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一审被判死刑,到二审改判死缓,到再审被判死刑,刘涌案的审理与判决无疑牵动着无数关注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制文明的人士的心弦。最高法院为什么要提审刘涌案?刘涌为什么最终被判处死刑?关于改判的有关传闻到底是怎么回事?透过刘涌案,整个社会、整个司法界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刊在刘涌一案成立再审调查小组时即在全国率先披露了刘涌一案的最新进展以及此案将再审的确切消息。 如今,刘涌一案尘埃落定,本刊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此案,用翔实的笔触对最高法院提审进行深入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从一审被判死刑,到二审改判死缓,到再审被判死刑,刘涌案的审理与判决无疑牵动着无数关注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制文明的人士的心弦。最高法院为什么要提审刘涌案?刘涌为什么最终被判处死刑?关于改判的有关传闻到底是怎么回事?透过刘涌案,整个社会、整个司法界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刊在刘涌一案成立再审调查小组时即在全国率先披露了刘涌一案的最新进展以及此案将再审的确切消息。 如今,刘涌一案尘埃落定,本刊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此案,用翔实的笔触对最高法院提审进行深入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三问刘涌案     
从一审被判死刑,到二审改判死缓,到再审被判死刑,刘涌案的审理与判决无疑牵动着无数关注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制文明的人士的心弦。最高法院为什么要提审刘涌案?刘涌为什么最终被判处死刑?关于改判的有关传闻到底是怎么回事?透过刘涌案,整个社会、整个司法界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刊在刘涌一案成立再审调查小组时即在全国率先披露了刘涌一案的最新进展以及此案将再审的确切消息。 如今,刘涌一案尘埃落定,本刊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此案,用翔实的笔触对最高法院提审进行深入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8日,最高法院开庭对刘涌案进行再审,20日作出“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死刑判决书。22日上午宣判,上午11点35分刘涌被执行死刑。 从媒体所报道的情况来看,刘涌是在最高法院再审合议庭宣判后,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被执行死刑的。笔者因此有了疑问:在这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最高法院能否完成死刑复核程序的各项工作?而不少人又因笔者的疑问而产生另一个疑问:最高法院作出的死刑判决也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才能生效吗?  相似文献   

5.
<正> 复核涉及共犯的死刑案件时,发现原审人民法院对同案非死刑被告人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需要提审改判×指令再审,应该按照什么审判程序进行呢?长期来,一些法院一直是“依照死刑复核程序组成合议庭”,一方面对死刑进行复核,另方面对非死刑判决、裁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改判或发回再审。我们认  相似文献   

6.
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因二审法院将一审法院判决刘涌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舆论大哗 ,有的认为刘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的认为刘涌案件改判是法治的进步 ;也有人对此案持一种审慎的批评态度。这里 ,让我们倾听一下有关专家的声音 ,以启发读者对本案作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司法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涌案终于尘埃落定:2003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刘涌案作终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刘涌死刑,与其所犯其他各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这结果令很多人拍手称快,然而对笔者而言,作为一个法律人,跳出刘涌本人的生死之外,我所关注和思索的是刘涌案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漂移在两种理念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因二审法院将一审法院判决刘涌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舆论大哗 ,有的认为刘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的认为刘涌案件改判是法治的进步 ;也有人对此案持一种审慎的批评态度。这里 ,让我们倾听一下有关专家的声音 ,以启发读者对本案作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司法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这无疑是今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刘涌改判案已经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据法制日报网站和中国普法网9月3日报道,"据可靠消息,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辽宁刘涌一案,已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对此案的审查."近年来,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刘涌改判死缓案再次让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升级,人们正在对处于舆论哗然和民怨沸腾背景之下的司法审查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继药家鑫案尘埃落定,李昌奎案再审,死缓改判死刑立即执行,进而引发死缓案件的翻案风潮。在所谓的公众狂欢或公众围观下,司法将如何保持独立与权威?  相似文献   

11.
从刘涌案件改判引起的社会反响看公开裁判理由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因二审法院将一审法院判决刘涌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舆论大哗 ,有的认为刘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的认为刘涌案件改判是法治的进步 ;也有人对此案持一种审慎的批评态度。这里 ,让我们倾听一下有关专家的声音 ,以启发读者对本案作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司法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刑讯逼供遭遇黑社会——刘涌案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因二审法院将一审法院判决刘涌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舆论大哗 ,有的认为刘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的认为刘涌案件改判是法治的进步 ;也有人对此案持一种审慎的批评态度。这里 ,让我们倾听一下有关专家的声音 ,以启发读者对本案作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司法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主义视角下“赛家鑫”案再审问题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家鑫案二审改判死缓,并不是法官个人废除死刑的理念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结果,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刑事政策依据。拿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比较以支持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实质主义思维,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法治精神。赛家鑫案再审违反了罪刑法定主义:该案再审程序的启动缺乏法律依据;企图加重再审中被告人刑罚的做法不仅仅在理念上违反了罪刑法定主义,在法律上也违反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宪法中的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之规定;死刑案再审程序,明显带有重刑主义的色彩,实际上异化为单向追求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赛家鑫案启动再审程序具有极坏的破坏法治的示范效应:过去的或者未来的死缓终审判决将不断地被推上前台,要求启动再审,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14.
去年的 12 月 24 日,《法制日报》等媒体全文刊登了最高人民法院对辽宁刘涌案件进行提审后的刑事判决书。其中,在“本院认为”中针对辽宁高院二审判决认定的“刑讯逼供情况”和改判理由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原二审判决认定定罪准确,但认定“不能从根本上排除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的情况”,与再审庭审质证查明的事实不符;原二审判决“鉴于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本案的具体情况”,对刘涌所犯故意伤害罪的量刑予以改判的理由不能成立,应予纠正。应当说,这既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提审案件的总结,也是对二审改判…  相似文献   

15.
韩少民 《法治研究》2006,(10):18-18
田文昌律师属于“律林”中“大侠”之类的人。一同行问田律师:“刘涌案在您的努力下二审被改成死缓,但再审时却被改成死刑立即执行,您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为他代理?”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李昌奎死刑变死缓案的再审,给那些原本就不服死刑改判死缓的被害人家属一线曙光,让他们重新燃起为被害亲人讨回公道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别人的改判死缓案件能够启动再审,自己的案子也有再审可能。从情理上讲,李昌奎案再审引发的这股"死缓翻案风",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法理上讲,这股风或许更多的是感情用事,是没有理由的攀比,非理性因素占比多一些。  相似文献   

17.
法制焦点     
《法庭内外》2008,(7):F0002-F0002,1
王胜俊提出判处死刑三个依据;最高法院:视频提讯死刑被告人;天津:陈良宇获刑18年;纽约法院向CNN发出传票;湖南:郴州又一高官落马;河南:县政协副主席涉黑;广东:刀下留人案再审;四川:姐姐捂死精神病妹妹;吉林:张荣坤被判19年;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由此可见,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可以依法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所作的裁判是终审裁判,被告人无权根据上诉程序提出上诉. 但是,再审程序中依法提审的上级法院能否直接改判死刑?刑诉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与学理解释中对此观点也不尽一致.例如: 被告人刘某,外贸干部,收受外商巨额贿赂,  相似文献   

19.
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鹿泉县人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同年4月27日被执行死刑.2005年,聂树斌被执行枪决10年后,疑似真凶王书金出现,舆论哗然.经过聂树斌家人的不断申诉,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山东高院)复查聂树斌案.2016年6月8日,最高法院决定依法再审聂树斌案.  相似文献   

20.
农民王力军收购玉米案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刑事件引发了持续的舆论争议.2017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发布通告,认为“原生效判决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指示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再审.随后,王力军被再审改判无罪.对于王力军而言,此案已尘埃落定.但对于法律而言,又折射出了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