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雏形,但是条文的规定简单概括。有关专家辅助人的资格、介入诉讼的方式、权利和义务、启动方式和其意见的可采性等相关问题都没有详细的规定,使其在司法实践运作环节出现许多障碍。构建专家辅助人制度前应准确理解其概念,明确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地位,充分认识构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并建立配套的专家辅助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专家出庭参与庭审。这一规定在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提出了专家辅助人的概念,但由于法律对专家辅助人的概念、诉讼地位、权利义务、资格条件及适用程序都没有规定,司法实践难以操作,有必要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2013年即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但规定较为简略,故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定位模糊、资格认定缺乏规定、专家辅助人出庭程序及相关权利义务尚不明确等。对此,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应当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将其纳入诉讼参与人范畴;二是应当设置专家辅助人资格认定标准,对于"具有专门知识"的要求不宜作出过于宽泛的解释,但相对于鉴定人的资质来说,专家辅助人的要求可以更为灵活;三是应当完善专家辅助人出庭程序及规则,关于专家辅助人出庭的时机、申请的程序等具体程序性问题应当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92条规定的出台,是专家辅助人参与庭审的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首次得以确立的标志。从总体上看,该条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过于笼统和原则,缺乏配套制度的系统安排和明确规定。探讨专家辅助人应有的诉讼地位,并以此为出发点,明确专家辅助人的选任资质、意见属性及其参与诉讼活动的具体程序设计,殊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国建立了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这对维护民事诉讼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疏于对专家辅助人资质及其质证意见的审查判断,专家意见采纳率不高,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边缘化。对此,应从严格规定并综合审查专家辅助人资质条件、改进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建构对应的权责分配体系、确立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及意见证据效力等方面加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裁判文书为例进行分析,我国专家辅助人适用率极低,且适用状况较为混乱,反映出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模糊,聘请、出庭申请及申请决定权不明确,专家辅助人意见效力缺乏规定等制度问题。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应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资质、申请主体、申请的决定和意见的效力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以审判为中心,贯彻直接言词原则,辅助当事人对庭审中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进行有效质证,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很有必要,符合三大诉讼法的立法旨意。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专家辅助人角色没有更多的释明,造成在其近十年运行过程中与立法旨意的诸多不相适问题。对专家辅助人申请启动、资格审查、名册编撰、席位设置、回避规定、进退庭规则、意见采信、人身安全及权责一致等方面运行程序增强规范,可回归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设置之旨意,实现新时代的现代诉讼理念。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制度,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这一制度对于弥补鉴定制度的不足、提高鉴定人专业素质、保证庭审质证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法律并未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司法实践会面临诸多问题。应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以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可操作性,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刑诉法新增加的一项制度,旨在保障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实现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虽然立法将专家辅助人纳入进审判环节,但规定较为原则、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其中一些问题争议颇大,适用的案件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拟对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从专家辅助人的概念、定位、在审判环节中的权利、义务、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方面入手,提出我国刑事诉讼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可借鉴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并结合我国司法现状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在我国可操作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和专门性知识,诉讼当事人和司法人员不能对刑事诉讼鉴定意见进行科学评判。专家辅助人制度能够很好地解决鉴定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目前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粗糙,缺乏具体程序规范,这必然会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以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功能为逻辑出发点。探析了该制度的基础理论、运行规则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法、刑法角度明确治安辅警的法律身份,可使其名正言顺地执法,同时也可以追究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刑事责任,以及追究行政相对人妨害其从事公务的刑事责任。治安辅警执法权是指区别于行政执法、授权执法和委派执法,作为治安辅助力量接受公安机关委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在公安人员带领、掌控或经请示同意的情况下,对相对人共同或单独行使的特定辅助执法权限。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与侦查、鉴定相关规定的理解与实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鉴定制度作出了许多新规定,正确理解和实施这些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法律增加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与常规侦查技术手段并不等同,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并不是降低科技证据的地位和鉴定要求;规定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并不意味着此种情况下鉴定意见一定有错误,使用有专门知识的人同时代表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两个不同主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专家责任是指专家在执业过程中给委托人(相对人)及第三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从责任的性质上来看,专家责任一般可以划分为专家的契约责任和专家的侵权责任两类。在肯定相对人依契约关系向债务不履行的专家主张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同时,将专家责任的一般性条款规定于侵权责任法,具体类型则由特别法规定,在侵权法体系下全面地保护受侵害人。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人的主体地位决定其是改善和健全现阶段司法鉴定制度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环节。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难、出庭率低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弊病。高校司法鉴定人作为鉴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鉴定理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司法鉴定人以其身份之特殊性在当今司法鉴定领域承栽着特殊的意义,对其出庭等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必将打开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问题作出几处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确立了生物样本采集制度,对鉴定人之出庭范围、人身安全保护、拒不出庭后果作出具体规定,并增设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修改之处在转变盲目依赖鉴定的观念、增强鉴定质证、吸纳当事人主义合理因素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但有关生物样本采集程序以及鉴定人出庭效果等方面依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笔迹从其实质来看,是笔迹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动作习惯的反映。笔迹鉴定结论正是笔迹鉴定人通过笔迹特征来认识书写人的书写技能和书写动作习惯,经过综合评断而作出的检材与样本是否同一的推断性意见。当检材或样本笔迹中出现漏笔画现象时,其是否可以反映书写人的书写动作习惯将直接影响笔迹鉴定人对笔迹书写人书写动作习惯的认识,进而影响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正确地认识笔迹鉴定中的漏笔画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将对笔迹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未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而不能由司法鉴定人员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认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的侦查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西方。我国二十世纪初期进行司法制度改革.首次引入并逐渐发展了侦查学的理论和实践。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政权,在侦查学领域引入了苏联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侦查学走上了快速、自主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进行研究,排列出造成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6个主要原因,并结合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等学科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平时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科研、教学的参谋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然而其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等综合素质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要发展,高职图书馆也要发展,提高其馆员素质是高职图书馆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采取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加强在职培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等措施,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