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季美君 《中国司法》2014,(10):95-98
正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据制度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012年3月我国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如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新增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聘请专家证人的权利等。但在什么情况下,法庭应同意控辩双方的申请允许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又应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采纳专家证据?或许,英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当今法学界的一大热点,刑事证据的修改又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又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入手,分析其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形式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并以此为逻辑基点论述鉴定意见质证的程序性要求和具体的质证规则。只有合理构建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才能完整发挥其在诉讼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青  汪洋昉  王鹏 《法制与社会》2013,(23):118-119
本文简析"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显现这种修改的立法本意,折射新刑事诉讼法的改革方向,再结合鉴定意见的属性,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人出庭、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把握,理清鉴定人出庭保护、鉴定意见专家评议等配套措施,以便司法鉴定性证据在实践中能有效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4.
高洁 《北方法学》2013,(6):147-157
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对于刑事辩护来说意义重大。从证据法的角度看来,专家辅助人意见具有言词证据、意见证据、弹劾证据的多重属性,因此意见的内容应围绕鉴定意见中的专门性问题,并结合《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规则来提出;而法庭对于鉴定意见的审查也应从准入资格与可靠性两方面进行,以免专家辅助人意见替代鉴定意见来主导审判。  相似文献   

5.
高洁 《证据科学》2013,(4):474-485
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设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对于刑事辩护来说意义重大。从证据法的角度看来,专家辅助人意见具有言词证据、意见证据、弹劾证据的多重属性,因此意见的内容应围绕鉴定意见中的专门性问题,并结合《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规则来提出;而法庭对于鉴定意见的审查也应从准入资格与可靠性两方面进行,以免专家辅助人意见替代鉴定意见来主导审判。  相似文献   

6.
证据资格是证据能否进入诉讼程序,作为定案根据的前提。随着鉴定意见在诉讼制度、证据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鉴定意见的错误极有可能引发冤假错案,对此,新《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但是除鉴定人出庭作证、"专门知识的人"等讨论较多的措施以外,对于其他一些诸如鉴定意见告知、隐蔽作证等程序性措施都未明确。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能够保障鉴定意见证据资格的程序性措施予以研究并提出建议,以完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为改变鉴定结果质证实效不高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以"鉴定意见"取代"鉴定结论"的表述,并确立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质证规则,发现并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意见质证规则的修订(一)强调鉴定意见言辞证据属性司法鉴定结果是鉴定人的个人认识和判断,有一  相似文献   

8.
孙鹏 《法制与社会》2013,(9):135-136
2012年刚刚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将"鉴定"这一活动的证据表现形式由原来的"鉴定结论"更改为"鉴定意见",这一改动不仅体现了"鉴定"作为言辞证据证明待证事实的这一特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摘去了其原有的由于"专门性知识"及"结论"二字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无论以何种表达方式出现,鉴定意见作为证据,并不先天具有证据优势,若要在法庭上发生作用通往法官的自由心证,需以经过合法调查且有证据能力为前提。判断用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首先就应当通过严格证明之调查。本文通过对"刑事鉴定意见"和"严格证明"二者的分别释义,梳理二者间的关系,试寻一检验"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名称、省政府指定医院、鉴定人出庭的法律后果、鉴定人人身保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协助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等方面作出了修改,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由于修改的内容在前瞻性上不明显,有些重要的问题,如鉴定启动权、强制鉴定等没有涉及,仍需要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予以进一步完善与弥补。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鉴定意见被奉为“科学证据”,但实践中鉴定意见也会出现差错。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旨在表明其作为言词证据在文意上而并非定案根据的“结论”,当事人要对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才能转化为定案依据。笔者根据实务工作对鉴定意见质证要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律师在相关方面的辩护提供一些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事证据定义、种类和形式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定义、证据材料种类和形式为视角,论述了修改后证据定义、证据材料种类和形式、鉴定意见、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以及电子数据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而阐明了证据定义、证据材料种类和形式在诉讼活动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和科学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沈宝生 《法制与社会》2013,(12):251-252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事诉讼法对原有证据的法定种类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包括增加了新的证据种类——电子数据,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增加了笔录的范围等,但这些修改只是权宜之计,现有证据种类仍然存在很多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反贪侦查工作面临的挑战《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有关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九大领域进行了完善,其中"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修改完善了律师会见阅卷程序、强化了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范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扩大了法律援助适用范围"这六大部分对反贪案件的侦办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要求达到了很高的程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从而确立了事实认定的主体应为司法工作人员,而非鉴定人。但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理由却无法真正得到司法人员的回应。鉴定意见的质证有效性不仅有赖于鉴定人出庭接受交叉询问,更需要借助专家辅助人员的专业性意见。鉴定意见的采信必须以法官的心证公开原则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闵建雄 《证据科学》2013,(3):309-313
证据是法制社会的基石,也是司法实践之本。近些年来,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大众媒体,无论是立法导向还是错案曝光,证据问题一直是热点和焦点。我国有关刑事证据的权威界定,目前主要来自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建国以来,我国分别于1979年颁布了刑事诉讼法,即1979年全国人大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1979年《刑诉法》),并于1997年、2012年两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修改,即1997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本(以下简称1997年《刑诉法》)1,2012年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新刑诉法对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是新刑诉法的一大亮点,本文从律师的视角,浅谈对新刑诉法关于证据规则修订和完善的归纳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恰 《中国检察官》2013,(12):49-52
伟大的英国法学家边沁曾言,"证据乃正义的基础(Evidenenc is the basis of justice)",刑事司法的应然状态即是刑事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双重实现,由此可见,证据之于正义、之于刑事司法的重要意义。然而,单个证据究竟如何审查?其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达到证明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中的证明标准,又应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朱虹  孙子晶 《法制与社会》2013,(16):184+19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检察机关提供了新的办案依据,如何准确理解并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拟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适用等方面探讨检察机关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浅论司法鉴定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建立了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对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专门规定。本文试图对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健全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完善的标志。《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了系统规定,但是这两部法律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我们有必要对这两部法律文件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