别牺牲,因此,国家赔偿责任本质上又属于公法上的一种公平补救责任.国家赔偿性质的多重性直接决定了归责原则的多元化和结构化。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明确将赔偿的原则改为不法原则,增加看守所为赔偿义务机关,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细化了赔偿程序,增加了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取消了赔偿前的不法确认程序,增加赔偿项目和数额等内容。适应修改,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树立强化尊重人权、注重程序、证据为上、及时纠错的意识,以达到文明规范执法,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身伤害不仅给受害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而且会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损害。如果仅给侵权行为人以制裁或处罚,受害人未能得到财产上的补偿,其精神慰藉是抽象的,非实质意义的,违背了民事立法对人身权予以全面保护的本意。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可实行有限制的法官自由裁量,给予受害人公平、合理的赔偿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金钱赔偿制度,这不利于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国家赔偿制度中规定精神损害金钱赔偿制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修改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国家赔偿法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适时修改国家赔偿法,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完善,重点涉及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方式和标准、国家赔偿费用、追偿等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国家赔偿主要包括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行政赔偿实行单一归责原则,即违法归责原则;司法赔偿实行二元归责原则,即有限违法归责原则兼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应注意刑事司法赔偿中的一些特殊规定,正确处理国家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确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在国家赔偿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无疑是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的一大亮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案件在一般情况下适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此无疑与现代举证责任分配之基本理论相合。同时,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亦考虑到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能力之差异,从而加重了特定情形下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此外,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应当扩大到因赔偿义务机关办理案件的程序不完备或因受害人人身自由被限制导致赔偿请求人无法证明的所有事实。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行政法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其中涉及国家的行政赔偿制度。根据WTO协定的有关基本原则和规则 ,我国国家赔偿法需要重新确定国家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赔偿计算标准等 ,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法》对刑事错判赔偿的明确界定,决定了我国刑事错判赔偿范围的有限性。随着国家赔偿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应在违法归责原则的前提下,在现有无罪赔偿的基础之上,拓展刑事错判赔偿之范围,加大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