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运生 《北方法学》2015,9(1):40-46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
自1982年《宪法》颁布施行30年以来,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方法论的更新构成了宪法学重要学术特色,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的学术之争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围绕方法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即强调规范价值;强调政治现实、片面主张适应现实、让规范做出让步;合理处理规范与现实的冲突、尽可能采取平衡方式。学界还就方法论的类型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使宪法学方法论更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宪法问题,其中分析人的价值与宪法地位成为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特色与亮点。宪法学方法上还面临如下挑战:提高宪法学方法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宪法学方法论的综合化;推动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重视实证方法的运用;坚持宪法学方法的开放性。通过认知自身法律文化尤其是宪法文的宪法价值,形成中国宪法学的本土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学术上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作者结合宪法修改问题,具体地论述了“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可能发生的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动议上的不同思考进路,指出必须要将这两种思考进路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发挥其对宪法修改影响的合力作用,才能产生启动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的动议效果.本文还就“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修改宪法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修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推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两种方法对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宪法学的学科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志 《时代法学》2005,3(2):76-80
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学术性、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学科必须拥有一种完整、独立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品格。宪法学的学科品格是近现代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在宪法学学科上的固化,是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也是宪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在。宪法学的学科品格主要体现在:宪法学是人权保障之学,是权力理性之学,也是依法治国之学与政治文明之学。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分析:一种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君 《法律科学》2008,26(2):38-46
宪法文本分析是指以宪法文本为对象,将宪法文本作为整体,利用多种方法分析宪法中的字、词、句,以获知宪法含义。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法学方法,被称为文本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宪法学理论研究和宪法的司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方法,宪法文本分析有其局限性和利弊。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重要文章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史进程和实践规律,指明了宪法实践发展进路,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在新中国宪法发展史中,社会变迁与宪法演变相互影响,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并在新时代得到了深化。文章的核心要义是,要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宪法基础。宪法学研究要回应新时代的新课题,将这些从实践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学术化、体系化和精细化,推动形成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切实提高我国宪法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避免对公共利益理解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其影响过程前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后可延续至20世纪80、90年代。其影响的方式体现为翻译出版苏联宪法的教材、著作和论文,苏联法学专家直接开设"苏维埃国家法"课程介绍苏联宪法理论;影响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宪法概念、宪法作用、宪法本质、宪法与法制和法治的关系、人民权利与公民权利、宪法学体系等方面;影响的结果可归结为宪法学研究"阶级斗争范式"的形成、以国家学说为核心的宪法学体系建构以及轻视宪法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从1871年开始,德国经历了三次政治上的转折,政治的变化同样反映到国家法学和宪法学的研究当中,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如何通过方法论努力科学地进行国家法和宪法的体系建构或者解释,一直是问题的重心。而德国国家法学和宪法学方法论的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宪法学何以成为一门科学?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一书从五个方面给予了解答:宪法学研究的科学化首先要求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宪法学只有基于事实和证据展开论证和研究,才可能得出客观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宪法学必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宪法理论应用于中国问题的探讨,从而实现在继承中发展;科学的宪法学追求人格化的真理。该著作的研究表明:宪法学应该、也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学新体系的基石范畴童之伟宪法学的范畴,即宪法学的基本概念,而所谓基石范畴(又可称核心范畴或关键范畴),则指基本概念中最基础、最重要、最能体现该学科价值取向和根本特征的概念。宪法学基石范畴对于该学科的基本命题、基本分析方法、理论体系和整体功能具有...  相似文献   

12.
任喜荣 《法学家》2005,4(4):52-61
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正日益被边缘化.与理论上的这一发展方向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主流知识体系中却是一种正在被过度使用的方法.全面反思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中的运用,对于宪法学的实践与规范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运用中主要有四种面相,即语源学的面相、制度史学的面相、观念史学的面相以及解释学的面相,人们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历史资料的取舍不同,对宪法学保持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意义也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运用中存在许多缺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制度合理性的论证过分地依赖于历史合理性,从而减低了人们对于制度的内在逻辑和价值目标的关注以及忽视制度建构中的人的理性创造力.历史分析方法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宪法学研究中更好地引入社会分析方法,而且对于合理界定宪法学的研究重心以及为宪法解释提供资料与素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宪法概念思维 ,以发现问题和解决纠纷为取向 ,既是进行宪法学理论研究 ,也是实施宪法、解决宪法问题的客观需要。宪法概念就是宪法规范。宪法思维就是法官在宪法规范与宪法事实之间的规范涵摄过程 ,其目的是在宪法纠纷和疑难案件中确立价值 ,发现规范 ,在个案中实现正义 ,因而宪法思维也是一个新规范的证立过程。以宪法概念思维 ,可以增进法律人对各种宪法规范属性的认识 ,提高对宪法规范的诠释和理解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宪法 ,进而通往沟通与理解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创造者为标准,宪法监督及其相关概念可分为宪法概念与宪法学概念。宪法概念是指制宪者在宪法文本中使用的概念,本质上反映了制宪者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宪法学概念是宪法学家基于研究的需要而创造的概念,反映了宪法学家对现实生活的判断。两类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标志着制宪者与宪法学家对基本问题判断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至今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理论体系基本成形.经济宪法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包括:经济宪法的概念、经济宪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经济宪法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等.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本共识尚未达成、总体成色不佳、内容失衡与强弱不均.经济宪法学的未来研究需要各科学者共献才智,形成学科共识,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6.
韩大元 《中国法学》2007,(1):121-135
本文以2006年发表的宪法学论文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中国社会转型与宪法学功能的相互关系为视角,介绍了宪法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宪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宪法学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德国宪法学中的“合宪性解释”原则,尤其是联邦宪法法院对该原则的运用。一方面,合宪性解释已经被确定无疑地适用于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中;另一方面,基于方法论以及立法与司法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理由,这一原则又处在学界的讨论之中。由此出发,本文回应了以下问题:这一原则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在方法论和宪法上是如何被证成的?其界限何在?又存在哪些替代性方案?在德国之外,合宪性解释原则亦被作为德国宪法学的一项创造而众所周知。本文对德国法中合宪性解释原则适用状况以及德国学界就此相关讨论的分析介绍,旨在为关于这一原则在其他法秩序中的可移植性的争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宪法学——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体制的孕育成长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将视野局限于政治宪法、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的传统宪法学理论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学术界,正式将经济学和法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努力,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到70年代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吸收经济学家科斯等人的成果,创立了法律经济学;从宪法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把经济学与宪法学联系起来研究,则始于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回顾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宪法学关注经济宪法,借鉴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宪法问题,实现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走向经济宪法学  相似文献   

19.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外法学》1981,(1):13-18
<正> 一"战后宪法学"确实具有与战前宪法学不同的特点。然而,从大的方面讲,就学术的对象、重点、方法来看,其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的。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谈谈各国宪法学的情况。"英国无宪法"。这是指在英国没有系统的宪法典说的。英国的宪法学不可能由宪法典的规定指明研究的对象,或者把宪法典作为研究的对象。宪法的基本部分是以不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