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监狱内关押的"涉黑"罪犯会越来越多,情况会越来越复杂。"涉黑"罪犯的纠合性、腐蚀性等特点给监狱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有关方面应该从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严格执法,创新管理,加强教育,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完善对"涉黑"罪犯的管理,化解风险,维持改造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涉黑涉毒涉枪的罪犯 ,是我国新的政治经济形式下所产生的新的罪犯类型。这类罪犯在犯罪成因上 ,具有相互交叉、背景复杂、涉案人员多、犯罪种类多样化等特征。由于“三涉”罪犯的犯罪原因和人格特征 ,决定了在其改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反改造能量和人身危险性。因此 ,对“三涉”罪犯的客观界定 ,严格甄别 ,分类关押 ,严格监控 ,强化矫治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男性罪犯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经对黄石市380名男性罪犯完成社会支持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问卷,可得出结论即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孤独感水平。所以,人际信任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03名男性青少年罪犯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在精神质和外倾性两个维度上,青少年罪犯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群体;(2)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所判刑期、已服刑期对青少年人格特征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存在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罪犯的人格特点,搜集国内近30年有关罪犯的EPQ测试报告,采用元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罪犯在EPQ上的4个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均属于中效应,4个因子的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我国罪犯在精神质、内外向与神经质3个因子上的得分比常模更高,而在掩饰性上的得分则要更低。建议在罪犯的劳教及改造期间应注重其人格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6.
从监狱矫正实践看其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是一个国家法制、社会状况的窗口之一.监狱矫正对改造罪犯重新成为守法公民起主导作用,成功的监狱矫正有利于防止罪犯再次犯罪.近年来,我国重新犯罪率之所以升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狱改造质量不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监狱职能与矫正效果、矫正方法与重新犯罪、监狱生活与重返社会、法制建设与罪犯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利于提高监狱矫正效果,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7.
女犯是罪犯群体中的特殊部分,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在监禁状态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女性罪犯的改造特点是监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多年来,女性罪犯改造研究工作十分薄弱,这项工作亟待加强。因此,要从提高女性罪犯改造质量、强化监狱学以及妇女学的角度,重视女性罪犯改造制度研究,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女性罪犯改造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罪犯,理性界定现阶段罪犯改造质量和改造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全新的改造目标,把塑造良好的社会人格、实现罪犯的顺利回归、推进社会和谐作为当代监狱社会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改革现行监狱行刑方式,构建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是现阶段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文明世界,不可避免要受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作用,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常人如此,罪犯也不例外。自进入监狱(劳改队)罪犯即开始自己的改造生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负隅顽抗,破罐子破摔”,还是“踏实改造,重塑自我”;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罪犯总必然会受制于一些客观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罪犯在改造中面临的三个社圈,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改造道路和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监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的环境对于罪犯改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狱警与罪犯之间以及罪犯相互之间的关系看似单纯,实则各种矛盾远比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由于罪犯思想的多元化、心理活动的隐蔽性以及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都使得狱中各种关系变得十分脆弱,冲突一触即发。因此,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抛开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构建和谐的狱政管理关系。只有削弱干警与罪犯之间的敌对关系,化解罪犯相互之间的冲突,培育罪犯的健康心理,才能避免狱内暴力事件,促使罪犯积极改造,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其将来能融入社会并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选取3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自我和谐三个维度上,自我的刻板性维度得分最低,自我的灵活性维度得分最高;(2)症状自评中,强迫症状维度得分最高,恐怖维度得分最低;(3)在人格的五个维度上,开放性维度得分最高,宜人性维度得分最低;(4)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上,来自城市、农村及乡镇的“90后”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和谐总分和宜人性人格维度上,父母间关系非常亲密融洽和父母间关系紧张疏远的“90后”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及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及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人格的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和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项因子均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及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160名暴力性罪犯进行MMPI问卷测试,并调查他们的基本情况,研究暴力性罪犯的人格特征。结果表明:一、男性暴力罪犯主要犯罪类型是抢劫罪,女性暴力罪犯主要犯罪类型是杀人罪;二、男性暴力罪犯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女性暴力罪犯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三、男性暴力罪犯L、F、K、Hs、D、Hy、Pd、Pa、Pt、Sc、Ma、Si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女暴力罪犯在F、K、Hs、Hy、Pd、Pa、Pt、Sc、Ma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因此,男女暴力罪犯人格障碍均比普通人群严重,其中女性暴力罪犯在犯杀人罪方面显著高于男性暴力罪犯。  相似文献   

13.
罪犯的释放是调节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枢纽,对罪犯释放制度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落实是社会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古代罪犯释放中的暂行释放和具保释放,民国时期罪犯释放的出监教育和安全管控,新中国罪犯释放的留场就业和安置帮教等史料的梳理,考证我国罪犯释放的变迁过程,提炼历史上罪犯释放中的改造效果、释放方式、出监教育、刑释安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41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女性警察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在情绪稳定性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警察。警察幸福感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倾、神经质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又通过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监狱警察的社会价值是监狱人民警察凭借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和法治的感召力,在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刑罚执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贡献程度,且能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的合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价值总和。在其社会价值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进、本土价值向世界价值转进、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转进的过程中,具有法治性与公信性、风险性与挑战性、广度性和多维性、奉献性与职业性等特点,体现为工具、护法、公正、服务、公信、矫正、教育、和谐、建设、文化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改造罪犯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提高改造质量必须走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的道路。要实现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 ,就要树立“宗旨意识”等四种意识 ;处理好“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与监管安全之间的关系”等三个关系 ;做好“整个社会力量”等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罪犯教育是我国监狱工作中对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基本手段之一。从罪犯教育的本质来看,罪犯教育是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两种思想、两种价值取向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过程。从罪犯教育的地位来看,罪犯教育是充分发挥监管改造效益和劳动改造效益的内在主导力量;罪犯教育是使罪犯由犯罪人转化为守法公民的“治本性”决定因素;罪犯教育是中国监狱充分尊重罪犯,保障罪犯人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依罪犯的文化认同心理、文化需求心理和文化冲突心理,借助文化改造的推力和监狱分类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罪犯文化心理分类改造的范式设计性研究,是对现行分类改造方法的补充,对罪犯的改造具有完善力、彰显力、变革力和提升力之作用。其范式的设计有罪犯文化认同心理值设计、罪犯文化需求心理值设计和罪犯文化冲突心理值设计,范式的应用路径有直接分类法、重组分类法和多级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明显比普通人严重;服刑人员获得的总体社会支持显著地低于普通人;服刑人员比普通人的特质应对显著地更积极;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在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在社会支持上相关显著,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与积极应对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罪犯教育工作在我国罪犯改造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关于“罪犯教育”是否具有“惩罚性”,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教育改造对于罪犯而言,具有“强制性、痛苦性和不可选择性”,是教育改造具有“惩罚性”的表现。而惩罚从其本质意义上讲,具有报应和威慑的价值取向,而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具有善质性,目的不是为了让罪犯产生痛苦,而是使其发生改变,得到矫正,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