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权利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基于权利(广义上也包括"人权")的极端重要性。权利及其法律制度是人类安排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与个人生活的一件杰作。至少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权利概念无处不在,它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不能想象没有它会怎么样"([美]理查德·达格尔:《权利》,载[美]特伦斯·鲍尔等编:《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而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像范伯格所言,"拥有权利能使我们‘像人一样地站立起来'能够与他人直接进行对视,并且在某种根本的方面感受到每个人的平等……而所谓的‘人的尊严'可能就是人们所承  相似文献   

2.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傲慢。我比较熟悉的是北京人的傲慢。常在本地老牌出租车司机、售票员和胡同爷们儿身上看到,眼光下斜,用鼻音说话,开口就是国家领导人的家长里短或中东局势,让外地人听着顿觉自己微如蚁尘。上海人的傲慢,表面上看却是十分友好的。如果能通过上海人的第一道考验,也就是目测你的穿着打扮是否得体,那么,第二道考验通常就是以十分真诚的态度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的尊严和情感反应为视角 ,研究程序公正和刑罚效果的关系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历认为是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公正的惩罚程序 ,将会对刑罚和适用刑罚的程序产生认同感 ,从而产生刑罚的威慑和改造效果 ,这将减少未来的犯罪 ;经历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程序 ,有可能导致对廉耻的淡漠、无知和对刑事法律甚至对法律整体的傲慢 ,这些将增加未来的犯罪 ;而在刑罚威慑、改造的效果和对抗法律的效果相抵消时 ,刑罚惩罚和未来的犯罪无关。因此 ,应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表征着人是主体、目的,而非工具、手段,拥有不可侵犯与不可剥夺的尊严,是法律主体概念得以成立的基础。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精神性存在的特质,决定了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为人们的根本追求。在保障人的尊严得以实施的路径上,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层面,来保障人的尊严得以存立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一种概括性规范,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共识,而法律所调整的行为却是多姿多态的,有时会出现合法而不合理的情况,即个案不正义。这时就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尤其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律正义,尤其是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律正义,使民众对权力和审批给予信任。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及其对环境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人模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的素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模式化和类型化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法律人的形象。在当前生态危机甚嚣尘上和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背景下,生态人模式作为法律人模式演化发展方向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根据法律人模式的内涵及其在环境法学演化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人模式理论,并分析和论证了生态人理论对于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艳敏 《法制与社会》2014,(16):228-229
人的尊严在现代社会中被尊重,并提出人权主义,就说明了文明的进步明显之处,就是对人的尊重,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被进一步的概括和实践,所以人权的表现就是对人的尊重,在现代法律上人的尊严被保护和隐私是对一个人形象上最有利的保障,能够促使人在当代生活中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就是法律对人的尊严重视,并且法律的出现表明一个民族的进步,拥有一部专门的对于人的尊严保护,而特地定制的法律针对于保护人的尊严,才是对此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的关注,也是整个国家民族进步和竞争的依据,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主要是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之美     
长假去爬山,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在和煦的暖风中,在金色的阳光里,在翠绿的陪衬下,宛如惊获喜讯的秀丽的少女天真而又尽情地欢笑那样,怒放出诱人的美。置身其中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生活里有多少的酸甜苦辣,此时此刻,他们全都陶醉了,欣赏着美丽,体验着快乐,享受着幸福。此景此情,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不禁想到,法,不也是如此之美吗?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总是响往的。人们的劳动及其成果都孕育着美的因素。美来源于生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然后又被反映到人们的主观观念之中,形成了对美的感受,再通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转化为客观的现实,成为人们所预想的对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也是物化了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人们要能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就首先要能感受美和鉴赏美,具有审美的能力。这就要进行审美的教育。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哪些主要的心理活动?应怎样根据审美活动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是进行审美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的本位上历来有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而自19世纪以来,社会本位法律观就成为主导性的法学思潮。社会本位法律观的主要缺陷是:在人的模式上,社会人的预设隐含着对个人及其权利、自由的漠视;在方法论上,将整体作为推演理论的前提,本质上颠倒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法律实践上,法律扩张业已导致个人生活的“殖民化”。因此,社会本位不宜作为现代法律的基准,法律应当推崇与强调以人为本的个人本位。  相似文献   

11.
毛卫民 《现代法学》2008,30(3):162-167
我国《公司法》第64条规定的一人公司"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有着质的差别。对一人公司实行"法人格滥用推定",实质上是自始就没把一人公司当"公司"。这不仅在逻辑上自相矛盾,而且在法律上有违平等原则,并有可能打击人们创设一人公司的热情,从而使"一人公司"仅仅停留于纸面而失去实际意义。为追求自由、效率、公平、安全等价值目标,我国《公司法》应当取消专门针对一人公司的"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转而对包括一人公司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公司统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各个民族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由祭司把持。希腊在进入城邦时代以后,在当时的法律人——作为“立法家”的政治家——的推动下,法律迅速摆脱了宗教的控制,转移到了民众手中,变成了富有弹性的制度。希腊未能发展出形式理性的法律制度,而罗马则在不同时期不同“法律人”的直接推动下,法律最终达到了形式理性化。罗马最初的法学家是祭司,他们将祭司法中的形式主义色彩带到了世俗法中;后来,裁判官在共和国政制下发挥着造法功能,丰富了法律内容;最后,罗马法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完全得益于职业法学家们的学术研究工作。由此可见,西方法律在文明起源阶段就已经经历了韦伯所概括的法律发展的四个阶段,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智慧,综合了多种不同法律人的连续努力,而职业法学家团体在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堪 《法学论坛》2005,20(1):46
自从婚姻和家庭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 ,就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婚姻家庭。由婚姻和血缘关系所构成的家庭 ,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单位乃至生产单位 ,是社会的细胞。以婚姻为前提而构建的家庭 ,承担着生育、抚养、生活、生产、教育乃至社会保障等许多功能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备受政治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及教育家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婚姻家庭的传统 ,历代王朝为此而制定了许多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礼法律典。近代以来 ,从孙中山领导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到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建构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玉鸿 《中国法学》2006,1(5):31-46
立足于法学学科基点的设定,必须提炼“法律人”的人学模式。所谓法律人,即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民众,他们依存于法律、参与法律及受制于法律。法学体系、法律基础、法律分析及法律发展方面的需要,为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人类行为的常态、法律制度中人的观念的引入及法学流派有关人的模式的竞争,使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得以可能。至于法律人的具体特性,论文以“拟制人”、“一般人”、“正常人”、“复合人”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道法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法学界对“国际人道法”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但其法律概念和特征都应当是一致的。狭义的国际人道法学说 ,片面地强调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的区别 ,并将它作为单独的法律体系 ;而广义的国际人道法学说 ,则把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融为一体 ;两种学说都有理论缺陷。国际人道法是战争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与战争法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德治     
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然而它们控制的领域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仍然是存在的,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和确使人们遵守一个健全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规则。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以追求公众幸福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为共同目标而相互之间形成互补,从而使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成为当今民主、法制社会治国安民不可缺少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国家源于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的——在自愿的、理性的和契约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联合体,为了使这个共同体运转并表达其意志,于是就产生了法律,而由于刑法规定的刑罚权之重要、威慑力、影响力之大,人们才慎重思索,它不能被缔约者中的个别人或部分人享有,它应该规定于法律,由法律来明确地赋予政治共同体——国家,因为国家是人们公意的集合。  相似文献   

18.
晚清立宪维新,寻求司法改革,一方面鼓励学生出洋游学,而出现有法科留学生;另一方面开设法政学堂,培养法律人才,使旧官绅学习新法,而成法政学堂法科生,一时,社会争相学习法律,法律人因此形成一股社会的新动力。走向共和之后的大理院判决,彰显了法律人在当时立法不足的环境下,以司法造法方式,继续为法制改革作出具体贡献。法律人学有专精,分布在大理院以及其它司法机关。检视时代变化下,法律人在过去的杰出表现,看法律人力量的崛起,以及法律人对司法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这其中尤其以浙江法律人更是头角峥嵘,可为法律人崛起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在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法律信仰与法治的历史进程所谓信仰,是指人们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法律信仰,就是坚信法律之中蕴藏着人类的价值;坚信法是足以走向真、善、美的桥梁;坚信法能够(至少是部分地)决定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坚信法律之于人有如生命般重要。人类历史上,凡是主张依法而治的国家或民族,都十分注重弘扬法的精神,唤起人们的热忱,使依法而治由少数决策者的思想变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早在古罗马时期,长于法学思维的罗马法学家们顺应城邦自由民从事简单商品经济活动的需要,不仅建立和发展了完备的私法体系,而且还把法提…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人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及生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高度抽象化与概念化的规则体系,“是法官在证明其判决正当性时所运用的那些判例、规则、原则和政策的集合”,其规范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一支接受了专门的职业训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法律人队伍。否则,即使是再完备法律规范,再合理的制度设置,也是徒劳。法律人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有机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没有职业道德的精神支撑,不可能建成一支健全的、合格的法律人职业群体。而当今,法律人正陷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法律人作为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运用者,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构筑者,其诚信是不应该被怀疑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