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少数人权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明少数人权利的概念,权利的保护,权利的未来,并以为全面充分保障少数人权利,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最终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盖尤斯无体物概念的建构与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新军 《法学研究》2006,(4):88-101
盖尤斯第一个在法学意义上提出了“无体物”的概念。这与他的《法学阶梯》的三分结构——“人、物、讼”是紧密相关的。由于在罗马法时代还不存在“权利”的概念,盖尤斯的建构“无体物”的目的就是通过它把所有与所有权不同的其它权利一并纳入物法的讨论范围。而一旦“权利”的概念被抽象出来并逐步成熟。盖尤斯的“无体物”概念就将面临解体,这一过程正好反映了我们现代人和罗马人对法律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3.
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徐祥民 《中国法学》2004,(2):109-116
公民环境权论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人类整体性的环境权中包含个体性环境权这个基础性判断是立不住的。人类环境权中的人类是集合概念,这种意义上的人类所享有的权利不必然落实在作为人类的分子的自然人身上。地球环境是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客观利益,而不是以人们之间相互关系为前提的权利。在这种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面前,每个人都只是客观的享受者,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创立者和法律意义上的请求者。所谓环境权不是关于具体的环境利益享有者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而是人类整体与人类个体关系的概念。在环境的整体利益和综合利益之下发生的人类个体的单独的、分配性的利益关系是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与之相联系的权利是财产权、人身权,而不是环境权。在这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侵权是对财产权、人身权等的侵犯,而不是对环境权的侵犯。公民环境权论者以权利制约权利的设想是一个编不圆的美丽花环。他们所论述的“环境参与权”的实质是参与权,不是环境权。  相似文献   

4.
于柏华 《北方法学》2014,(3):94-100
德沃金的权利理论是一种个人主义权利观,"诠释"与"人性尊严"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诠释"确定了权利的表现形式,权利表现为一种个体性的诠释实践;"人性尊严"则赋予权利以价值,权利的价值在于它承认与尊重每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与责任。《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与《刺猬正义》这三部著作代表了德沃金权利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权利的个人主义观念在此过程中得以形成与完善。该权利观虽然极为精致且具有说服力,但并非理解权利的唯一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少数人作为人权主体的组成部分,应当享有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则是关系人类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少数人概念及少数人权利的内涵界定展开,在分析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的基础上,为我国如何保护少数人权利提出建议,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切实地渗透着很多法律的问题。现代医学的革命,将克隆人、基因技术、器官移植等人类从未面临过的问题带入我们的生活;现代文明中私人权利意识的发展,将生育权、隐私权、悼念权等带入我们的生活,这些新的医疗技术和新的权利意识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惑与思考。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最终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在于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而不能因为暂时看来不合乎情理而因噎废食。于此,法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8,(2):7-9
"小区业主维权,就像孩子得‘天花'一样,"九龙山庄业委会主任杨兆瑞说,"美丽园小区,得过j天花'了,所以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有必要对“动物权利”作认真思考。“权利”是被社会认可的“自由”,而自由是具有理性能的人特有的。不仅如此,自由还具有社会性,人的自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产生。因为自由有一个正当性问题,它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限制,权利就是被社会认可的自由,它要求自由的使用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义务。因此,权利只存在于社会中,只适用于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人类。动物不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其行为不具有道德性,因而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体,也就不享有社会主体所享有的权利。虽然每种动物都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而有其存在的价值,应予以善待,但它们不可能享有与人一样的待遇或权利,否则,就否认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也会打乱自然的秩序。所以,严格说来“动物权利”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应慎重使用,否则会导致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9.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核心论题。满足不同的民族、族裔、宗教和语言群体的愿望并确保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国家下促进和保护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的规定包括禁止歧视和少数人的特别权利。这些基于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下的平等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在国际条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集中体现在《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的权利泛化现象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有学者指出,这种现象会"动摇法学、法哲学的理论根基",从而致使"对权利概念中某些稳固结构的怀疑,最终难免取消了权利的独立性,使其依附于诸如利益、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参见陈伟:《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秋季卷)。此类担心不无道理。但是,这一现象在冲击经典的权利概念或理论之同时,也许反映了现时代的一个特征:对个体而言,权利是一种生活或生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指控人的程序性权利,作为与实体性权利相对的概念,尚未受到刑诉学界的充分重视.程序性权利可以归结为人们以自己的行为享有和获取某种实体利益的正当性,以及享有作为道德主体、捍卫其人格尊严权利的正当性.它与实体性权利绝非简单的落实和保障之关系.程序公正和程序人道构成了其价值基础.刑事被迫诉人的程序性权利包涵了程序启动权、程序参与权、程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程序抵抗权、受告知权等多种权利类型.落实实体性权利,实现程序价值,提高刑事裁判和决定的可接受性,限制决定者的恣意、规制权力的运作,推动和落实善治是其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12.
单纯 《法学家》2012,(1):15-26,175
在"孔孟之道"所象征的儒家文化传统中,"孔仁孟义"中的"义"和"思孟学派"中的"心性"都与孟子的思想人格紧密关联。"义"具有"天下道义"的奥义,它对于"家"中的"亲长"权力和"国"中的"君父"权力均有神圣的超越性,常以"大义灭亲"和"替天行道"标而出之;"心性"则是对《中庸》"性命"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突出了儒家的认识论和宇宙论的主体性与伦理性。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心性"与"道义"的结合,揭示出了人的普遍道德权利和伦理义务,也蕴含着其对天子、国君和权臣的世俗权力的伦理性超越和限制,其辩证的结论就是:当世俗权力侵害普遍道德权利时,社会变革就成为维护人的普遍道德权利的必然而正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中原 《中外法学》2008,(4):533-551
<正>一、问题的提出:罗马法上有权利概念吗?"权利"可谓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权利"是否从来就有呢?我们的考察从古代法学的最完善形态——罗马法——开始。在罗马法上,"权利"概念出现了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在罗马法上,ius被用来表示权  相似文献   

14.
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是关系人类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少数人权利既是一项消极权利,又是一项积极权利。政府既要禁止干涉并采取宽容政策,也要提供积极保护。但为了避免形成反向歧视, 政府在对少数人实行积极保护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国际社会重视并切实保护少数人权利, 是少数人权利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赵小鸣 《法学论坛》2006,21(2):43-48
权利冲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而多数人权利与少数人权利的冲突问题,则可以说是难点中的难点。因为处理不好,它有可能导致民主制度的颠覆或多数人的暴政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又已经出现了相关问题。该如何面对?思考的结果,应坚持冲突的必然性原则,并优先保护高位阶的权利,这也是我们的法治实践所可能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电视连续剧《黑脸》主人公的原型姜瑞峰,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不重利'可以,‘不重名'我做不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对于那些淡泊名利者来说,似乎显得有点"境界不高"。而我恰恰因为姜瑞峰的"重名",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倘若我们重的是廉洁之名、公正之名,那么为官"重名"叉何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要名,甚至害怕出名,更有一些"平庸官"、"太平官"嫉妒别人出名。至于像姜瑞峰这样大大方方地"重名",则是许多领导干部十分忌讳的事情。其实,"不愿要名"、"害怕出名"并非不爱名,怕的是流  相似文献   

17.
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先 《现代法学》2011,33(2):152-160
为保护地球环境资源而创设的代际公平理论是建立在两个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的,即把集合概念的人类视为类概念的人类和把地球环境资源财产化。假如没有后代人,人们也同样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魏伊丝舍今世而求助于后代人及其权利,其原因在于权利时代所型塑出来的权利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虽然代际公平理论能够给我们提供观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时间视角,但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法律理念,无法担负起指导现代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马里旦的权利学说回归到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以上帝规定人的本性、本质——人的功能正常运行——为基点,引申出人的自然义务和自然权利。其理解、使用的"权利"概念既有与古典自然法学权利观——正当自由——相近的"不可侵犯"之义,又有源自潘恩的"应得"之义,有时又有具体利益事项之义。对马里旦权利学说的辨析有助于深化对权利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权利冲突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法律生活、司法实践之中 ,而权利冲突本身却是一个尚未被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法学界仅有几篇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有鉴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初步地讨论权利冲突的概念、原因及解决等几个相关问题来澄清人们对权利冲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拥军  侯学宾 《法学杂志》2006,27(1):112-114
对二战的反思和人权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权利观念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人类的共同体特征愈加明显,动物等非人实体权利的出现佐证着人类权利的存在。个人权利是人类权利的基础,人类权利是基于每个人的需要由人抽象出来的权利,是个人权利的放大形态,维护人类权利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人类个体即个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